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能够完全满足现阶段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已提上立法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本届政协会上,有关机构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修改和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了保护“无过错二奶”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周如斯 《法制与社会》2011,(25):187-187
在封建时期由于文化政治等因素,各国妇女的地位相较于男性都较为低下,对于妇女身体的残害和精神的压迫情况层出不穷。但近年来随着政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女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高涨,要求对女性权益进行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在女性权益保障的问题上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但是,妇女权益的保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可能遭到传统文化等因素的阻拦,要耐心的构建女性权益保障的系统工程,争取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陈洁 《法制与社会》2011,(3):284-285
教育权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妇女的一项社会福利,对中国女性而言教育更是实现平等、公平、独立等愿望的基石。本文指出要保证妇女权益,就必须搞好妇女教育,教育是实现妇女权益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了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论证了妇女在政治地位和人身权益保障方面若干有待提高和有待深化的问题,对目前妇女参政中普遍存在的女代表必须同时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之降低妇女参政质量的通行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妇女权益必须着眼于保障妇女的发展权利,它是妇女获得一切权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林鹏 《特区法坛》2004,(1):53-55
海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运用法律武器纠正和制裁各种漠视妇女权益、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为树立尊重妇女、重视妇女权益的良好社会风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2年审理了涉及女性当事人的案件437件(其中刑事案件51件,民事案件386件),均充分考虑到妇女当事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去年被海南省妇  相似文献   

6.
刘岩 《法制与社会》2013,(30):15-16
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权益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性别平等观贯彻于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中,但妇女为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同样也是法律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刑法应对妇女权益加以特别保护的观点。而从刑法的地位来看,它是公民权利保护的最后屏障,因此强化妇女权益的刑法保护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刑法中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利与弊,分析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妇女权益刑法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民事诉讼案件之中离婚案件占比日益增加。离异女性是一类特殊性群体,其法定权利应当给予更好的维护。但由于婚姻法的一些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太抽象,保护举措难以实现,现实中妇女的婚姻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文章将从我国现行离婚救济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应建构不断与时俱进的离婚救济制度,切实维护离婚妇女的婚姻权益。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增加了“禁止对妇女进行性骚扰”的条款,曾被乐观地认为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护身符”。然而,修正案实施一年来,全国进入诉讼程序的性骚扰案不足10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妇女在1949年建国以前的漫长历史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更没有人权保障。建国以后,妇女人权及其法律保障制度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人权及其保障的建设进入法治化快车道,宪法和一般法律对妇女广泛赋权,《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专门立法对妇女进行全方位保护,男女平等原则已经上升为国策,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主流,妇女人权保障国际合作不断发展。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妇女权利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景春兰 《政法学刊》2016,(4):108-114
广东地处发展与改革的前沿。广东地方立法以国家妇女权益保障立法为根据,紧跟国际妇女权益保护规约,首次从法律上明确性别平等的内涵,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或措施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具体细化和执行妇女参政议政权、工作权、婚姻家庭权益、财产权益等保障规定,同时,广东地方立法突破国家立法,出台保护妇女权益的诸多创新性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一舟 《江淮法治》2009,(11):52-52
5月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修订后的草案中,“适当延长女性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年限。实现男女平等”条款被删除。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办法》征求民意时,在第二十三条作出上述规定。至此,曾受广泛关注。。的“女处级干部延迟退休”条款终未能进入人大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本文分析了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现行法律救济制度的缺陷,认为公益诉讼是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百年探索奋斗,几代理想追求。在刚刚过去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妇女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展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热忱帮助妇女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尤其要千方百计为城乡困难妇女排忧解难,坚决消除歧视妇女现象,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积极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14年3月7日,北京市女法官协会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后,该机构将发挥女性特有的优势,加强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中国女法官协会秘书长曹巍共同为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揭牌。同时成立的,还有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作为北京市女法官协会的两个分支机构,妇女权益保护工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已于最近正式施行。《条例》在防止家庭暴力和保障妇女健康方面作出了细化规定。其中,对妇女土地权益作了详细规定,比如,“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理由剥夺妇女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刘彬 《法制与社会》2013,(7):216-217
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由来已久,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女性权益保护在立法层面上取得一定成果,尤其是广东省及部分地区的立法执法部门突破思想理念阻力,在立法保护出嫁女权益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出嫁女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农村妇女未能获得法律规定的完整的土地权利。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提高女性的整体地位,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分析出嫁女权益保护相关问题的现状及处理该问题的社会阻碍因素,探讨广东地区对于出嫁女问题的立法经验,进而寻求解决方案的核心。希望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从而为如何维护和提高女性,特别是出嫁女的法律地位提供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权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母婴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权益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在诸多权益的保护上为妇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法律条款的原则化,特别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如何加强衔接,如何协调到位似乎没有具体规定,以致执行时"各就各位",体现不了合力的保护。为此,本文从妇女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就强化妇女权益保护的机制和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逐年上升,它由隐蔽性转向公开性的程度令人震惊。培育健康的社会细胞,逐渐消除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妇女权益在我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夫妻间的显性暴力行为,从家庭暴力中妇女受虐的成因、社会有现状及立法不足等方面进行剖析,继而对家庭暴力中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从法律与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萍 《行政与法》2006,(10):50-54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一部以妇女为主体,以全面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本文以其为视角,探讨分析进城务工女性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环境进行深层的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