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房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各种住房政策手段,逐步从实现全体国民的生存与居住权利,转为主要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一项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由于涉及到安全、公平与稳定,一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在逐步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时,我们除了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赵姐是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今年53岁了,按照国家规定,再过两年就到了退休年龄。自国家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单位和赵姐本人都缴纳着住房公积金,她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中已有好几万元钱,一直都没有用过。眼看着要退休了,她想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钱呢?  相似文献   

3.
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该说,这些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民生问题却一直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甚至不减反增。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4.
数字     
《党员干部之友》2008,(2):12-12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目前,全国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累计超过1.1亿人,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1.54万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7年我国旅游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  相似文献   

5.
赵敏 《党建文汇》2002,(4):11-11
据《经济日报》2001年12月11日报道,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5年来我国一直用“人均居住面积”来反映群众住房水平,而这一指标很不科学,因为它把居住面积规定为仅指卧室面积,因而人均居住面积也就成了人均卧室面积,这就是2000年底我国城市人均住房水平仅为10.3平方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政序 《学习论坛》2010,26(1):45-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元住房制度并存时期(1978—1998年),二是住房制度由二元向一元转变时期(1998~2003年),三是市场化住房制度的完善时期(2003年至今)。以上每一阶段的住房制度改革都为我国的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动力,因而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能够折射出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通过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任务与要求,我们也可以对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美、英、德、日等美欧亚发达国家基于本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行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及各种干预方式。考察美欧亚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历史及其特征,为我国现阶段完善优化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国应根据国情选择住房保障模式,尽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强化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住房金融作用,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政策.有效解决人头.群众tt层者有茸屡,,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4):49-49
日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专题发布会发布了我国城镇住房空置率状况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发布的数据分析,我国住房市场需求乏力,供给过剩。截至2013年8月底,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已高达87%,18.6%的城镇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的住房。同时,去年我国城镇地区整体的空置率已经上升到了22.4%,据此估计我国城镇地区空置住房达到了4898万套。  相似文献   

9.
时政·中国     
我国首次公开公积金家底
  涉及全国超过1亿职工的公积金“国家账本”6月12日正式向全社会公开,这份涵盖全国31个省份大数据的年度报告系我国管理机构首次向社会全面亮出公积金“家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披露的这份《全国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公积金实缴职工1.188亿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74852.68亿元,扣除提取后的缴存余额37046.83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2245.3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我国住房政策的5倍,2001年扩大到5.4倍,2003年扩大到8.5倍,2004年又扩大到8.9倍,2005年进一步扩大到9.3倍,2006年名义差距有所缩小,但仍有9倍。  相似文献   

11.
1.“停止住房无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辽宁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辽政发[1999]1号)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辽宁省城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停止住房无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即改革住房建设投资、分配体制,改变过去国家或单位统包的投资方式,实行国家、单位、  相似文献   

12.
析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公平价值——以江苏淮安经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使我国商品房产权日益清晰,从而减少了政府在住房管理上的职责,同时也使政府在公共住房分配中遇到更多问题。政府作为社会价值的分配主体,在有限的住房供给下,如何通过产权配给、申请登记和轮候排队系统,使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公平的对待,关涉到住房分配政策的公平价值,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江苏淮安市首创的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从住房供给、住房分配等层面定位了政府在住房市场上的管理角色,强调了公平价值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为我国未来住房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住房政策;政府角色;共有产权;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住房制度改革已试点多年,仍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第一,必须破除城市职工住房供给制的观念,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我国长期以来,对城市职工住房实行公家包、低租金的办法,这是一种带有供给制,福利性质的住房制度,积弊甚多.首先,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每年花在城镇住房建设上的钱高达300多亿元,犹如投入"黑洞",有进无出.其次,很难满足城市职工对住房的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4.
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夕卜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为改革目标,历经蕴含市场的计划分配、充分市场配置、蕴含政府调控的市场配置住房资源三大阶段。直至目前,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仍然在推进与深化中。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城镇住房制度变迁过程中三大阶段所显现的制度供求非均衡变动轨迹及制度非均衡变动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推进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其关键就是福利性分房转变为货币化分房。国家从1998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决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全国停止福利分房,将建立起住房消费商品化、货币化的新格局。本文拟谈谈关于住房商品化的几个问题。一、住房商品化的意义1、住宅商品化使住房建设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住房商品化之所以能使住房建设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首先是由于实现住房商品化,使得住房建设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住房生产和经营,可开辟多种建房资金筹措途径:一是来自国家投资建房资金的回收,二是来自于居民从个人存款中提取部分作为住房消费,三是能盘活存量公有住房,我国现有公房30亿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500元计算,则有15000亿元,这是一笔巨额资产。可见,这些来源的建房资金,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国家又可利用这笔资金进行扩大住房建设,加快住房建设的步伐。显而易见,实现资金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有序的住房资金筹集使用机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10月开始.历时8个多月的全区清理领导干部住房工作,已于2000年7月中旬圆满地划上了一个句号。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住房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全区领导干部住房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解决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三讲”教育中确定的重大整改措施之一,也是搞好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点工作。清房工作我区、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除起步较早的住房按揭贷款外,其他如汽车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等均和者寥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居民落后的消费观念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居民信用意识淡薄,客观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消费信贷的手续比较繁杂,涉及部门多,费用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积极性。一、国外个人消费信贷的经验在西方国家,个人消费信贷非常普遍,在美国95…  相似文献   

20.
志衡 《党课》2007,(8):90-93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我国为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在1998年正式推出经济适用房。它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但在执行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2007年6月7日,北京市建委公布了即将颁行的《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