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地方风采     
大连市:严格规范灾情统计工作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增强灾害统计上报的时效性。各区市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内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6,(10):21-22
灾情上报工作是救灾救济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自然灾害管理金字塔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门管理体制与地方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对灾情上报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向地级民政部门报告,重大灾害可越级上报;地级和省级民政部门也要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3):52-53
问:如何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工作? 答: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及时、准确、规范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8):62-62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灾情管理工作,2012年7月20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京召开“2012年汛期全国灾情管理业务研讨会”。会议分析了当前灾情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对做好汛期灾情管理和报送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灾情管理系统")是基层开展灾情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业务平台,2009年6月1日正式在全国上线运行。为帮助县乡灾害信息员开展网络灾情统计报送工作以及各级灾害信息员修改灾情快报过程中错误的灾情信息,现就操作难点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6.
许洁 《中国减灾》2011,(1):44-45
灾情信息统计工作是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中防灾减灾决策,关系到灾后救灾工作的决策,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9年,吉林省按照《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统》操作使用及灾情统计制度的培训,之后全省各地开始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统计灾情。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灾情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发展迅速,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灾情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灾情应急值守制度、灾情会商核定制度、灾情报送通报评估制度等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提供了支撑;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分级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支队伍力量逐步发展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为解决灾害预警、灾情报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保障;灾情管理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多网络多终端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平台、全国灾害信息员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不断提升灾情信息管理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民政部新的《自然灾害统计制度》对灾情上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南平市在灾情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4,(5):52-53
正问:如何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答: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及时、准确、规范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所谓及时,就是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上报信息。这里的"第一时间",是指采取一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4,(4):54-56
问:如何理解自然灾害快报的初、续、核报制度? 答:自然灾害灾情报送是一个连续的工作过程。当灾害发生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首次灾情报告的填报,即初报报送:随着灾害的发展,不断跟踪灾情的变化,完成若干续报报送;当灾情稳定后,要认真开展灾情的全面核查,完成核报报送。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4-25日,2015年青海省灾害信息员师资培训班在西宁举办,省民政厅副厅长尕藏才让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本次培训解读了现行政策法规体系,剖析了灾情信息管理、统计报送等重点业务工作,讲解了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的桌面端和手机端操作,通过国家、省、州、县四级灾情管理人员的"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辅导,提升各地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海门市民政局把加强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列入救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起草文件,抓好灾情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培训等工作,为及时、准确、规范、有效地报送灾情信息,确保抗灾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起草文件。为切实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海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勇  衣磊 《中国民政》2011,(11):58-58
北京市顺义区四规范加强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干旱灾害、冬春期间受灾人员生活困难信息报送管理工作。一是规范灾情报告,要求内容全面、数据真实。规范各镇(街道)上报的灾情报告,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特点、情景描述、趋势预测等,规范相关数据要真实有效。二是规范工作流程,确定专人报灾,明确职责。要求各部门明确灾害信息报送管理人员,细化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5.
解析灾害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0):18-19
近期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因灾损失严重,因灾死亡人口等灾情指标的公布一时间成了敏感的话题,公众对相关报道反应非常强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整个灾害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灾情信息及时准确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如何及时准确地报送和发布灾害信息也一直是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21):59
2012年10月30日,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等陪同检查。姜力副部长视察了国家减灾委指挥中心和综合减灾业务平台,听取了张卫星主任关于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工作进展情况的专题汇报。姜力副部长指出,减灾救灾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传统业务,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以国家减灾中心为技术支撑,灾情信息传递迅  相似文献   

17.
《湖北政报》2010,(15):39-40
<正>鄂民政规[2010]3号第一条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灾情,规范灾区现场灾情核查,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湖北省民政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及时准确地进行灾情评估对救灾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获取灾情信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方式获取,二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灾区影像信息,从而对灾情进行判读评估。后一种方法能够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灾情信息,减少灾情报送过程中发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岚 《中国减灾》2011,(11):50-5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及时准确地进行灾情评估对救灾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获取灾情信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方式获取,二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灾区影像信息,从而对灾情进行判读评估。后一种方法能够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灾情信息,减少灾情报送过程中发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4,(21):56-57
正问:如何理解灾情快报初报、续报、核报之间的关系?答:对于下级民政部门报送的灾情快报初报、续报和核报,本级民政部门应按照以下规则组织本级的初报、续报和核报:(1)无论下级报送的是灾情快报初报、续报还是核报,均可组合为本级的灾情快报初报(见图1)。(2)无论下级报送的是灾情快报初报、续报还是核报,均可组合为本级的灾情快报续报(见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