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台湾政党政治的形成李猛黎莉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统治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开始调整其统治政策,“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推行西方政党政治,从而结束“一党政治”出现多党并存竞争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有其岛内外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台湾政党政治的形成导...  相似文献   

2.
思想前沿     
多党制不是反腐败的灵丹妙药从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看,两党或多党政治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反而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政治制度中对腐败进行遏制的机制主要不在政党政治中间,而是主要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国民党的党务革新、解除戒严、解除党禁和报禁,以及终止“戡乱时期”,台湾进入重要的政治转型期。突出的标志是一批新党相继建立起来,呈现国民党一党优势下的多党竞争局面。随着政治转型的不断推动,台湾的政党体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推动政党体制演变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思想意识及选举制度都会对政党体制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对台湾来说,省籍与族群矛盾、国民党长期的威权统治和黑金政治以及民主化和本土化等,都是台湾政党体制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台湾政党体制似乎出现了政党的集中化、政党的力量对比有利于民进党以及政党的趋同化加剧等几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立 《统一论坛》2011,(1):51-53
台湾的政党政治源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实行的威权体制,最初经历了蒋氏父子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以党领政"、"以党领军"、"以党领社"的"党国一体"威权体制;进而走过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治转型、国民党分裂、党外组党、  相似文献   

5.
政党制度价值的普适性与多党合作制度形式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分为不同类型和模式.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是"长成的"还是"做成的",是政治发展实践不断追问的话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世界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使我国多党合作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多党制是世界政党政治中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随着政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主体,而原有的多党并立和政治社会结构分裂又在民粹主义和认同政治的催化下更加碎片化,这就形成了多党制国家政党政治的结构—功能错位现象,进而加剧了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党派化趋势,并引发民主政治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转型促使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中国政党政治经历了多党竞争、一党独裁和多党合作的历程,最后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模式,实现了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这种新型的政党政治模式有着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它的设计与建立契合了中国的传统与国情。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国论”的提出是台湾分裂主义路线发展和岛内政党政治、权力斗争的后果,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法律定位的双重性以及政治定位的矛盾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定位的政治与法律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作为“修宪、修法”的基础和把两岸关系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9.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散布者所鼓吹的资本主义的“多党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包括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国内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如美国。所谓多党政治,也叫多党制,指某些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目前实行多党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需靠选举的偶然胜利或与其它政党结成暂时联盟以掌握国家政权,如法国;还有一种是在许多政党中有一个政党长期占压倒优势,一直把持政权,如日本。多党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一开始就出现了的现象。目前资本主义中家中,大部分是实行多党政治。其中法国和意大利是多党制国家的典型。早在十八世纪末的法中大革命中,当时的“国民议会”中有从极右的保王党、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裴扬派到最左翼的代表劳苦  相似文献   

10.
政党和政党政治的发展表明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就是它履行着录用和输送政治精英的职能。通过政党来选拔和录用政治领导越来越成为现代民主体制赖以运作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也就是说 ,党管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实行政党政治国家执政党的一条普适性原则。就中国共产党而言 ,党管干部更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 ,是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根据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要求 ,提出了党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 ,即不断提高党…  相似文献   

11.
自1991年12月“国大代表”选举以来,台湾政治体系快速由国民党一党独裁体制向以选举政治、议会政治为核心内容的政党政治发展.在此一嬗变过程中,国民党在台湾40多年来的政治垄断地位因在野党的窜升而开始动摇:1992年,民进党人在“立委”选举中一举攻下51席;1993年,国民党人在全台性选举中的得票率首次跌破5成,其得票率仅比民进党多6.5个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轨迹——将政党政治纳入国家的法制轨道,执政党作为政党政治生活的重要支柱,其能否依法行政,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与发展。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完善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之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4.
五一口号开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基于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主张,这是多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也是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同时,五一口号开创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民主执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扩展了民主形态和民主机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台湾青年政治观的嬗变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经济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社会;政治上,随着“宪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政治格局由权威主义的一党专政演变为多党政治纷争,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过去政治高压时期,台湾青年人基本扮演着“政治局外人”角色,对政治讳莫如深,生怕沾上“政治”问题而给自己生活带来纷扰。80年代,一位美国学者在《台湾青年的十年变化》的报告中曾指出:学生参与政治的有限性及对报刊上政治新闻的漠不关心表明,只有极少数青年是政治动物。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治转型的加速、“政治解禁”和多党纷争局面的出现,客观上打破了禁锢的政治环境。然而,台湾青年并未形成独立、完全的政治人格,“政治边际人”的色彩仍然浓厚,政治人格特征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远远没有成熟和成型,蕴含着复杂的变化的可能。目前呈现出国民党与民进党竞争政权的两党制特征。多党联合执政或民进党上台执政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大。然而,现阶段台湾政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方面,国民党行将失去政权几成定局;另一方面,很多民众认为民进党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政党。民进党也非常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因此期望“转型”;但由于陷入自身的结构性困局,却始终难以脱胎换骨,“转型”之路走得步履瞒规,备感痛苦。这不但将延长民进党走向执政之路,而且也会加剧台湾政局的动荡。(-)回顾从1989年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法理型政党政治权威。依法执政是法治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树立党的政治权威的必要途径。必须按照法治原则对执政党的政治权威体制进行设计,使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党的权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通过维护法律的权威实现和加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王明春 《前沿》2012,(1):43-44
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和政党的发展,政党政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构成当代政治体系的主流,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亮点。而作为政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党政治现代化也就相应的提上了日程,政党政治现代化已然成为政党政治国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实现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台湾政党政治格局初步形成,社会福利公共政策成了各党竞逐的中心,朝野各党关爱的目光忽然停留在台湾老人那写满苍桑的脸上;一时间台湾老人意外地备受政客们礼遇,成为国民党与民进党竞相争取和实力角逐的一个焦点。 民进党因不在执政地位,可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开政治支票,早在1992年“立法委员”选举时就决定以“福利国”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