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宏毅 《东南亚纵横》2003,(12):95-99,103
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是新中国卓越的农业专家。他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农业思想 ,代表了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农业上的实践。邓子恢的农业思想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方面艰辛的努力 ,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才能体察国情、发展农村生产力 ,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经验。邓子恢的农业思想主要表现在建国前的土地改革思想和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以及农村生产经营责任制思想等方面。从历史时期来看 ,邓子恢的农业思想…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作者认为主要有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经济停滞、教条主义严重、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扭曲等,这些对于当今中国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而“三个代表”则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的经典范例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深刻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之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中国化。它的精神实质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 ,依据新的形势和任务 ,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海内与海外》2001,(1):4-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动员全国人民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重要会议。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登高望远,科学地阐述了一系列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新发展,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战略布局和重要任务,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朱基总理就《建议》草案所作的说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向苏联“一边倒”外交决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识形态是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影响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外交决策的意识形态因素主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奉行国际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等三个方面。此外,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怀疑构成了新中国“一边倒”外交决策的外部意识形态压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重要思想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命题,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当前时代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要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从根本上看,它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远大理想与长远目标,其实现将是一个渐进、漫长而又曲折、艰难的过程.但"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代表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时代进步趋势,符合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解体与封建割据的危急时刻。年轻一辈的中国人现在很难想象,当时的民族沦陷与危机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在西方和日本统治者眼中,当时的中国甚至不能称之为“国家”。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2003,(1)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2、坚持以()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是强国之路。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性的2758号决议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以筹建联合国和发起旧金山制宪会议四大国成员的身份,而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共产党通过它的代表董必武同志,出席制宪会议并签署联合国宪章,直接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理所当然地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就此多次向全世界人民宣告。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指出国民党的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对苏共垮台原因长达10年的思考。深入透视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源,可使我们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意义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它为世界所广泛关注。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今年5月在致电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时说:“中国加入WTO至关重要”,6月初他又说:“如果没有中国参加,我们就不会是一个‘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WTO,对WTO和它的成员更重要,因为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体制不可能真正完善。其实,中国加入WTO是一举多赢的大好事,是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共同需要,完全符合中国以及世贸组织各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加入WTO,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20多年的必然结果;而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  相似文献   

12.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两个确立”不仅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科学把握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的宝贵经验,而且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继往开来再出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主动、引领全球变革、创造更大辉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的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人的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的安全”路径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的安全的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的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人的安全的本质却反映在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的安全已经嵌入中国的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的新视角,引入“人的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的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人的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的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的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的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一个实践问题,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始终。搞好党群关系不是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说教,而是时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不能以党和国家的名义,借口人民群众根本的或长远的利益来搞大而空的事情,从而伤害人民群众具体的切身利益。“公仆”和“主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群关系,由此产生的党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成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侨联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侨联是党领导的由归侨侨眷组成的人民团体。侨联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都是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侨联工作是我们党开展这一特殊群体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对象主要在基层,工作任务要通过基层组织来实现。因此,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把侨联…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解体与封建割据的危急时刻。年轻一辈的中国人现在很难想象,当时的民族沦陷与危机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在西方和日本统治者眼中,当时的中国甚至不能称之为国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有13名代表,分  相似文献   

17.
澳门回归中国,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澳门与台湾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渊源,澳门的回归不仅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起进一步的垂范作用,而且在两岸关系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在世纪之交,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发展两岸关系,开启和平统一进程,共创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辉煌。李登辉鼓吹分裂中国的“两国论”,破坏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是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19.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基于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作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传统文化根源,"和"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命之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和"思想内涵中的三个重要层面。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与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诗人曾作诗一首赠给缅甸归侨杨安琦女士:“万水千山志不移,中华儿女说安琦。异邦人贱悲篱草,祖国春雷醒睡狮。放眼神州情倍好,甘居陋室苦何辞。杨门巾帼多佳话,更喜今时胜旧时。”这正是杨安琦几十年来情系桑梓、倾心报效祖国的感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一颗爱国心    杨安琦出生在一个两代人侨居缅甸的华商家庭,从小就爱看祖国的《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等杂志,常常为新中国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动得流下热泪。“我是中国人,要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她抑制不住胸中燃烧着的爱国热火,向双亲表示了回到祖国的意愿。母亲不让女儿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