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非常重视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形成了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二是构建了问题区域治理模式、创新区域模式、跨境合作模式和流域治理模式等多样化的区域协调模式;三是完善了法制、经济和行政等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研究和借鉴欧盟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非常重视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形成了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二是构建了问题区域治理模式、创新区域模式、跨境合作模式和流域治理模式等多样化的区域协调模式;三是完善了法制、经济和行政等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研究和借鉴欧盟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客观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不例外,区别只是这种差距的程度、产生的原因、调控时机的掌握和政策措施的着力点等有所不同。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作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落后区域实行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政府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和发展公共事业,引导要素向需要援助的区域流动,中央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实行区域开发政策的法律化是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欧盟宪法条约》的出台,是欧盟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欧盟一体化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全面迈进。对欧洲联合的历史,尤其是对欧盟一体化的历程而言,《欧盟宪法条约》是通向更高阶段的基础和起点;与此相关,一方面是《欧盟宪法条约》已经签署,另一方面则是《欧盟宪法条约》在欧盟成员国目前的通过中受阻。其所折射出来的各成员国与欧盟,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试呈管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区域差距逐渐加大。究其原因既与各地要素禀赋差异有关,更是由于体制转型后市场机制的循环累积效应和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偏向所致。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同时要发挥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还应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区域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6.
《布鲁塞尔条例》作为欧盟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统一化的最高成果,对促进欧盟成员国之间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德国各级法院司法实践的考察,可以看到《布鲁塞尔条例》在欧盟各成员国得到了有效的运作,其功能和效率得到了充分发挥,成员国之间的判决在欧盟领域内自由流动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7,(48)
全球要闻(11月17日———23日欧盟财政部长会议加强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欧洲联盟15国财政部长11月17日举行会议。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容克在会后宣布,财长们就加强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的领域达成共识,这些领域包括预算政策、财政政策、经济结构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制度的全面转轨,以往以政府一揽子投资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手段,已经无法再沿用下去。然而,如果听任市场力量自发产生作用,区域差距也不可能逐渐缩小。意大利北部和南部之差距很大,经政府战后数十年一贯强力干预以及欧共体区域发展基金和区域政策的援助,南部的经济有了相当改观,但是在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利率以及人口外流、文盲率、路网密度及银行数等方面,仍大大逊色于发达的北部。除政府对南部的大量投资之外,仅欧共体在1975年至1985年中,就把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拨款的30%以上投在了意大利南部。直到198…  相似文献   

9.
德国中小企业就业创造及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强 《理论视野》2007,(11):54-56
地区差距成为自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该地区差距从分布上主要是东西差距,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差距。本文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对缩小德国地区差距具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这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比较和谐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晶 《理论导刊》2012,(4):93-95
无论从动态还是静态来看,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都不一样。可以说,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部分是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造成的。总体来说,货币政策对东部的影响最大,对西部的影响次之,对中部的影响最小。国家在制定宏观货币金融政策时,不仅应考虑到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差异现状,而且应当致力于缩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差距,引导各区域逐步走向经济与金融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之后,保税区与关税区自由贸易政策间的落差将趋平,关税水平的差距也将逐步缩小,其作为特殊经济区域的许多优势将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5,(4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关系,控制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促进国民经济全局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国家人口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存在,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同地区民众的影响不同,进而导致各个地区对于政策的响应程度呈现区域差异化的特点。当前,缩小区域及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因地制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设计、营造良好生育文化氛围、科学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可能重塑不同区域民众生育价值观,促进我国人口合理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布鲁塞尔专电 欧洲共同体决定在1992年底建成一个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的大市场,这一目标正促使各成员国之间加强合作,缩小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市场一体化引起的激烈竞争,也在促使各国政府和企业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增强竞争能力。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次经济大调整的过程。 随着1992年期限临近,尤其是今年2月欧共体通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极右翼政党参政一事在欧盟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在欧洲联盅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上首次出现所有成员国联袂反对另一成员国内政的局面。但随着参政成为事实,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声渐趋平息,有不得已而接受的无奈,只有少数成员国仍耿耿于怀,但也是醉翁之意居多。 当奥地利新政府2月4日宣誓就职后,欧盟其他十四个成员国便开始对它们的盟友进行政治上的孤立。但孤立行动仅限于国与国之间,并非整个欧洲联盟与奥地利之间。 非欧盟成员以色列和美国孤立奥地利的措施是召回各自的驻奥大使,而欧盟成员国的孤立措施却是继续保留各自的驻奥大使,…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2022年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总指数为34.33,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7.60%,年均增长率4.4%。二级指标中,制度与环境指数从6.42提高到8.96,资源与投入指数从3.80提高到6.38,产出与效益指数从13.03提高到18.99。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新发展指数总体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在制度与环境、资源与投入、产出与效益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未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未来推进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为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缩小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缩小我国城乡不合理差距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包括合理差距和不合理差距两部分,其中,城乡不合理差距非常大。这既损害全社会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违社会公平原则,容易导致针对城市居民的“仇富”心理出现,不利于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应该尽快改变“城市偏向”的非均衡发展政策,改革所有阻碍农村发展的公共政策,如大宗农产品价格政策、土地补偿政策、户籍管理政策等等,以便逐渐缩小城乡不合理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地带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突出,人均GDP相对差距仍然偏大、分省域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新兴产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等。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是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空间与产业耦合,主观因素是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新时代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要在理念层面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观;在具体战略层面,赋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内涵,实施精准化区域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总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调整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强化政府调控力度,均衡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差距等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经济欠发达的信阳市是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辖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分析表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及其推广,既会因为"资本下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规模化经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缩小"边缘区"与"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会因为"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的提升、区域之间可达性的提高、要素流动制度阻力的降低而密切区域经济联系、推进区域分工合理化,还会因为经济腹地与经济中心的相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政策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着重解决缩小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政策,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重点优势区域开发开放步伐,解决问题区域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