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1991,(5)
在我国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利用经济合同行骗的现象不时出现和发生,特别是在流通、生产领域尤为明显。在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经济合同行骗情况与早期行骗情况相比较后,笔者发现:第一,行骗者打着按经济合同法办事的旗号,利用合同上的“技术性”行骗,扰乱了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第二,行骗者打着大城市和部队的招牌,利用受骗单位的“信赖感”,设下圈套,诈取各种名目的现金,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而绝大多数被骗单位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6,(3)
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其中尤以投机倒把和诈骗犯罪为甚。当前诈骗犯罪的特点是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方式行骗,被骗对象以国营或集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行骗数额往往十分巨大,动辄万元、十几万元以上,多者竟达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亿  相似文献   

3.
技术合同法明确规定,技术交易必须以书面合同的形式来实现。由此可知,当事人订立技术合同是技术交易的前置条件。当前技术合同在订立和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前技术合同中的无效合同相对经济合同中的无效合同要多一些。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主体不合法,如有一些企业签订的技术合同,当事人是未取得法人资格或又未受法人委托的分厂、车间、服务队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各行各业的推广,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也得到了广泛地采用。对于这种合同,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有效手段。但也有少数同志认为,企业内部承包合同,虽然在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法律上讲,只能属于一种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达成的“君子协议”,属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的主要理由是: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的承包主体是车间、班组、科室,尽管他们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并不是依法登记成立的,而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而设置的生产服务单位和职能部门,他们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这种合同的主体是不合格的。由于合同的主体不合格,自然这种合同也就属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对以上见解,本人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在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勤之 《法学论坛》2000,15(3):33-40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参加者,它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发生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经济法规制的主要对象.从法理角度分析,企业具有经济权利能力和经济行为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到具体的经济法律关系中去享受经济权利、履行经济义务,因而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非法人企业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具有主体地位,并且是与自然人和法人并列的第三类主体.  相似文献   

6.
一、单位犯罪的特点1.根据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可以构成单位犯罪主体的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或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包括中方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性质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单位.但不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商独资企业及其与中国公民个人合伙经营的企业.因此,构成单位犯罪的必须具备我国法人资格,但具备法人资格的,不一定都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2.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是法律上人格化了的社会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犯罪主体,它不具有自然人主体的全部属性.单位的犯罪行为是单位实施犯罪的整体行  相似文献   

7.
《法学》1991,(2)
近年来,在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的同时,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上海市各级法院从1984年起到现在,已经受理的技术合同纠纷案近500件。由于这类案件涉及知识产权,案件比较复杂,在适用法律上又由从经济合同法改变为技术合同法的过程,因此审理难度较大。笔者以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技术合同主体资格的认定根据《技术合同法》及《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法人、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可以作为一方当事人订立技术合同。但并不是只要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都可以作为技术合同的主体的。它们的主  相似文献   

8.
技术合同的客体,或称技术合同的标的,是指技术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在传统民法学中,合同的客体主要分物和行为两大类。所谓物,指的是人身以外,占有一定空间、并为人力所能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对象。它可能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物,也可能是劳动创造的物。所谓行为,则是指法律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进行的活动,如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5日,由武汉市司法局和武汉市公证员协会组织了一次全市优秀公证调研文章及典型证例研讨暨表彰大会,共收到全市公证员撰写的公证调研文章66篇,典型证例80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围绕企业转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公证调研(论公证企业兼并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作者从合同的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该文作者认为,企业兼并合同的主体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应根据企业经济性质及创办资产来源的不同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否允许被兼并应由国资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民法通则》第52条的规定,合伙型联营合同的当事人仅限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从《民法通则》规定来看,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即只有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才可以成为合伙型联营合同的主体,又据《民法通则》的第41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全部外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涉外企业。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  相似文献   

11.
于广 《法人》2011,(9):50-51
当前,合同违法行为几乎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大公害,合同欺诈案件逐年增多,而且其行骗手段更加隐蔽、智能,作案手法也不断翻新。如何有效地预防合同欺诈,是企业经常要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12.
时延安 《人民检察》2023,(16):43-44
<正>合同诈骗犯罪是与市场经济活动相伴生的犯罪行为,其本身也带有市场交易活动的特点,即行为人利用市场交易形式、通过虚构正常的交易活动或隐瞒重大交易风险,骗取其他市场经济主体财物。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难点是如何区分该罪与单纯追究民事责任的民事欺诈行为,这也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民刑关系问题。如果行为人完全采取“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行骗,将这种情形直接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并没有太大障碍,然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行为人更多是采取“诱饵”的方式行骗。  相似文献   

13.
一、技术合同的特征技术合同是指法人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间因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技术利用所达成的协议。它包括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主体的广泛性、标的的特殊性、条款的复杂性。 (一)技术合同主体的广泛性技术合同的主体就是参加技术合同协议的当事人,它同一般合同的主体相比,其广泛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产品责任法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的产品责任经历了从合同责任到过失责任 ,从过失责任到担保责任 ,从担保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渐进发展过程。我国应借鉴美国立法 ,扩大“产品”的范围 ,确立严格责任原则 ,扩大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 ,合理规定产品责任赔偿标准和数额 ,以市场份额补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江少周 《中国律师》2000,(10):54-56
一、关于银行信贷合同的主体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各专业银行各自只有一个独立的法人,即总行本身,其所属各分行、支行都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都是总行的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对于企业的法人资格问题,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任何企业法人都应是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如果只是领取了《营业执照》,则该企业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与银行信贷案件有较密切联系的是企业的注销、歇业、分离、合并等法律问题。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注销、歇业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合同有效成立的主体要件,不仅要考察当事人的一般行为能力,而且要特别注重对当事人特殊行为能力的考察。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主要是其行为能力问题。发包人未依法取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执照、缺乏相关的行政许可和民事权利应认定为无效合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未必导致建设工程合同必然无效。未申领施工许可证与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承包人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建设活动是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作企业),应当符合国家的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遵守国家关于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 第三条 合作企业在批准的合作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范围内,依法自主地开展业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合作企业包括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本实施细则第九章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一、联营主体(一)现行法律规定的联营主体。现行法律规定的联营主体必须是法人,但并非所有法人都有资格进行联营。这一点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作为一般经济合同主体的法人,既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等,但作为联营合同主体的法人,则只能是取得法人资格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所谓事业单位,指的是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专业活动的单位,如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并且,事业单位也只能从事与其业务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不得从事与本单位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二)关…  相似文献   

19.
借款合同保证保险的基本做法是:凡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可向保险公司投保本保险;凡申请投保本保险的被保证人,应先将其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向保险人足额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因被保证人倒闭或经法院宣告破产,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时,由保险人负责偿还被保证人所欠银行的贷款本金;保险期限自企业取得贷款之日起至还清贷款之日止,贷款转期或换据另办投保手续;被保证人和权利人必须遵守《借款合同条例》中的各项规定;被保证人必须在投保时一次交清保险费;被保证人必须接受保险人对贷款的投向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发布的《关于贯彻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审理经济合同案件,首先要解决的是确认经济合同的效力问题。被确认无效的经济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对于合同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做为审理合同纠纷的依据。《意见》同时指明,在审查合同效力时,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