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这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曹建平 《世纪桥》2007,(8):75-76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对工业社会的"法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由法治到德治的转变。新时代治理模式的构建急需一次新的启蒙。张康之教授在其著作《公共管理伦理学》中运用现实历史主义的方法,以其独特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社会的治理发展趋势,并建构性的提出了以德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治理模式,对后工业时代治理模式的建构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民参与协商公共事务治理是社区自治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协商治理的理论视角,以杭州市"湖滨晴雨"工作室为个案,按照"公共平台——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模式——协商效果"的框架对社区居民协商共治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区协商治理模式,不仅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对构建新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政府科学决策和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引导、吸纳各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协商治理。结合"湖滨晴雨"工作室运行的经验,本文提出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治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社区治理共同体是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而当前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不足导致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凸显,这就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协商民主增进共识、法治建设促进规范、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化的共同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合作化、无缝隙的高质量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的地方治理创新活动能否产生公共价值绩效?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PV-GPG模型)通过政府绩效的三大要素((A)价值建构(B)组织管理(C)协同领导)能够回答此问题。公共话语需求建构、公共事务公平合理、公共领导协同提升是"四直为民"协商机制产生公共价值绩效的三大来源;政策过程参与、行政体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是公共价值生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作为公共价值绩效产生结果和过程的阐述,公共价值绩效生产的三条路径与绩效生产结果的三个来源相互强化、相互吸附,合力推动公共价值的创造生产。"四直为民"需要与其他案例研究共同致力于迈向社会全体的可能性解释。未来的公共价值管理研究要聚焦国家治理改革和服务创新等具体实践,形成中国经验贡献于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私人利益中抽象出来能够满足政治共同体中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经由公共程序并以政府为主导所实现的"共同善"。在现代语境下,作为一种"共同善"的公共利益需要通过治理来达成。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引发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动。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从而推进以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8,(6)
"想象力"乃是一种综合运用镜像开发、融合以及对照等方式或机制来寻求对当下现实、实践或认知活动进行超越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公共管理学诞生于技术理性主导的孕育环境当中,总体上它是一门具有独特的起源神话和正统观念,以"理性化行政模式"和"基于要素管理"作为基本知识对象的富有身份危机意识的"复数学科"。这种学科特质在成就公共管理学的同时亦限制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和学科想象力,从而也框定了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命。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追问中国公共管理学想象力是确立独特的学科透视法的必经之路,其目标在于检视和清理认识论和知识结构层面的束缚和障碍,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图景的系统化,从而迈向能够贡献大理论的中国公共管理学。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有必要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方面重视要素想象力、历史-文化想象力、哲学想象力、批判想象力以及理论想象力等五项修炼,从而推动"治学之道"和"治理模式"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网络社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为此,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公地悲剧”的途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在中国,这种公共治理模式,对推动网络社会健康发展和提高党和政府对网络社会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这一主题,从“网络公地悲剧”视角出发,结合“多中心治理”、的理论,提出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