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来之不易的,是经历了许多困难、排除了各种干扰、付出了代价的,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历史经验,从党和人民群众长期艰苦奋斗和实践中,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创出来的.正如鲁迅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当党委决定要我担任宣传助理时,许多朋友都为我感到惋惜,说凭我对业务技术的熟悉,又有专业文凭,留在业务口肯定大有前途,而到宣传部门当一名舞文弄墨、无权无钱的“捉笔小吏”,难有作为。对这种说法,我心里不以为然。我想,路是人走出来的,任何工作,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没有做不好的道理。再说,作为一名党员,哪有在组织面前挑肥拣瘦的呢?就这样,我从运输车间到了党委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透过一幅幅历经沧桑得以留存的珍贵油画,中国近百年来由贫穷积弱到蓄势图强的历史轨迹清晰可见。追寻大师们的足迹,回顾油画百年来的历史,高扬主体意识,开掘本体价值,在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中,敢于吸收、善于融合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这是几代油画家风雨征途留给后人的宝贵启示。 七月五日至二十三日,《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油画引进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270余位油画家首次最大规模的“聚首”,400多幅作品盛宴一般展示给观众。除了人们早已熟悉的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大师的力作外,还有中国油画的开…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0,(40)
吸引外资空间增大 “每个人都知道北京和上海的辉煌灯火,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亚行驻中国代表布鲁斯·默里谈到中国西部开发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从规模上来讲,这次开放的程度看来比1978年那次要大。──一些外国投资商在谈及中国加入WTO时说  相似文献   

5.
清纯五指山     
清纯五指山扬之水到了海口,打听如何去五指山,宾馆、饭店、旅行社,都说不知道。便是来这儿时间不短的老海南、甚至本地人,也个个摇头。“有路吗?”“没有路吧!”其实,有路。由兴隆向通什,斜插向北,过毛阳,进红毛,一条正北的红土路,三十公里,就到了五指山脚下...  相似文献   

6.
当年,郁达夫游览崂山之后讲:“要讲伟大,要讲耐人寻味,自然是外崂沿海一带,从白云洞、华严寺到太清宫的路。”这自然讲的是崂山的前山阳面。崂山是道教的发祥地,讲究的就是阴阳。崂山阴阳两面的风光,是自然的体现,也是道教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做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看,是从实践中来,从“实事”中来,从“实事”中“求”出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公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公式看成为“实事──求是──再实事──再求是”。客观实际、客观“实事”,是人们一切认识(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的来源。依据客观实际和“实事”,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求…  相似文献   

8.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21)
“港人治港”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港澳办副主任王凤超如是说当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倒计时钟显示,距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还剩795天的时候,第四批港事顾问颁发聘书仪式就在人民大会堂里隆重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相似文献   

10.
警惕﹃艺术性﹄汇报安徽公常侃“汇报也是一门艺术。”这个“妙论”的专利权当属一名“胡乡长”,他是小小说《汇报》中的主人公。且看他的“汇报艺术”:“语调不紧不慢,语气不轻不重,还露出一副自然大方的表情”;“一边说,一边半开眼皮不时地偷视路县长的神情”;笔...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你好!读贵刊今年第3期《吴仁宝:走出自己的路》一文,很有感触,特写此文。吴仁宝有一条很朴实的名言:“我们是两头保持一致的干部,就是既和上级保持一致,也和群众保持一致。”这既是吴仁宝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华西几十年来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2.
文郁 《瞭望》1999,(25)
草怕严霜霜怕日──人活世上,也总有一种东西要怕的,旧时,小孩子哭闹,母骇之曰:麻胡子来了!这麻胡子是小孩子怕的;祥林嫂怕死了之后到阎王爷那里着小鬼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天,所以战战兢兢到土地庙捐门槛;孙悟空连天宫都敢闹,却怕唐僧念紧箍咒;孔夫子那么大学问,不信“怪、力、乱、神”,也说君子有三怕:伯天命,怕大人,怕圣人之言不过,我们国人中的一部分更推崇的,好像是“什么都不怕”那位把人只偶尔流露出“忧天”情绪,就被自古及今的人们一以贯之地嘲笑了两千多年。如果把“什么都不怕”理解为是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13.
“铁拐李”扔掉了拐杖──来自重工业大省辽宁的农业生产报告杨雍哲编者按:在新的一年里,本刊准备就我国农业问题发若干组专题,一是报道各地的探索和创造,二是报道对农业问题的一些思索。本期专题奉献给读者的是辽宁省发展农业生产走出的新路、浙江农村的适度规模营和...  相似文献   

14.
去年刚刚走出“谷底”的机械工业,今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生产势头。到十月份为止,生产报表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曲线,比去年同期,仍然呈上升趋势。人们说:机械工业已经走出“谷底”,以十足的“后劲”开始“爬坡”了。 “后劲”从哪里来?机械工业部的一种幽默说法是:“‘后劲’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调节’出来的。”这句话浓缩了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之于人类有何价值?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密尔(Mill,旧译穆勒)如是说:“历史哲学一般被认为同时是社会进步哲学的证明和雏形。”(《西方思想宝库》第900页)照此观点,历史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历史,更有助于人们认识现实观照未来。衣俊卿博士的历史哲学专著;《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以下简称《历史与乌托邦》)以独到的哲学视野,通过对历史上的乌托邦的剖析阐述,通过对历史、现在、未来交会点的人的分析;通过对人与乌托邦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我这样三十岁年纪的人做的。言下之意即是现在哪有年轻人干政工的?可我颇感自豪的是,我大学毕业即走上政工岗位,掐指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有十年了。十年来酸辣苦甜自不必说,可也是荣誉、作品几乎等身。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耕耘在“东南西北中”,回味无穷。耕耘在“东南西北中”,是我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人的方法上的一句形象概括。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引导职工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价值。十年政工路,使我体会到,善于引导职工“向东看”、“向西看”、“向南看”、“向北看”,…  相似文献   

18.
看沈迈士     
看沈迈士黄永厚83年夏天在上海河南路上碰着了老柯(柯文辉,电视里《老科说国画》那大胡子变成老科了),我们怎样打发这暂短而又匆匆的相遇呢?他提议去看“五四”以后最后的一位北大元老。“你同行,不看就看不着了!”──他说。单凭这句“看不着”我就愿意奉陪。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从客观存在到主动建设,是一种自觉;从主动建设到全面发展,则是一种飞跃。20年来,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秉持“塑其形、铸其魂、展其貌”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理论指导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地域特色与企业特质相结合,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建设以“发展实力、创新活力、文化魅力”为特色的“三力”文化,走出了一条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兴企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政工人员与工作对象坐在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双方感到别扭,更谈不上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准备不足──工作前自己的思路没理清,对说什么、怎么说、如何适应对方的性情脾气、出现枝节如何应对等等考虑不周,只能是三言两语继之以沉默无言;自身能力低──做思想工作需要有讲得清、辨得明、抓得准、镇得住、劝得通等等“专业水平”,需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否则就会出现由“不会说”到“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循环;人格力量弱──行“不言之教”本来也是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