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2017年10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对政府和地方层面的政党官员进行大规模罢免,当前摩洛哥政党形势在延续国王和民众对政党的双重不信任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体制内,传统左翼和右翼政党出现了明显的衰落和分裂趋势;二是在体制外,持激进主义的新型左翼政党正通过合并和提出新的政治纲领强化其势力,力图在下一次选举中有所突破;三是王室集团继续弱化政党在政府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3.
竞争性政党比非竞争性政党更加具有发展的动力,这是亨廷顿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亨廷顿命题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竞争性体制的确立,迫使西方政党关注于如何获得社会的支持,并进行适应性变革。然而,现实政党演进的历史表明,这种竞争性政党又日益出现深刻的变革危机,呈现政党衰落的倾向,从而对亨廷顿命题的普遍性价值提出了质疑。亨廷顿命题的...  相似文献   

4.
80年代、90年代初,意大利地方运动作为地方性政党的雏形异军突起。特别是在标志着意大利“政治地震”的1992年选举中,由意大利北部地方性运组建的北方联盟一举获得8.7%的选票,成为意大利政治舞台上的第四大政党,从而震动了意大利战后维持40多年的政党体制。在随后的1994年选举中,北方联盟一度与新生的意大利力量党和由意大利社会运动演变的全国联盟组成右派  相似文献   

5.
萧虎 《当代世界》2010,(1):60-61
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是全球大选的高峰期,将近20个国家举行全国和地方选举,大多以执政党获胜,选举引发的政党力量变化不大。同时受国际债务危机抬头以及气候变化议题升温的影响,多国政党形势趋向复杂,朝野博弈不断。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党出现复兴趋势的观点是美国学者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两大政党的组织和功能增强的现象提出来的。从"选民中的政党"、"政党组织"和"政府中的政党"三个向度,对美国"政党复兴"概念的提出、基本依据、研究的相关特征以及受到的质疑进行探析,从而更加清晰地判断美国政党变迁的发展过程,能够为研究西方政党政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美国政党短期内出现复兴,但长期衰落的趋势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台湾选举制度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0年7月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开办地方自治选举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代“宪政改革”以后,选举活动一方面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成为各党派夺取执政权、政策主导权的唯一合法途径。而不同选举制度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政党的选举策略、候选人的竞选方式及选民的投票行为,而且将形塑出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自2000年3月政党轮替后,“立法院”已日益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美国政党一直存有偏见。多数欧美学者把西欧政党视为现代政党的典范,认为美国政党比西欧政党落后;也有部分学者坚持"美国例外论",将美国政党排除在西方政党研究的总体框架之外。美国政治学家利昂·爱泼斯坦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创造了一个能够将美国政党包容在内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党独特的历史条件、制度环境、组织特点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强调了美欧政党面对相似的环境时正在日益趋同。他认为,随着西方社会进一步富裕和成熟,美国将代表着西方政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任务,执政理论研究的几个基本内容包括政党与政府、政党与民众的关系,政党的自身建设以及政党发展的路径选择等。在研究执政理论的思路方面应该科学看待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差别以及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时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10.
盛世良 《当代世界》2013,(12):27-30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三任期一开始,即加快政治改革步伐,鼓励多党政治。俄罗斯合法政党从2012年之前的8个增加到73个,参加地方政权机关竞选并进入地方政权机关的政党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在普京倡导的平等透明的政治竞争中,主导本国政坛的统一俄罗斯党依靠妥善的政治举措,地位得到改善;反对党努力参与公平竞争,获得参政机会,逐渐被纳入当局设定的政治体制。当局对政治竞争由担心到放心普京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贡任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原则的正当理由和年龄的划分以及制裁提出了新的建议,代表了当今世界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发展趋势的展望。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范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检讨了中国现行刑法关于未成年犯罪刑事责任规定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的不吻合之处,并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模式、刑事责任年龄、制裁措施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