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合理应对城乡、区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基于农民工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由重劳务转向重市民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约束,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应实现“物物交换”逻辑向“公民权利”逻辑的转变,重视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享机制。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由农民工市民化向全体农民市民化的整体推进。在政策内容中,应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仅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要提升其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政策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供应和兜底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也应积极发挥农民(工)在自主就业、创业与社会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民就业选择、要素流动、资源开发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合力。  相似文献   

2.
李林 《当代党员》2011,(10):27-27
黔江构建城镇化内生机制的探索,有三点值得借鉴。其一,以重组撬动银行资本。资金是提速城镇化的关键,黔江通过重组机制,组建城投集团,撬动了银行资本,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其二,以户改推动农转城。黔江创新“1+4”农转城机制,使农民敢于转户进城。其三,以机制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四个一批”机制促进充分就业,使农转城居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3.
城郊农民市民化“不可逆”的特点决定了其要达到“完全市民化”或者“深度市民化”的目标,融入城市社会文化系统中,需通过阶层流动来实现市民身份的彻底转变。为此,城郊农民要经历“城郊农民—准市民——市民”的阶段。依靠基础性制度保障与个体能力难以承担市民化的成本及市民化过程中的风险应对。针对此,城郊农民主动将市民化转化为家庭的整体性目标,在家庭伦理的支配下形成了整体性动员。通过家庭资源的积累、“精英化”培养的教育投入与本地“并家婚”婚姻实践等一系列“家庭策略”,来增强城市嵌入能力,降低市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镇化的根本要求,实现城镇化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沿滩区新城管委会和温江区涌泉街道在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成功实践,找准了农民市民化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重庆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必须大力实施“农民市民化工程”,帮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中居住下来,促使一批长期“离乡不离土”的“候鸟”型人口实现彻底的离土离乡。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实践中,龙泉驿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按照“三个集中”和“三充分一持续”的要求,大批农民转移进城,集中居住在城市新型社区成为了新市民。在农民市民化转型中暴露出社会结构、市民意识、生产生活方式等与现代城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把新市民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怎样破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这一新课题,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和大面街道对开展新市民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周国海 《奋斗》2010,(8):36-37
2009年初,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迈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第一步,力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完成填平“三大鸿沟”的历史重任。提起城乡一体化给全市35万农民带来的实惠,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村民潘富裕说得好:“自打领取了城市居民户口本,咱农民是既有地种,又享受着各种补助,可真是两头沾光啊!”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点聚焦。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向新型的城乡一体化体制发展的阶段。在城乡关系转型的重要时期,人口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乡关系急速转型的背景下,当前十分紧迫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市民”的“同城待遇”、“新市民”的“身心归属”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随着我国具体城镇化路径的提出,尤其是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的限制提出后,在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以人为核心的农民市民化将进一步紧锣密鼓提上日程。笔者在长期的调研中了解到,促进以农民市民化,需要帮助农民化解六个顾虑。顾虑一:农民和市民以什么界定?自1958年以来,我国就实行城乡以户籍分治的二元结构制度,其要义就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发展 解决郊区“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上海市委明确提出了要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目标,努力走出都市郊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一、坚持城乡一体化,是都市郊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共上海市委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方针。进入新世纪,上海发展步入新阶段,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  相似文献   

11.
徐捷 《前线》2013,(6):56-58
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圾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T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其背后隐含的逻辑正是城乡"二元秩序"背景下,乡土秩序的"退场"与城市秩序的尚未"进场"。走出当下中国农民市民化困境,存在两种不同路径。一种着眼于"系统整合",强调"建构秩序",要求政府在宏观上建构一种城乡一体化新秩序,为城乡统筹发展创建条件;在中观层面建设新型村社共同体,在城乡统筹中发挥桥梁作用。另一种路径则着眼于"社会整合",强调"秩序的建构",主张从微观层面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去主动适应城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大批农民进城,由此也催生了农民城市适应性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进程中由于被征地拆迁或者生态移民而由政府集中安置的农民,也被称作“新市民”,虽然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变,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新市民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即完全融入城市的发展,良好的城市适应还包括价值观、社会权利、心理层面、外部的、内在的等因素的统一转变.文章将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怡和新城为研究样本,通过城市适应性理论维度分析,调查研究新市民城市适应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尽快真正实现市民化,同时也为政府、社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被征地村民如何做到同步市民化是一个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淄博市政府研究室针对淄博新区被征地村民同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调研,对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摸底和初步测算,并就如何加快推进新区被征地村民同步市民化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一、淄博新区基本情况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和不同的城乡公共政策,由此产生了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大量被征地农民,从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农民市民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金阳新区的发展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演变规律,同时也代表贵州城市化的方向。其中的农民市民化也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解决可以为贵州城市化提供一个范例。为此,本刊将“农民市民化——以贵阳金阳新区为例”作为本期关注,并特邀省内一些对此有一定研究的领导、学者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1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新时代,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如何破解,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等因素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以利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理解“农民市民化”狭义上指农民、城市农民工等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从广义看,“农民市民化”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摘自:《华东新闻》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统筹”新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础,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优势互补的城乡关系,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要统筹城乡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城乡经济一盘棋通盘考虑,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城乡建设要按照以城带乡的思路,同步规划,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现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  相似文献   

20.
叶德恩 《当代贵州》2009,(24):42-43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确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农村工作。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有效破解了制约松桃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