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农村公社(亦称村社)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从印度到俄国,从大洋洲、非洲到南北美洲,村社的遗迹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某些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和南方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中,直到解放前夕还保留着村社制或其残余。这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所不可缺少,而且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消灭私有制和阶级而进行的斗争,也将提供某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理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长期以来对农业资源环境的过渡开发所导致“公有地悲剧”下的农业生态失衡,并且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农业生态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3.
关于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和明 《长白学刊》2004,(1):105-108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这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完全不合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完备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发展生产力、搞活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进程中,其管理职能和运行机制,必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调整或重新构建。推进全部事业单位过渡为法人组织,既是事业单位自身的调整优化,也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 一、事业单位非法人 向法人主体资格过渡 的客观必然性 事业单位非法人向法人主体资格过渡,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必然趋势。 1.事业单位非法人向法人过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是双层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的表现,代表了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在解构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现象的基础上,立足苏俄建设实际生成的,涉及内涵、性质、实现形式、作用和地位.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守正创新,巩固了新生苏俄政权,推进了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其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以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为理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实践素材,驳斥肃清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7.
蒙哥时期是大蒙古国从草原奴隶游牧经济向中原封建农耕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虽然蒙哥汗即位后,标榜"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国家统治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一时期也推出了一些有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缩短了蒙古帝国由早期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元宪宗时期的农业经济总的来说,是有所前进的.  相似文献   

8.
论新农村农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我国农村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村正面临着传统道德基础不断缺失,新的道德基础尚未形成的过渡状态,新农村需要新道德.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力对策,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省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在基本上实现了半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任务的基础上,开始向完全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过渡。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敏锐地看到这种形势,从而根据党的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个别试办、由少到多、分批分期地逐渐地发展」,积极地稳步地引导现有社向高级社过渡。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比现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有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第一,当取消了土地报酬,并把其它生产资料转为全社集体所有,实行了完全的「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以后,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促进生产进一步提高。第二,随着牲口、农具、羊群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即可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私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既有始终坚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坚持农业改造的社会主义方向、注重提高农民的素质等成功经验,也有改造的速度过猛和政治民主气氛逐渐被破坏的失误教训,这些经验教训给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1957年下半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二十年间,我们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急于过渡是这一阶段的特点。急于过渡在思想路线上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种空想论。这种空想论的主要表现是:1.把整个社会主义都看作向共产主义的过渡;2.把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规定,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个规定也是我国整个过渡期中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在国民经济当中,重工业是主导的部门。它是发展和改造农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经济事业的基础,也是保证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过渡期中,把发展重工业规定为  相似文献   

13.
韦桂元 《当代广西》2006,(21):43-43
所谓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程度、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而农业产业化建设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经济较发达的村屯,其生产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就较高。因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1956年我省同全国各地一样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是国民经济全面高涨的一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国民经济各部门已经胜利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并且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全省粮食生产的收获量创造了我省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充分显示了农业高级合作化的巨大优越性。现将这一年来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情况发表公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大力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造成了一些失误。总结其宝贵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光云 《创造》2001,(8):23-23,2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大产业,农业兴则各业兴,农业稳,则社会稳。改革开放以来,华坪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其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不仅农业本身日益显露与市场机制的不适应,而且农业基础的落后与脆弱也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变农业的落后地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农业发展新机制,加快华坪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华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重读《资本论》第三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汉 《前沿》2001,26(4):2-9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其来源是农产品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务件是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有人断言,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本文对资本主义土地关系出现的几种新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认为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几个时期谈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苏俄实现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在此基础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要全力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农业的号召,宣布“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农业中要发展比个体经济更有利于节约劳动和产品的集体经济”,并提出了自愿、启发,鼓励和示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 荆门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集中产区之一,每年商品粮收购都在13亿斤以上。但近几年来,随着贡献的增大,粮食包袱越背越重,已经出现“农民种不起,财政补不起,银行贷不起,企业背不起”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商品粮集中产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所遇到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去年年底,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农村,也视察了我们荆门,随后他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对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探讨农  相似文献   

20.
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了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