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民族化、大众化文学圣手”的赵树理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原名赵树礼,字齐民,1906年出生于山西省中条山北麓的闭塞山乡沁水县尉迟村一户中农家庭。他的祖父是“三教圣道会”成员,父亲热衷于阴阳八卦,母亲及外祖父—家都信奉“清茶教”。童年的赵树理饱受宗教的熏陶,接受了封建宗法教育。他18岁时曾到邻县阳城开明寺读经,并向僧倡学习寺院音乐。1925年夏,赵树理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一个流派一“山药蛋派”。有着乡土气息的名称.概括了它的文学特色.作家们以鲜活质朴的人物形象、清新朴实的民间语言.反映农村,书写农民,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璀璨的光华,为人民大众尤其农民所喜闻乐见。创始人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代表了这个流派的大众化方向:写农民看得懂的书(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出农民买得起的书(选择便宜出版社).足见作家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享有“铁笔”、“圣手”之美誉的一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流派之一“山药蛋派”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他1930年开始写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40年的文学生涯中.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和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许多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宋阜森 《理论学刊》2004,4(1):102-104
赵树理的创作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由于他最终坚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并不一味地“赶任务”,因而他一直在某种夹缝中苦苦探寻,创作出大量的不媚世俗的“问题小说”和个性鲜明的“中间人物”。正因如此,他的创作虽曾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而红极一时,但他本人还是未能逃脱“文艺黑线人物”的命运以致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李琼 《学习月刊》2010,(2):27-29
宗教历史悠久.而“宗教教育”一词的出现并不久远。19世纪末就有一群美国自由基督教的人士开始使用“ReligiousEducation”.但是一直没有很多人采用他们的说法.也没有产生定义方面的共识。比较常用的说法是“Christian Education”。英国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其公立学校就开始要求学生必修宗教教育.而且每天都要聚会膜拜.英国把宗教教育的责任交给了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6.
刘沐珍 《学习月刊》2010,(13):47-47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这里拥有宝贵的“鄂楚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三国吴都文化”等诸多文化典籍和文化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多重元素。特别是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  相似文献   

7.
“全民信教”一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民族理论教材和民族理论教育之中。例如,谈到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特征中的民族性时.认为我国大多数民族信仰宗教,有的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一个民族一旦接受了某种宗教,宗教就会走进该民族的生活,影响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据一定时期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宗教问题专题的教学实践,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些粗浅体会;如果不加以一定的时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笼统地使用“全民信教”这个概念,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特点·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时期宗…  相似文献   

8.
“邪教”的称谓最早来自宗教内部的教派纷争。对那些反对正统宗教的派别,统治阶级或宗教上层通常把它们称作“邪教”。在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被称作“邪教”的教派。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具有非常浓郁的勋章情结。他曾8次获列宁勋章.4次获苏联英雄称号.2次获十月革命勋章,2次获红旗勋章.另外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镰刀斧头”金质奖章、“胜利”勋章、博格丹赫缅尼茨基二级勋章、伟大卫国战争一级勋章、红星勋章各1次.还有其他多枚奖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词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楹联家。他早年读私塾,经过对课训练,青少年时期即爱对对子。塾师曾出“濯足”,他以“修身”相对,赢得好评。其同学萧三有一次出句:“目旁是贵,聩眼不能识贵人。”他作对句:“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的英国曾兴起过一场大众文化改造运动,其历时两百多年。影响深远。这里说的“大众”是指“非精英”,而“精英”主要是教士、贵族和中产阶层.“大众文化”即是非精英的文化。近代早期英国大众文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节日及庆典——公共社交的主要方式。一是宗教节日。其有一系列的活动,如聚餐、喝酒、跳舞、神迹戏、体育运动、斗狗等。二是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五月节等。三是宗教色彩浓厚的出生洗礼、婚礼以及葬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是宗教开始拨乱反正的时期,这种拨乱反正不但表现在对以往宗教工作中的错误进行了系统纠正,还表现在对一些有关宗教的错误认识的探讨与正本清源。学术界遵循了“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的原则开展宗教研究。这其中,如何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是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核心问题.这涉及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的问题。关于马克思的这句话,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3,(2):56-56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不算太短的一段时期内.流行歌曲能不能唱、如何演唱等问题.是个大问题.似乎关系到能否永葆江山.关系到如何教育“影响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因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及时纠正了“消除精神污染”运动中的过头做法.流行歌曲才得以再度流行。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1,(10):44-45
失足青少年包括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两放”青少年和劳改劳教中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虽然有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但他们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更主要还是个孩子,正处于尚未成熟的年龄段。可塑性最强.处于改好率的最高时期。大量事实证明,拉一把,多给一些关爱,多给一些帮助,就会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收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效果;反之。则会使他们丧  相似文献   

16.
作家赵树理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他的幽默,既是其智慧的结晶,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提炼。赵树理主编《说说唱唱》杂志时,每晚都要在灯下审阅稿件,到了夏夜,小飞虫不时向灯扑去,撞死的小虫都落在稿纸上。赵树理一边轻轻把死虫吹去,一边幽默地说:“啊,有尸(诗)为证。”赵树理一向不赞成用粗暴的态度任意删改传统剧目,搞得不伦不类。有一次,他去看新编历史剧《柳毅传书》,这出传统戏里被强加进了许多“新”内容:主人公柳毅居然能揭示出地主和农民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还带领农民去清算地主等。戏演完后,有人问赵树理的看法。赵树理…  相似文献   

17.
“文革”中期,赵树理虽然经常被押到社会上批斗,但还允许在家里居住。当时赵树理家在太原市南华门15号院内。在进驻文联的造反派的监控下,赵树理与其他“牛鬼蛇神”一起学语录写检查,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赵树理并没有丧失革命意志,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性格。他坚信在“文革”中对一个人的审查“与打扑克有点相像”,“在起牌时候,搭子上插错了牌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打过几圈来就倒正了,我愿意等到最后洗牌时候再被检点”。1968年下半年,赵树理长子赵广源来并出差,顺便探视身陷囹圄的父亲。临走时,赵树理…  相似文献   

18.
方晓 《学习月刊》2013,(5):12-12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作为我国一位著名的文艺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然而,“文革”十年浩劫,他也未幸免于难。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赵树理以他深厚的学养、睿知的头脑机智地应对“批斗”。1966年10月,山西省掀起批斗赵树理的高潮。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娃娃们,首先主持召  相似文献   

20.
黄照 《学习月刊》2009,(6):76-76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际武重)是我国重型机床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也是新中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机床工业的“亚洲明珠”。改革开放30年来.武重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历了“阵痛”、走出了“低谷”、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