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削皮儿吃,带皮儿吃.”“怎么能削了皮儿吃呢?皮儿有营养!”“那带皮吃。”“怎么能带皮儿吃呢?皮儿上有农药!”……这是今年春晚上姜昆相声《专家指导》中的片段,如今类似的桥段也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纠正 老师:“沃尔持,你为什么不洗脸?我看得出今天早饭你吃了什么。” 沃尔持:“吃的什么?” 老师:“鸡蛋。” 沃尔特:“您错了,老师,鸡蛋是昨天吃的。” 时机 孩子:“快!警察,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打了一个小时了。” 警察:“那你为什么不早来叫我?” 孩子:“本来一直是我爸爸占便宜,可现在他有点不行了。” 夸耀 两个孩子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 “我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什么都会造。你知道阿尔卑斯山吗?”一个小孩问。 “知道。”另一个说。 “那就是我爸爸造的。” 另一个小孩说: “你知道死海吗?” “知道。” “那…  相似文献   

4.
济南人的吃:讲究且随意■沈永曦济南人的“吃”有啥特色?乍一问起来,还真让一些“老济南”难为情。就是呀,生在济南,长在济南,在济南“吃”了几十年,对济南的“吃”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知道济南人“讲吃不讲穿”。其实也难怪,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对纭纭百...  相似文献   

5.
漫画与幽默     
▲女人的家常话(袁秀峰)没人味仲夏的一个傍晚,一对农民老夫妇坐于自家院内纳凉。老妇进群蚊围攻,她不断拍打蚊子抱怨道:“这该死的蚊子,叮死人了!”老头儿悠然地喝着茶,得意地问:‘’它怎么就不叮我呀?”老妇侧脸白了老头儿一眼,狠狠地回道:“你没人味!”作证一主妇指着青春护肤膏问:“老板,这玩意儿有啥用?”“有啥用?”老板叫来一名年轻的女售货员说:“妈,让这位太太瞧瞧你的皮肤。”吃鱼和吃鸡孩子:‘老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  相似文献   

6.
一日三餐:科学与营养李霞从只求吃饱到讲究吃好“吃了吗?”这几乎是中国人从前见面互致问候时最常用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的分量,从来就是可与头顶那片“天”比肩的。但是近年来,这句口头禅却不常听见了。难道吃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吗?当然不!中...  相似文献   

7.
“角马的肉好不好吃?斑马肉味道怎么样?羚羊角有没有药物作用?”很多中国游客在非洲近距离接触大群野生动物的时候,总会提出如此“馋味”十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下个世纪吃什么?贺评地球上生存的50多亿人口,每年消耗粮食达12亿吨之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环境的逐渐恶化,解决粮食的供求矛盾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下个世纪、以至未来人类吃什么?”“除粮食外有无其他食用资源?”人们这样提出问题。世界各国的科...  相似文献   

9.
你说我说     
四川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赵华超读 者来信说,既然名曰《今日中国》,就 应多反映祖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重 大科技成果,城市的新建设及人文景 观,主要的交通、旅游状况以及有重大 影响的国内各界知名人士。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王兴惠读者在 信中说,“吃、住、行”是百姓大事,如 何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不 得“现代富贵病”,应引起世人的关注。 另外,百姓关心竞技体育,更喜欢群众 体育。“全民健身”是应关注的话题。 王先生还希望杂志社能够保持严格的 校审制度,杂志设计能够更丰富。 北京市海淀区的李文光读者来信说,…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爷 师傅的电话响了。 “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吃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  相似文献   

11.
“请问,质监局在保障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旋?”“蓝焰公司的气瓶长时间存在安全隐患,质监局该如何处理?”“请问,对稽查人员的培训有没有新举措?”一连串的问题连珠炮似的飞向发言席,这是日前发生在新乡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试点现场会上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13.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20):22-24
南宁人爱吃、好吃,这话一点不假,并且包容性很强,对于外来美食一概来者不拒。据业内人士介绍,南宁人是“三年三吃”,以1994年~1996年为例,1994年,南宁人吃柳州狗肉,次年改口桂林黄焖鸡,一时吃得全城“鸡飞狗跳”:1996年,南宁人奇招再出,吃出广西,那一年的川菜酸菜鱼直令南宁鱼贵,友人相见多是询问“你吃酸菜鱼了吗?”  相似文献   

14.
温州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制售不合格八宝粥的企业,中午时分,工商执法人员说:“来,老板,你吃你的八宝粥吧!”那位老总一撇嘴:“这八宝粥怎么能吃呢?我掺了那么多防腐剂和有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宪法管饭吗     
或许因为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中国人特别在乎吃饭。以前见面打招呼不是问“你好”,而是“吃了吗”,现在许多事情也是在餐桌上摆平的。不过吃饭能和宪法扯上什么关系?宪法可是根本大法,管天管地管国家,还管得着小老百姓吃饭吗?两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不仅有关系,关系还不小。一个国家的宪法落实得好不好,不但关系到饭吃得好不好,甚至还能决定有没有饭吃。  相似文献   

16.
新词     
月老族是指兼具月光族和啃老族特质的人。月光族是在每月月初就把薪水挥霍光的人。而啃老族则是经济上依赖父母为生的成年人。之所以不用“吃?而用“啃”,因为“吃”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而“啃誓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年年月月无休止。  相似文献   

17.
范佳富 《中国民政》2023,(12):17-19
<正>“老人家您好,经常来这里活动吗?楼下的社区医院能做康复吗?”“银发食堂有哪些菜?吃一顿自己要掏多少钱?”“在主城区运营综合养老服务旗舰店,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协助解决?”近期,江苏省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组先后奔赴无锡市、苏州市等地开展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就主动走进老人们中间,拉家常、问需求、解难题。  相似文献   

18.
子产嗜鱼     
子产任郑国相,权力极大。他喜欢吃鱼,是人所皆知的嗜好。有一天,有人给子产送了鱼米,子产不肯收。别人就问:“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肯收别人送的鱼呢?”子产说:“正由于我嗜鱼,所以不收别人送的鱼。我收鱼,就是受贿,就要失去国相这个职位和厚禄,那么,我就吃不上鱼。到那时,我失职无权,也没有人再给我送鱼。我不收鱼,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住相位,获得厚禄,我还怕买不起鱼吗?我不收别人送的鱼,才可以终生有鱼吃。”(《新序》卷七)古人爱吃鱼,孟子有“鱼,我所欲也”的话,冯罐怨言“食无鱼”。鱼也成为馈赠的…  相似文献   

19.
李明媚 《今日广西》2008,(15):48-51
“中午吃什么?——走,吃“品螺香”螺蛳粉去。”在南宁,流行着这么一句佳话。提起“品螺香”,它那奇特的鲜辣美味会挑逗着你的味蕾;那摇曳在舌尖的风情,是你挡不住的诱惑。 “品螺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日,记者采访了“品螺香”品牌的创始人黄云华总经理。  相似文献   

20.
于浩 《中国人大》2011,(13):42-44
从“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回炉”面包等层出不穷的“新鲜食品”,再到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苏丹红这些“传统小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使得老百姓高呼: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对此,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