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赔钱减刑"是目前有些法院采用的一项刑事政策.如果被告人能够赔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法官会将此作为一个酌定情节从轻判处."赔钱减刑"的法律依据是法官的酌定量刑裁量权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尽管"赔钱减刑"引起广泛争议,但从构建和谐社会、恢复社会整体公正和恢复性司法角度看,"赔钱减刑"是在国家补偿法缺失的现实条件下,为解决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执行落空、恢复被害人经济利益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是对一国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提出的总的指导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过“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严打”的刑事政策,目前“宽严相济”是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出发,有效的贯彻这一政策,对刑事犯罪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相济,我国首先应对刑法的一些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刑事政策后的新发展,其核心是区别对待,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互补。在刑事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重点要强调“宽”的一面。要通过树立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建立繁简分流的办案机制,正确运用批准逮捕权和刑事和解制度等来实现“宽”的一面。通过区别犯罪种类和情形,依法从重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从而实现“严”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适度。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确立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蕴含的从宽理念一脉相承,为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尚需明确适用主体、扩展适用对象、阐明法律内涵、解决效力冲突、完善封存模式、规范适用程序,并应通过检察监督权的依法行使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刑事政策并不为公共政策领域所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外延过宽或过窄,与公共政策的外延相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共政策体系的局限性,现有的建构无法为刑事政策提供存在空间。要明确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协调刑事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的外延,调整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基本涵义是指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岁以上老人免死、增加了醉酒驾驶新罪名等,其总体结构和具体法条均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减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刑事奖励手段,它对改造罪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减刑制度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完善我国减刑制度,首先应对减刑的性质进行准确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来提高减刑制度的法律地位、统一减刑标准,消除人为规定减刑比例的现象;通过在法院内设置专门法庭、实行减刑案件公开审理、赋予被减刑人及被害人的参与权等方式完善减刑案件审理程序。同时,将检察机关的事后、单一监督改为全程、多方位监督,以保障减刑权的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8.
减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在刑罚执行领域中经常、广泛地被应用,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减刑制度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憾,主要表现在减刑效率不高、司法资源浪费、刑事程序不畅等。文章仅从减刑的实质、减刑权的归属和建立减刑撤销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减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民事上的赔偿责任与刑事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刑法方面,应将刑事损害赔偿与量刑、缓刑、减刑和假释联系起来;将刑事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单独的刑事判决形式;设立创造性赔偿制度,完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在刑事诉讼法方面,建立以损害赔偿为条件的起诉保留型的缓起诉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制度和刑事案件处理中的调解与和解制度。在刑事执行法方面,建立监狱劳动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罚金刑减免,是指犯罪人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致使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法院可以酌情裁定对原判决确定的罚金数额予以减少或者免除的一种刑罚变更执行制度。罚金刑减免能够实现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之目的,其存在具有正当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在罚金刑减免中贯彻和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方面,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宽还是从严,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做到"严格依法,宽严有据,罚当其罪"。  相似文献   

11.
此次审判这起知识产权刑案时,法院是怎么来定罪量刑的呢?丁寿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有据、宽严有度,注重发挥刑罚惩罚震慑犯罪和教育感化罪犯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减刑制度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在教育和改造罪犯的司法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及减刑制度的刑事立法,减刑的性质应当是对原判刑罚的有限变更,在执行刑罚上,减刑是对原判刑罚的变更。除此之外,原判刑罚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大月刊》2010,(12):41-41
减刑假释是对服刑人员的一种激励机制,如今,法院不再局限于对这类案件全部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而是开始逐步进行公开开庭审理。今年2月在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后,上海一中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紧密相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矛盾的化解和人权保障。这一倾向应当主要体现在轻微犯罪的刑事政策中。对轻微犯罪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既有理论、法律依据,又是实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对轻微犯罪的处理存在着打击面过宽、适用逮捕措施过多、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等不良倾向,对此需要从推广刑事和解、减少逮捕适用、缩短办案时间、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完善办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立足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的实践,就减刑制度的概念、减刑条件和程序作扼要介绍和概括,并提出完善我国减刑制度的四条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灾害背景下在灾时、灾区发生的刑事案件,应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发挥刑事政策的灵活性,通过对时间和区域上的区分,合理配置稀缺的司法资源,以更好地运用刑事司法维护灾区稳定。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灾时、灾区出现的性质颇为恶劣的犯罪应当从严惩处,在“严”的同时不能忽略法定“宽”的认定,“相济”的把握应以灾区人民法益最大化为标准。对刑罚的适用应选择恰当的刑种、量刑强度和科学的处遇以实现正义价值,达到犯罪预防,并始终坚持对犯罪人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多年刑事司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本文从“宽”与“严”的适用入手,分析了刑侦部门在实践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刑侦部门在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18.
累犯行为人的主观可非难性和人身危险性远胜初犯,因而要从严处罚。对累犯从严处罚并不违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累犯的处罚原则只是数罪之处罚原则这个大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数罪处罚原则的脉络很好地反映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累犯的从严处罚即是其中"当严则严"和"宽中有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机关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张的重点在"宽",公安机关应从执法理念更新、实体运用、程序解读等三个途径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更新方面,应尽快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地位,制定具体适用细则,提高民警政策法律水平,构建公、检、法、司统一的执法标准;程序运用方面:建立如实立案的长效机制,构建、推广刑事和解工作机制,规范刑事强制措施的适度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功能;实体化运用方面:对无被害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宽大处理",建立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机制,规范劳动教养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罗蔚 《公民导刊》2008,(2):44-45
如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一些司法机关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对给付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就是社会上俗称的“赔钱减刑”。这是为了保证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还是事实上的“花钱买命”,造成刮法上的贫富不公,民众反映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