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体系由四个机制系统构成:一是以民族和谐促稳定机制,二是以发展促稳定机制,三是以社会管理创新促稳定机制,四是以法治保稳定机制。这一机制体系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综合治理机制,是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边疆安全的重要机制,从而长期优化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社区稳定长效机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组织领导、政策、制度、法律、经费、物资与设施设备等多种要素的协调作用与有力保障。组织领导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实施的主导要素,政策、制度、法律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实施的规则要素,经费与物资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实施的物质支持要素。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四川是多民族大省,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首要任务,建设政治稳定预警系统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应大力加强政治稳定预警系统建设,切实发挥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能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新生政治资源。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青海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的一个省份,其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对整个藏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发展规律和维稳工作规律,探索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期效应的工作机理及其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保持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地区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团结、稳定成了大局。但是,少数地区仍有动乱。其深层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国外敌对势力外,我国深层民族问题还突出反映在文化上。解决民族深层文化问题,是当前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必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全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普遍性,以科学稳定观及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宗教方面人民内部矛盾调控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宗教方面人民内部矛盾调控机制探索陈祥骥,何银玲,周武壮,赵崇义民族地区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又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边防的巩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及挫败国际敌对势...  相似文献   

9.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建设,能够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基本遵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大力发展经济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改善民生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频发,已明显阻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需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预警防范机制、加强危机防范意识以及建立科学的信息传递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民族地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根据自己基层革命实践经验,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形成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其科学内涵,能开展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更好的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彝族习惯法之效力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于民族地区的地方习惯法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主要调整器,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彝族地区民族习惯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对彝族地区习惯法的效力渊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整合与创新是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建设一个稳定、和谐、民族团结友爱的现代化强国,加强西北民族地区的文化整合与创新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人大》2009,(12):F0002-F0002,I0001
11月14日,第十三期全国人大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班在海口开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切实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大局稳定,把坚定不移地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一定要针对和克服自身的弱势,发挥好资源优势,民族区域自治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坚定地走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关系到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能否在民族地区实现,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镇刚在《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00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充分考虑民族因素。该因素是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西部地区民族人口与居住面积比例最大;东西差距最突出的是民族差距,西部地区内部,民族自治地方同其他地区的差距也是比较突出的;民族问题关系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民族问题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相似文献   

18.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五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19.
坚持政治建警,加强人民警察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坚持党对警察队伍的绝对领导,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边境线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担负着民族地区的治安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重任。因此,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政治建警,提高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对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频发,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屡屡制造事端,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威胁着当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力对策,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以确保我国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内和周边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