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年终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人物的例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当评选结果揭晓时,人们无不惊讶地发现:这年评选出的全球“头号新闻人物”并不是当代任何一位风云人物,而是人类所赖以栖息和生存的星球———地球;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彩色地球图片显赫地刊登在《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为什么?《时代》周刊的评委们选择地球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罕见之举出乎意料,但绝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能源、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国家极其重要的资产和财源。然而,建国40年来,由于我们对土地资产的利用和收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城市土地一直被作为一种无偿、无限期使用的自然资源。这不仅造成国家土地资产收益大量流失,而且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是什么样子?当酸雨降临,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等等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当森林面积减少,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耕地被高楼大厦挤占等经济发展的负作用日益显露,人们对未来的生存状况渐渐担忧起来。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采纳了布伦特兰夫人的这个概念。大会同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的框架性文件。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可说是人类转变传统发…  相似文献   

4.
警惕沙尘暴     
风来 《中国减灾》2005,(4):51-52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共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 ,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趋势如何 ,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如何 ,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共产主义 ,这些问题重新又摆到人们面前。本文认为 ,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 ,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产生了 ,这个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自身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 ,只有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才能解决这个矛盾 ,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的共产主义概念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人口问题在内。一、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罗马俱乐部就提出了地球有限性的概念。它在《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中说 :“地球是有限的 ,任何人类活动越是接近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 ,对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的权衡就要求变得更加明显和不可能解决。” (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7年版第 5 6页 )地球的有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有限 ,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评《自然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价值”是一个新概念。中外所有辞书,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都分别有“自然”和“价值”两个词,但没有“自然价值”这个词。在人对自然进攻屡屡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是地球上有无限的自然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人对它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总是无须付出代价;三是自然资源无主,可以谁采谁有。这些历史过程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20世纪占统治的观点———“只有人有价值,自然没有价值”的观点,发展了一种自然没有价值的科学和哲学,并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发展了人类…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强调: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4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给北师大实验小学“李四光中队”的信中说:“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温家宝在信中说,我国人口多,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巨大,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是全人类共同的节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日子。今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要素。美国学者戴利指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正在从“空的世界”转变为“满的世界”。当经济系统小于生态系统时,世界是“空的世界”。当经济系统逐渐充斥生态系统各个方面时,世界就是“满的世界”了。如今,经济系统将土地、矿产、河流、海洋纳入其中。可以说,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经济系统没有触及的角落。与此同时,世界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从受人造资本限制的时代到受自然资源限制的时代,好似鱼和渔船之间的关系。在受人造资本限制的时代,河里的鱼是无穷的,缺…  相似文献   

10.
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是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的物质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一般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如森林,在合理砍伐的前提下,可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属性。同时土地资源的使用,还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它资源的经济特征。有关土地问题的经济研究从17世纪末就已开始,本世纪20年代起,由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城市土地增长,形成了对城市土地需求的巨大压力,产生了诸如街道狭窄、住房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们去研究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问题,这样在对城市土地占用和使用中,相应发生一系列经济问题。目前我们认真研究土地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创造物质财富所需要的传统要素如自然资源、资本的作用会相对下降,各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在此,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一、21世纪人才素质的构想1.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美国的诺曼·卡鲁斯在谈及21世纪时说:“整个世界都有一种日益增长的人类共同意识,人们越来越感  相似文献   

14.
滴水如金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3%的淡水中还有一半是冰。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左右。淡水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今年北方干旱,用水频频告急。而与此同时,我们却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5.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中国‘宝地’之一。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这里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两至三摄氏度,无霜期一百一十至一百三十天。全年作物生长期的日照时数在一千至一千二百小时,适合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的生长;土地资源。三江平原中农垦系统(五十个国营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为三万七千平方公里,虽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利用,目前仍有荒地九十三万三千公顷,其中可开垦的约八十万公顷。这里土质肥沃,多为粘土,有机质含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地方志上称它是‘平疇沃野不粪而肥,真天然一农区也。’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阐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先后6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减灾》2000,10(4):13-17
(2 0 0 0年 3月 )1 关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灾害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1%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现在 ,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2 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人类将重返海洋 ,海洋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 ,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 ,毫无疑问 ,海洋对中国的发展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所创造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  相似文献   

18.
欣春辑 《中国保安》2012,(16):57-58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期,英国曾陷入食用油严重匮乏的危机。于是,英国开始寻找可以开垦的油料种植地,派了几个政府官员到外面去考察。有一位官员坐飞机视察了当时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看到大片荒地无人开垦,心想如果用非洲的廉价劳动力把这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需要的油料作物种子,一定会解决英国的食用油问题。这名官员没有经过任何求证,就向政府打了报告,政府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投资6000万美元,要在那里的灌木丛中开垦出上千万公顷的土地种花生。然而,他们花了很大工夫才开垦出了原计划十分之一的土地,在开垦的过程中又花掉了巨额成本。更可怕的是,开垦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在这里试种了几种作物都不见成效,最后,只好放弃了这片已投资了8000多万美元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历史,脚步匆匆,即将迈向一个新世纪。科学家预言:21世纪,生态危机将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自然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1991年9月,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专家以《巴黎宣言》向世界呼吁,重建地球的绿色  相似文献   

20.
马明 《重庆行政》2016,(2):80-83
正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26亿亩,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全国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已经突破了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