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是我国房地产权属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为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属于国家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行为 ,其效力是使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动。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属于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中特有制度  相似文献   

2.
抵押标的物条件作为抵押制度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抵押的合法性。尽管理论和我国现行立法上对抵押标的物条件有所涉及,但实践中房地产抵押标的物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该文对于权属有争议的财产、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违章建筑物、农村私有房屋、划拨性质土地上所建建筑物、在建房屋工程等特殊标的物上所设抵押的合法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登记制度是当今各国普遍设立的房地产权属确认、公示与管理制度。纵观目前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尚有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交易的安全与房产权利人正当权利的行使,故应从明确房地产登记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建构统一的登记法律体系;完善登记类型,建构房地产登记的效力制度;统一登记机关,实现登记人员专业化,建立责任赔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这不仅是解决农村流通不畅的关键之举,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任务。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必须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实现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做好网点的选择和规划;做到城乡统筹相互促进;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房产税制体系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税权过度集中于中央,难以满足房地产区域性特点;部分税种征税范围规定不全面;流通环节重,保有环节轻等方面。完善我国房产税制度,一是要扩大征收范围、统一计税依据;二是要完善房产税的免征、优惠政策;三是要下放税管权限。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禁止未登记领取房屋权属证书的房地产转让,这一规定不知扼杀了多少本应完成的房屋买卖交易.无论从立法的目的及公共政策的考虑来看,还是从市场交易的经验的视角来看,此条规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均存在令人疑虑的地方.此外,即便按照财产交易法的理论逻辑体系来看,此规定也不能自圆其说.作为一条脱离了生活实际和法理体系的立法,修改也许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张道航 《理论前沿》2008,(21):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流通方式陈旧,现代流通发展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疏畅农村流通、健全农村市场,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针对农村流通建设落后和流通业态缺少创新的现实,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形成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新格局。这就需要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人口是当前农村的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观直接影响着内需的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引导农村留守人口树立科学消费观,切实提高其整体收入;优化农村留守人口;加快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激活农民消费欲望;建立农村流通网络,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留守人口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真正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有效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这不仅是解决农村流通不畅的关键之举,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绕不过去的重要任务。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必须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实现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做好网点的选择和规划;做到城乡统筹相互促进;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中存在五大主要问题,即农村商品流通监管薄弱,流通规划滞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基础设施不足,流通组织不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采取一些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商品流通的监管,合理规划流通网点布局,积极创新现代流通方式,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协调、整合各相关主体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农村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没有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造成的;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生活生产特点以及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各种制度使得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中登记的公示公信、确权和对抗的目的成为不必要。因此在农村地区不动产市场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应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行政管理性登记制度,而不是盲目追求登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从属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其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消灭形式有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权利并负担义务.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经济学视野看,农地使用权具有突出的产权和物权属性,以效率、效益等范畴来分析农地使用权制度实为法学界“份内之事”。我国目前的农地使用权制度缺乏对效率的关注,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应以效率为核心来建构我国的农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规定了两种土地经营权:一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设立的去除身份属性的次级用益物权,另一种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列但无身份属性的农地用益物权。从设立规则看,两种权利所依据的权利来源虽不同,但都是直接支配农用地的权利。《民法典》没有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条件,只在第342条规定了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条件,需要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再流转的条件,再流转的限制条件会影响到物权变动的后果。两种土地经营权设定的担保物权均属于抵押权,公示的效力分别为登记对抗和登记生效。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村产权流转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需求与可行性。但目前我国法律对其有着相当程度的限制.实践试点中也集中反映出目前法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支持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立法上修改不必要的限制,同时通过修改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引进专业中介机构服务、出台金融扶持政策等多种渠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虽然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却仍然是建立在城市中心主义之上的,它客观上固化了农村的边缘地位。在城市大幅扩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城市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在继续保持外力拉动的基础上着力激活农村内在动力,消除“村际阻隔”和“产权缺陷”,通过促进农村内部产权自由流转、建立农地农房储备制度等途径,着力构建大农村内部市场和弹性城市化机制,实现统筹城乡“外力拉动”和“内源发展”并行的“双轮驱动”。这种战略调整和制度安排既可以改变农村资源资本化不足带来的发展动力不够的现状,又可以避免农村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7.
农村房地产应进行法律归制 :(一 )在房屋与宅基地的关系上 ,采用“附条件的二元主义” ,以地上权或法定地上权作为连系中介。 (二 )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个农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 ,修改为“一个农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 (三 )通过申请取得宅基地 ,申请者应享有社员权 ;通过其它方式取得宅基地的 ,可不仅限于社员权人 ,但此宅基地必须已构筑好房屋 ,且已有五年以上 ,同时社员权人享有优先权。 (四 )打破只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才能市场化的格局 ,赋予宅基地使用权 (地上权 )在集体保有所有权 ,通过政府审批与登记 ,逐步进入市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作为承包方的村民向其他主体流转的过程。它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产物,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法律风险的内容之一就是农村土地流转中职务犯罪的发生。经调研发现,公权力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可谓"无孔不入",其背后潜藏的是职务犯罪大量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还原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性,依法规范公权力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并加强对公权力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进而从根本预防农村土地流转中职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一项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流转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考察了我国在立法上对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与态度,以及我国的司法实务现状,并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考察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旨在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