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芷江洽降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是我国军民八年抗战最后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日中双方围绕着夺取和死守芷江基地而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血战,外国友人曾称它为“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果以日军的惨败和中国爱国军民的胜利而告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使人们刻骨铭心的事件,一次是1958年的一日千里的“大跃进“,另一次是1966年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这两场运动都是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与崇拜,  相似文献   

3.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他在晚年十分关心香港问题,为香港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1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第1次:1916年冬,离开家乡梅县,赴南洋谋生,路过香港.  相似文献   

4.
正抚顺城区西北方向有一座月牙山,山下不远处有一座美丽的院落,它就是抚顺市传染病医院,一座有着63年建院历史、战胜过百余次疫情的雷锋式医院。每年的6月,在医院的院子里,洁白如玉的天女木兰花都会迎风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天女木兰花是邹笑春最喜欢的花,因为它象征着勤劳、善良和豁达。年年岁岁花相似,但2016年木兰花开的美景,曾在该医院奋战了24年的邹笑春却没能欣赏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哲语     
正又是一年秋来到,它不仅是年复一年的自然景象,更浓缩了许多人生中成长的哲理。"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是的,秋天没有春日的万紫千红,却以其淡泊和成熟而"胜似春光"。秋天犹如一个人的中年时光,无论自己曾否有过多么辉煌的青春岁月,那一切已属往昔,应在平淡宁静的心境中去总结昨天,把握今天,面对明天,所以珍惜有限的时光,就是要面对现实,"成事立业在今日,莫悔昨日弃今朝!"秋雨迷蒙而含蓄,它在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变化中,承载着春的芬芳,夏的热烈,又赋予了秋的神秘。它流淌了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要“写中国人的伟大”.但是曾几何时,中国文化一度失去了它昔日的光辉.在近代百年风云激荡之时,在帝国主义铁蹄践踏和封建主义牢笼的禁锢下;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劫难中,中国文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摧残,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遭到了污损.历史的暗影里曾散发出封建遗毒的腐臭;传统的糟粕中也曾孕育过畸形的怪胎.然而“我们必须尊  相似文献   

7.
正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很多次谈判,而重庆谈判和北京谈判是两场广为人知的谈判。这一南一北两场谈判相隔不过三年半时间,但两党在军事实力、民心向背和谈判态势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军事实力天翻地覆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宣布投降,让远在陪都重庆的蒋介石猝不及防,来不及调动大后方的部队到前线受降。为了争取时间运送军队和完成对共产党的军事布防,同时也为了获得美苏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全面改革在逐步深化。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提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回顾历史,在十年前,当我们还面临着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混乱局面时,在思想领域中曾发生过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作了充分的肯定。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它起着振聋发聩、冲破思想枷锁的作用,起着为全面拨乱反正提供理论基础的先导作用。时至  相似文献   

9.
张伟 《党史博采》2008,(10):38-41
毛泽东一生曾指导、指挥过许多战争。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人民武装。1974年,毛泽东已81岁高龄。尽管此时他身体欠佳,自嘲快要"见马克思"了,但其头脑依然清醒、睿智,并密切关注着国家、民族利益及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年,在毛泽东的决策、指导下,我军在西沙海域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的海上自卫反击战。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决策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年的历程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举行过4次鲜为人知的秘密会议. 1962年3月到4月召开的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没有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没有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它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的第一次秘密会议.当时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1.
穆欣 《党史文汇》2003,(12):26-29
郭沫若在从事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中,曾在许多学术问题上与人进行过论战.他生前在学术问题上打的最后一场"笔墨官司",就是1965年在《光明日报》上开始的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毛泽东曾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热情的鼓励.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共1921年一大前是否曾召开过一次"三月会议",党史界曾有过多年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中发现的<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1921年6月10日),提到了"在1921年三月召开各组织的代表会议",是曾经召开过这次会议的有力证据.但因缺乏更多、更详尽的文献支持,不少文章,包括一些权威著作,仍然对此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在多位中外学者的努力下,随着有关档案的不断发掘和公布,我们获得了有关"三月会议"的更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曾经历了日机长达6年多的大轰炸,但这座英雄的城市并未屈服。在硝烟弥漫的重庆上空,中国空军与来犯日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血与火的拼杀,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日军轰炸机群编织的火网,以"向死而生"的精神,英勇保卫着重庆。这一时期,曾有中国空军的多支部队、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等先后进驻重庆地  相似文献   

14.
韶山,是我多年以来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小时候曾听老师讲过无数次,它是中国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如潮涌海流纷至。  相似文献   

15.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有一条古老的大河——黄沙港.在黄沙港之滨.区落着一个普通小镇——建湖县上冈镇.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却有着一个远近闻名的工厂——建湖县羽绒厂.说它“远近闻名”,是因为这个厂曾经是江苏省羽绒制品行业中的“大哥大”.该厂生产的“雪湖”牌羽绒系列产品.曾获得过市优、省优和部优称号,在国际上也有着不小的知名度.说它“远近闻名”.还因为这个厂前几年曾连续五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成为建湖县县属企业中有名的亏损大户.说  相似文献   

16.
这场五十年一遇的罕见的特大风雪灾害,对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每一个国人,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它考验着我们政府的应对能力,它考验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承受力,它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曾进行过一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是一次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囚笼"政策,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打击了一切诱降、劝降的阴谋活动,对抑制国内的投降逆流,促进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日渐充实,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休闲之都的成都,文化的气息也愈来愈浓厚。周末的音乐会一场接着一场未曾间断,大大小小的文化沙龙散落各处。邀约三两好友聊天品茗未尝不可,而一个人一杯红酒一部好电影独享时光也成为流行。除了这些休闲方式,你可曾想过在周末参加一次讲坛,聆听大师对生活、生命之感悟?2009年3月,随着一场关于成都金沙太阳神鸟的讲座开讲,"金沙讲坛"正式启动。许多文化名人、大师在那里留下了他们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冬季的一天,在北京一家招待所的大厅里,笑声朗朗.这里正举行着一场特别的同乡茶话会.特邀到场的有:原公安部副部长席国光、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曾任中共晋城县委第一书记)等一大批在北京工作的晋城籍或曾在晋城工作过的“老革命”.时任晋城市市长的李才旺也在场.这是原中纪委常委、原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孔祥桢为晋城树脂厂工人陈国红举办的,尽管会场布置得比较简单,但气氛独特而热烈.  相似文献   

20.
战争年代,邓小平与山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来过山西几次?还是个问号.笔者去年曾在<党史文汇>上发了一篇文章,叙述小平同志1957年、1973年、1975年三次来山西的情况.最近因筹办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活动,发现小平同志曾在20世纪60年代去过大同,但确切时间和内容不详,职业习惯使我踏上了调查采访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