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按照一种诙谐的说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受了“第四次浪潮”的“冲击”。有人担心,是否还会有新的“浪潮”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总是依其固有规律向前发展,生活总要更新内容。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这几年由于改革而带来的自身变革,看作是“浪潮”冲击的话,那么,第五次第六次甚至更多次的“浪潮”还会来。鲁迅先生说:“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鲁迅全集”第4卷)。浪潮面前,是做“狼狈起来”“徘徊海滨”的人,还是成为“于涛头且不在意”的“弄潮儿”?政工干部应该是后者。为此,首先必须认识到,这奔涌而来的浪潮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所含的意蕴是“洗礼”,是“更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将人类的文明历程描绘为三次浪潮——锄头象征着第一次文明浪潮;流水线代表着第二次文明浪潮;电脑、网络则是第三次浪潮的代名词。显然第一、二次浪潮即为我们所熟知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它们的浪头已经或正逐渐退却。今天我们称之为科技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正席卷全球,它所依托的网络技术更是以强大的不可逆的浪势冲击着社会各领域。各国政府多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着这次挑战。由此诞生了“电子政务”这一全新的概念以及对这一全新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量齐观、并列批评的文字达三十四处之多,另外单独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字又有二十二处,总计五十六处。他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第二次浪潮的产物,社会主义已穷途没路,“几乎只有一场政治革命才能行得通”,才能走向第三浪潮的“实托邦”。他对社会主义批评如此尖锐,篇幅如此多,而该书在国内发行又如此广泛,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保持缄默,任其流传。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是风廉当代西方幢憬未来的时髦观点。西方学者通过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未的巨大影响,为未来世界描画了一幅幅蓝图。这对我们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挑战,探索信息时代的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某些西方学者对未来世界的生动描述并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2,(28)
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贯彻,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正在全国兴起。当前治理“三乱”工作还搞不搞?如何搞?对一年多来的治理“三乱”工作如何评价?一些同志心存疑虑,有的地方甚至又出现了新的“三乱”苗头。怎样看待这些问题?6月20日全国治理“三乱”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经过自查自报、重点检查、审核处理和整章建制四个阶段的紧张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1990年9月提出的集中治理“三乱”的基本任务已经  相似文献   

6.
刘吉 《瞭望》1986,(37)
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巨大功绩在于他首先提出这个命题。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前后来概括,而并没有指明这个工业化后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代表时代生产力的产业又是什么?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说法,使得贝尔提出的问题从学术界走向社会,这是他的巨大功绩。但是,《第三次浪潮》并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它更像一本关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经常议论“新产业革命”的问题,有的把它叫作“知识革命”或“科学技术”革命。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则称之为“第三次浪潮”。这些说法的一个共同点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以来的电力机械性的产业正逐渐被淘汰,为建立在新兴学科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电脑工业、空间工业、生物工程、海洋开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开始对3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扭转经济“濒临危机”的局面。这是苏联战后的第三次改革浪潮。 两年多来,苏联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试验,摸索改革之路。在去年2月份召开的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抛弃“陈旧过时的”、“僵化死板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和灵活的”管理体制。苏共中央和政府部门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决议和制订出一些改革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绿色象征着宁静、和平。然而,碧草如菌、芬芳宜人的绿色古国——波兰却并不那么宁静。八十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带给波兰民族的不是鲜花,而是动乱。 激化了的国内矛盾和党内斗争 1980年7月1日,波兰热舒夫省米耶莱茨市交通设备厂工人罢工,抗议政府自即日起将“特种肉店”的肉价提高40%至60%。罢工浪潮迅速席卷全国。这次工潮是波兰继1970年、1976年的罢工事件之后的第三次,也是战后最大的一次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与社会文明关系十分密切,教育如能与经济、政治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则必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一)两种不同的文明观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人类社会变革已经历的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至今不过三百年;现在人类社会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变革之中。他是从生产上、技术上进行分类。与此相应,他提出了文明的分期:农业社会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文明、第三次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物联网被视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而寄予厚望,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到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日本的“i—Japan计划”,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一位颇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谈到他的思想转变过程——早年曾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后来与马克思主义决裂了,原因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西方工人阶级贫困化的预测,与美国的事实不符,托夫勒的书对当代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和传统观念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他又认定“不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去了解高技术世界的现实”(第200页)。托夫勒提出的这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理论探讨》2002,1(1):1-6
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浪潮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个浪潮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 ,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对接、对应和对比、对立的消长关系 ,我们只有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对内改革僵化的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 ,对外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参与全球化进程 ,才能实现对接和对应。  相似文献   

14.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述了“新产业革命”将导致一个“信息”时代,苏联的尼·伊·茹科夫在他编著的《控制论的哲学原理》一书中也谈到:“在控制论、原子、基因和宇宙时代,信息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不亚于动力和原料”。信息的交流要求一种中介形式,那就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考察我国人们相互间的社会交往的历史轨迹,很自然会想到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名句,此乃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生产状态所造就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平壤专电 12月16日,南朝鲜执政的民主正义党“总统”候选人卢泰愚以不到半数的选票当选为南朝鲜第13届“总统”。至此,南朝鲜“总统”直接选举虽说告一段落,但预期新的动乱还会在南朝鲜各地出现。 这是南朝鲜自1971年来第一次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也是第一次根据朝野政  相似文献   

16.
金振蓉 《党政论坛》2006,(12):24-25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被誉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生物经济逐步形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未来15年到20年有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在“2006生物经济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展望了生物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专家们预测,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将达到30000亿美元。与会专家还分析了生物经济所呈现的十大趋势:一是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市场空间可能是信息产业的10倍。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已经是世界许多国家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17.
高连奎 《党政论坛》2014,(10):40-40
美国并不神秘,也不是一天变好或是变坏的,美国的历史从来就是按照“改革→发展→灾难,再改革→再发展→再灾难→再改革”的路径演进的。美国历史上共有五次大的改革浪潮,在这些大浪潮中,美国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学生厌学问题已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狂潮。和文革中的“读书无用论”不同,当前“知识越多越贬值”已是一种谁也无法否认的社会现实。因而可以说,新的“读书无用论”更可悲、更可怕。它所展示给我们的后果是严酷的: ——新的文盲、半文盲大量产生。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周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仍有2.8亿人,其中解放后出生的约占40%,近1.2亿人。这一方面说明中小学教学重复量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解放后出生的文盲、半文盲,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的厌学、中途退学所造成的,这无疑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且慢说因果     
都说来到了“读书无用论”的“第二次浪潮”。 确乎有点象。但是,为什么文凭热才过,紧接着又来了“文凭冷”的浪潮呢?“读书无用论”引出的种种迹象,透明地摆着,“横看成岭侧成峰”,尽可以各抒己见。 教育,好象从来是倒了楣。说有用吧,被捧上天:四化的基础啦,人才的摇篮啦,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机制转换中的心态热点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一般会出现"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全员劳动合同制的签定,第二次浪潮是明确上岗下岗的对象,第三次浪潮是分配上兑现落实.在"三次浪潮"中,干部,职工的心态反映也随波逐浪,表现各异.在欢迎改革的态度中,还掺杂着种种复杂的个人心态,呈现出高兴和担心并存,支持与担忧交叉的矛盾心理,分析不同层次对象对转换机制的不同心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厂长存在"八怕". 一怕乱了生产秩序.转换机制的种种措施,会使企业内部诸方面的原有格局发生很大变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后,企业能否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有些厂长心里没有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