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欺诈性抚养的实质涉及受欺诈方权利受到侵害及其法律保护问题,受害人若一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法官应给予支持。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财产权,还应包括人身权,即人格权中的知情权、亲情权、生育权和身份权中的亲权。  相似文献   

2.
浅议生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权是婚姻法所调整的内容之一 ,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生育权属人身权 ,具体应为配偶权范畴 ,由夫妻双方平等享有 ,共同行使。我国现行法律对生育权的规定不甚明确 ,如何正确行使生育权 ,生育权受到侵权时又如何保护 ,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有关夫妻生育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权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是夫妻共同享有的权利。但生育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生育权不等于生育自由,夫妻任何一方在行使生与不生的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对方的生育权。在夫妻双方在生育权的行使上无法达成一致时,法律侧重于保护女性的权利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4.
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和死刑犯父母的人身权问题在狭义生育权的理论框架内不能得到保护。基因遗传权的概念可以涵盖和保护被狭义生育权所遗忘的主体。确认基因遗传权,可以调整因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存在于新的基因遗传方式中的权利冲突问题,从而完善民事立法、健全民法典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基本人权之一,但生育权的行使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生育权的实现方式要受到社会的、伦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育权受到法律的规制实属必然,并应由夫妻双方共同行使。公民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其生育权时,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生育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权是一种选择权。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它客观上应当包括"公民个人生育权"和"夫妻共同生育权"两种类型,生育权存在于生命权之中,死刑犯没有生育权,侵害夫妻生育权来自外部侵权、内部侵权两个方面,侵犯生育权的民事责任立法应解决好归责原则、抗辩事由、举证责任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堪忧、国家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目前,赞同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学者居多,但是,一些反对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的观点并未得以全面、系统透析,其科学性存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陈祥健研究员《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一文的观点。其认为,若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将带来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孩子的公平问题无法解决,二是无法保障单身男性和单身女性平等地享有生育权,三是不利于单身女性所生子女成长、有碍单身女性自由结婚。这些观点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与《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相悖,子女享有法律上的双亲之权的观点无法律依据,二是单身男性与单身女性生育权不能平衡的说法有失偏颇,三是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不利于该类未成年人成长和有碍单身女性自由结婚的认识,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符合。  相似文献   

8.
在押犯是否具有生育权,是人权讨论中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问题。生育权的主体应是所有公民,包括已婚女性与未婚女性。生育权应是一种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当享有。现阶段,我国的在押犯生育权并未被剥夺,但是,罪犯的生育权行使应当区分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自然人所固有、必备和与身俱来的权利,在现代夫妻别体主义的立法模式下,夫妻享有独立、平等的生育权.为谋求共同生活,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达成生育或不生育的协议来行使生育权,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对夫妻生育权冲突确实无法调解时,法院应判决准予离婚,从而排除生育权实现的障碍;隐瞒无生育能力和长期使用避孕措施致使对方错过生育良机以及与他人通奸生育构成对生育权的侵害,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益凸现的生育权纠纷引起了人们对生育权问题的高度关注,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生育权的规定尚不全面,在该权利的性质、主体及侵权行为的范围等问题上学界存在诸多争议。生育权是一种身份权,其主体应限于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其内容应包括生育请求权、决定权、知情权和生育方式选择权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育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生育不再是婚姻家庭的主要职能,生育技术的进步给人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育方式可供选择,生育就由种族繁衍的义务变成个人的权利。虽然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生育的联系依然紧密,但男子作为生育的主体,也应该享有生育的权利。笔者试图从分析生育权的性质入手,就生育权的行使、生育权的侵犯与救济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生育权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所有的自然人都平等地享有这种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以及选择生育方式的自由。生育权的实现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为基础并有相应的救济机制,但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3.
生育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性质而言 ,它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这种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以及选择生育方式的自由。生育权的实现以双方的真实意愿为基础 ,但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15.
诉讼费用制度是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阻碍了部分公民诉权的行使。因此,应建立诉讼费用负担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诉讼费用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法院经费综合预算,以实现对公民诉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医疗纠纷案件 ,判决执业医师钱某对溺水少年杨某之死不承担法律责任 ,某报社新闻报道却“判决”钱某致死杨某 ,一桩源于医疗纠纷的名誉侵权案件 ,钱某为何败诉 ?本文试图从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及判决书写作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促进城乡平等、扩大农村融资途径、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等的考量,应当许可宅基地使用权的买卖、互换、出租以及抵押。但由于在现实国情下宅基地使用权承栽着福利功能,其流转必须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且要符合“一户一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变性人婚姻家庭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性对亲属制度形成严重挑战。变性人的性别识别方法,采用"户籍登记法";变性人享有结婚的权利和自由,但应向对方履行告知义务;变性是婚姻关系终止的单独的一种原因;变性不能解除父母子女关系,婚姻关系终止后,未变性一方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变性方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可构建未成年子女抚养费信托制度;变性人对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享有探望权;变性人没有生育能力,子女通过收养和人工生殖技术来解决,应建立人工生育子女协议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片意离婚作为离婚主要类型之一,区别于合意离婚,其直接干预了当事人的离婚意志,使双方在离婚与不离婚、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等方面产生了利益冲突。比较中、德两国离婚法在离婚自由的限制、离婚的救济、补偿等方面的规定,找寻片意离婚时当事人双方利益衡平的方法:设定义务或限制、位阶保护。  相似文献   

20.
保释制度既具自身的内在价值,又兼实现诉讼经济、遏止超期羁押等方面的外在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价值冲突.目前而言,保释可分为“权利保释”与“裁量保释”两种模式.为实现保释制度适用价值的最大化,我国在引入该项制度时,应借鉴各国的已有成果及实践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司法实际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