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必须与时俱进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需要 ,不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的剩余劳动具有本质的区别 ,必须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 ,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由于这两大发现 ,社会主义才从几百年乌托邦的空想变成了科学和现实。而剩余价值理论 ,又是以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科学地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并将资本科学地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从而深刻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商品的最本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转移价值,自身不会增值,V+M是劳动力使用过程中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又将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科学地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形成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形成的剩余价值,即增值价值,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将它称为剩余价值一…  相似文献   

4.
刘跃奎 《理论学刊》2001,23(4):63-64
一、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对创新思想的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指出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 ,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 ,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1〕就各个资本家个人而言 ,他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则是攫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这种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特殊追求 ,则构成资本家创新动力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所阐述的创新的动力。在《资本论》第 1卷第十章中 ,马克思强调指出 :“如果他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两双皮靴 ,他的劳动生产力就必…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理论是沟通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的桥梁与纽带。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是“劳动力”价值理论。受制于马克思时代物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本然局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视域局限于体力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在寻求劳动应然解放中,马克思将解放路径面向于人的“类本质”特性解放,归向为自由人联合体,进而将对社会主义的预想指向了统一联合的计划生产模式。随着当代劳动实然表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要素的生产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视域获得极大拓展。劳动形态的必然转变,推动脑体关系的必然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然重构,并在劳动力回归生产力统一中明确了中国改革的必然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有科学的出发点,这是因为他把生产劳动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的生产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研究的出发点便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页)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科学考察的《资本论》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表现的最简单的社会形式的物质的商品,作为《资本论》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劳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便是生产物质商品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篇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谈到: “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资本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我以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回答这个问题,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其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要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一、要搞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时空条件1.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基础。恩格斯说,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在讲课中应该怎样表述?过去和现在都有几种不同的讲法,一种讲法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和价值形式两个问题。第二种讲法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商品两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四个方面。第三种讲法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全部内容,即商品两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态和商品拜物教四个方面。我赞同第三种讲法。我认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在劳动力价值、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价格、资本积累、劳动力供求和工资争议等一系列经济范畴上全面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工资运动规律.本文力图整体且准确地概括这一分析体系,并揭示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和工资改革问题的指导意义.一、长期工资运动与劳动力价值及相对工资的变化趋势长期工资运动规律是工资理论研究的首要内容,也是反映工资和利润长期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论,工资的长期运动与劳动力价值变化之间具有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马克思是在劳动力价值范畴上研究长期工资运动的.  相似文献   

16.
从劳动价值论到劳动力价值实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就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劳动价值论正确地揭示了商品的价值的根源。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经常与商品的价值发生背离。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解决劳动价值论还不能与市场经济的现实相一致的问题,经济理论界进行了各种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有一种解决方式是试图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王广信 《发展论坛》2001,(12):31-32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任务。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从理论上说,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有巨大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建过程最后完成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早期的异化劳动和人的解放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思想,把劳动异化拓展为经济异化。重新理顺和阐释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原生态含义,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方法看,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存在着几组重要的划分关系,其中,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划分是总纲,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经济学区别于迄今为止所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的理论特色。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从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划分出发,经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劳动与劳动力的划分等逻辑环节最后达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划分的。这几组划分关系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逻辑主线,建构起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主体框架,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路标,也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时,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的内涵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我国劳动力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属性,根据这种特殊性,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