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球毒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多种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断出现。芬太尼类物质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大类,一些国家的滥用形势严峻,诱发严重社会问题。对芬太尼类物质进行列管,弥补法律漏洞,有效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芬太尼类物质的列管历程,对当前我国芬太尼类的列管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挑战中,我国形成了多种立法、多种列管方法和多种管控方法相结合的毒品管制新模式。我国毒品管制新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应重新定义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调整毒品管制目录,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整类列管,推动出台《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法》,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快速列管机制,创新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方法,加强新精神活性物质制毒物品列管。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列管模式以列举式(清单式)为主、整类列管式为辅。列举式列管充分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整类列管解决了某类物质被不断“变造”的问题。两类列管方式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还未蔓延扩散的阶段尚能满足禁毒工作需要,但在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高频出现的情况下则暴露出一些缺陷。列举式列管无法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更新速度快带来的挑战,整类列管方式存在制约医疗、科研等事业发展的隐忧,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列管目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在法律效力上存在争议,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质缺少折算标准以及折算标准有冲突。应增加临时列管方式,树立谨慎使用整类列管方式的理念,合并列管目录或制定《新精神活性物质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毒品数量折算表》,同时加强毒品替代物的管理,以完善列管模式为着力点推动禁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不断增多,列管速度不断加快,对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提出了迫切需求。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是依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可能的危害和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形成重要科学依据论证是否列入管制。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的原则包括:风险的双重定义、风险的独立性、物质的潜在用途、参照已知的物质、数据的质量、权衡可靠性和相关性等。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应以新精神活性物质技术报告为基础,建立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方法,制定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程序,组建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专家组,并形成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5.
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更新速度极快,国家列管和配套法律规定尚未跟进。这导致了将新精神活性物质认定为毒品缺少法律依据、标准模糊,同时,相关司法工作存在法律适用重叠问题。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在理论层面准确界定毒品范围、正确解释现行法律规定、恰当处理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坚持成瘾性作为入罪标准。具体对策包括明确"国家规定管制"的范围、厘清法律适用顺序、提高国家列管速度,以及将成瘾性作为毒品犯罪的成立标准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异军突起。新精神活性物质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是,由于种类多、发展快,滥用问题在我国开始呈现出发展的态势。在2018年6月26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①中指出,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较为严重,且有着更久远的历史。美国20世纪的LSD(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缩写,以下简称LSD)滥用同我国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美国20世纪LSD滥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将其与我国当前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现状进行比较,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7.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顽疾,它不仅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还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毒品犯罪国际化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座孤岛,必须将毒品治理放在国际大环境下进行审视。全球毒品问题治理政策分歧加剧、新精神活性物质蔓延、国际毒品合作机制缺陷、暗网销售猖獗、毒品市场日益复杂等多元的原因,致使毒品犯罪泛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采取的强有力毒品治理措施,为国际社会毒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给我国乃至全球禁毒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殊属性,以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的特征和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导致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案件侦查中“发现线索”“打击查处”“证据收集”等环节出现难点。本文针对这些难点提出“加强源头查控、强化协作合作、提高侦办能力、完善情报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NPS)的不断蔓延扩散,已经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造成不容忽视的现实危害,也使得毒品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变得更加复杂艰难,亟待正视。目前第三代毒品的趋势有以下几特点:种类繁多、变异迅猛;个性定制、产销两旺;认知度低,受众广泛;网络传播、形式隐秘;危害频现、影响恶劣。管制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列管迟钝;打击乏力、综治滞后;宣传失准、导向偏差。应从健全立法,弥补漏洞;强化综治,形成机制;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0.
国际毒品犯罪形势加大了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压力,也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种类、形式、手段、分布产生影响。超大城市毒品犯罪整体下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为主,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占比增加,中心城区毒品犯罪案件占比相对校多,但存在总体数量减少和向郊区转移的趋势。检察机关参与毒品犯罪治理面临从传统的依托刑事检察职能的“打击”逐渐走向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的“治理”和从打击供应为重点向打击供应和需求干预并重的两个方面转变。从“供给侧”治理毒品犯罪面临国际毒品犯罪激增压力和依法严厉惩治毒品犯罪“边际效应递减”困境;基于毒品刑事犯罪案件办理面临新毒品种类增多和贩毒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查处难、取证难等挑战;从“需求侧”探索毒品犯罪治理路径面临更重任务。应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模式;依法严厉惩处毒品犯罪同时,从“需求侧”开展毒品犯罪治理;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毒品替代物质的监管力度,建立涉毒品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