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的正式启动,如何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提出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在区内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为贸易与相互投资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使自由贸易区内各国避免汇率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内各国对外竞争力,同时为人民币最终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货币打下基础,实现中国和东盟各国"多赢"的观点;并就此观点进行论证、设计模式、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试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东盟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它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但是作者认为,从这一构想的缘起到达成协议以及今后的实施,都将面临来自东盟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走向和未来,可称之为"东盟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困境与现实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贸易的55%~60%是在贸易集团内发生的."到2002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共有162个,其中近80%都是在90年代成立的."①在30个实力最强的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没有参加任何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4.
地缘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国际关系理论,本文试从这一新视角出发,分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维护我国地缘经济安全将产生的积极意义.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双边经贸关系,而且还将改变东亚的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是我国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东盟与中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包括10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我们此次论坛是在这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后不久召开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探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的金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近年开展区域金融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就扩大和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意义、内容、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背景、期望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中国关系发展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中国友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意义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届东盟、中国"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按照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建立该自由贸易区的过渡期为10年,除了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外,还将会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为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中方将适时向东盟中的三个最不发达成员--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这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将对东亚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全面展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目的及实施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关系,迎接区域化的挑战,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助于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本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已同意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的确立,意义重大,不仅是国际经济方面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国际政治关系中令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它将对本地区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与东盟之间"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将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亚洲地区内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亚洲经济新秩序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的政治格局将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as made a thorough study over the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 China Watchers. Most of the pages are devoted to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generation and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American China Watchers regarding to their background, education, and views over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also giv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both the Chinese and U.S.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2.
13.
David Mervart 《Japan Forum》2015,27(4):544-558
The underlying concern of this article is with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the normative imaginary of ‘China’, Chūgoku (Zhongguo) or Chūka (Zhonghua) in the Japanese discourse up to and around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namely, how it was deployed to make sense of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facing the contemporaries amid the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rises and how it structured the range of options available to them. To exemplify this, we first turn to the debate of the shape of the polity that straddled the critical decades of 1850s–1860s. The self-conscious restoration of a past political ideal was the ostensible justific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overhaul, but in terms of the models of polity, there existed very different vers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what past could or should be restored. In the classical conceptual language of politics, the choice was between the hōken and gunken model. While the year 1871 saw a closure that cast Meiji as a gunken revolution, the debate continued beyond and the shift of preferences from hōken to gunken needs to be explained. In arguing for Meiji as a ‘Chinese revolution’, we can further point to the surprising degree of overlap between the concerns of earlier Edo-period commentators and the actual factors of the revolution when it finally arrived. Lastly, the normative imaginary of China is shown to have served as the key mediating filter for processing and appropriating the Wes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Meiji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4.
<正>China Educatio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CEAIE)was founded in July 1981 and granted the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06.As a nationwide none-for-profit organization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和北一马路的交会处,儿间巨大的厂房绵延在一片33万平方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APE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中国与APEC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中国积极参与APEC的经济合作是90年代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中国将对APEC的发展进一步承担重任.  相似文献   

17.
18.
正英文刊物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于2005年12月12日正式创刊发行。本刊重点探讨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与全球战略中的热点问题,追求严肃扎实的学风,反映最新学术研究进展,是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政府决策者以及关注国际问题人士的良友。栏目设有: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创刊于2005年12月,双月刊,16开本;每逢双月末出版国内定价:30.00元;国外定价:20美元CN 11-5344/D:ISSN 1673-3258国内邮发代号:80-477;国外代号:Q4946主管部门:外交部;主编:阮宗泽  相似文献   

19.
正As one of the four representatives of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 had a chance to spend the time period from 9~(th)to 18~(th)of May in China(Beijing and Fujian Province).I express my great gratitude to CAFIU,team of organizers and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 for this opportunity.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被迫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一直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之中,其中的"织"即是"纺织".纺织包括纺纱与织造.纺纱是纺车的使命,将纺车纺出的线或纱织造成布帛,则是织机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时下还没有人说得清布帛的织造究竟起于何时,但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业已屡次发现梭织物的碎片,以及原始织机的部分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