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是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与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严重恶化,屡遭俄日等侵犯,也多次被迫进行反侵略战争.21世纪初,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主导、三强并存”的特点.美国采取强化东北亚地区霸权政策,联合日韩,拉拢蒙古,遏制中国,打压朝鲜,中国崛起的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分析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科学界定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制定恰当的东北亚地缘安全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日本进一步强化安保战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司令塔”功能,完善自卫队的体制建设,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岛屿防卫能力,加强海洋安保能力,提升岛屿作战能力,谋求“先发制人”打击力,谋求自卫队合宪,强化日美安保同盟,扩展对外安全合作,推广“印太战略”等。日本安保战略的强化呈现否定二战后“非军事化”、追求威慑力、谋求“塑造力”等特点。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军事大国化”以及夺取地区安保主导权,适应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应对朝核问题与“中国威胁”等。日本强化安保战略必将对东北亚安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日本军事能力增强,其在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框架下谋求“先发制人”的能力,将改变美日安全关系中的“矛”与“盾”格局,日本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更多的安全角色,必将影响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其次,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举措刺激朝鲜的“安全神经”,不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紧张。再次,日本在反导系统上与美国捆绑,加深地区安全困境,不利于东北亚安全互信的构建。日本应与中国一道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多做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面向东北亚: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五大发展优势,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从而在政策导向上将东北亚区域合作纳入到滨海新区的发展视野和服务空间。从中央政府对滨海新区所提六条任务的要求看,其落实,大部分都将涉及东北亚区域合作,因此,天津滨海新区今后的发展,不但应当主动面向东北亚,服务东北亚,而且应当有意识地融入到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  相似文献   

5.
金新 《亚非纵横》2013,(2):23-27,59,61
2012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一系列新动态,中国安全利益面临着种种来自地区层面的现实威胁与挑战。美国在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根本安全挑战。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直接安全挑战。依旧严峻的朝鲜半岛局势,则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间接安全挑战。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化解风险,稳定周边。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地区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主要着限于经济,认为世界经济中心在向太平洋转移,特别是包括日本、中国以及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东亚或西太平洋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但是,如果把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东北亚才是太平洋这个广大地区的旋涡,它将从经济、政治和战略上塑造21世纪的国际格局(美国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加入WTO之后,受这种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处东北亚的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和日本、韩国、朝鲜自然形成了东北亚经济区。建立东北亚经济区山海大通道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东宁处于东北亚出海大通道的节点上,建立东宁-乌苏里斯克-东方港出海贸易大通道将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亚地区乃至大平洋地区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东北亚跨国运输走廊的设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是跨国运输和国际物流服务 ,考虑到可操作性 ,因而建设跨国运输走廊和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就有希望成为启动东北亚区域全面合作的切入点。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整合“两纵两横”四条跨国走廊运输硬件设施 ,并构建跨国运输走廊有效运营的制度保障体系 ,同时建立“三大”国际物流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这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冷战留给东北亚的后遗症 ,而且有利于地区经济合作 ,实现经济互补 ,创造地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区位,不只是以东三省、山东为主体的北方地区,而是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完整的中国”。NIES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和日本相比,更倾向于东北亚。在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日本政府和财界的态度比较消极,低姿态。东北亚经济合作将向“NIES先导型”发展。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对于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建立具有关键性意义。因局势变化,朝鲜半岛问题正在由世界级问题向地区级问题转化。韩国经济正处于“再发展”的前夕。今后南北朝鲜的合作所产生的效果会是不可小觑的。朝鲜半岛将成为东北亚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蒙古是东北亚地区的陆权国家.奥巴马执政以来减少与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对立,树立蒙古为亚洲“民主典范”的标杆,挑动东北亚陆权大国竞争、动摇大陆纵深安定局面,进而控制中国崛起对美国区域优势的冲击.中国应从战略高度,稳定中俄、中蒙合作,夯实“倚陆向海”的地缘基础,化解美国对俄蒙战略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动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亚合作并不是对欧洲、北美等区域一体化的简单回应和模仿 ,从“东亚奇迹”、“东亚模式”、“东亚危机”到“东北亚合作” ,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调整和创新。东亚危机对“东亚模式”提出的变革要求是东北亚合作的动因 ,即以制度创新引导基于“内部创造”的能动性学习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作为实践“东亚模式”的主体 ,东北亚主要经济体如果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促进市场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将有力推动“东亚模式”成功变革 ,在本地区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亚是攸关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尚未摆脱“冷战”束缚的唯一地区。“朝核危机”爆发后 ,着眼于危机处理的“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相继登台亮相 ,高频度的穿梭外交令人充满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憧憬 ,而第二轮“六方会谈”做出的设立常设工作组和尽快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的决定 ,更让人有理由生发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出现曙光的预期。那么 ,这种秩序产生的条件是否具备 ?何种机制或何种秩序最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持久安全 ?相关国家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六方会谈”能否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 ?其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并引发您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和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北亚共同体建设问题逐渐为中日韩等国所关注,我国学者主要从经济和安全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建设东北亚共同体的必要性。要建设东北亚地区共同体,首先应促进地区意识的逐步形成;其次是东北亚“核心国家”要进行密切的相互合作;第三要以非政治问题领域的合作和次区域一体化为重要突破口。中国在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应准确定位自身在建设东北亚共同体中的作用;二是在塑造共同的亚洲价值观的过程中应采取谨慎态度;同时还要认识到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对中国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东北亚安全战略与安全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尚未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加以明晰的认知与界定,加强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可从外部环境、内在结构、现实挑战和护持策略等多维度作一全景审视。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环境处于既非霸权稳定又非均势和平的地区特殊安全结构之中,处于实力变异进程中稳定性趋弱的地区安全秩序之中,其实现面临难以消解的结构性困境。从东北亚安全利益的内在结构看,可分为从核心到边缘的四个层次: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和生态安全利益。这四个层次的安全利益在现实层面分别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和挑战。多层次的东北亚安全利益,亦须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态诸维度加以维护,制定和实施全面、有效、可行的区域安全战略。为维护和实现中国的东北亚安全利益,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实力求和平;超越传统战略思维,以新安全观导向的地区安全战略来弱化和消解东北亚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一、由中国(主要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日本、韩国、北朝鲜、蒙古、俄罗斯(主要为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6个国家组成的东北亚地区,被公认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中最为活跃、充满生气、富于开发前景的地区,它有可能较快地形成一个区域合作集团近5年,上述6个国家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相继召开了关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国际研讨会,出版了一大批专门著述.有的国家或机构还编辑出版东北亚合作的报纸及杂志.一些专门研究东北亚的科研机构也纷纷问世.如中国黑龙江省出版了《东北亚经济报》,成立了东北亚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增设了东北亚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东北亚研究所.吉林省出版了《东北亚论坛》和《东北亚研究》等刊物.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方面,如东北亚地理概念与范围;东北亚合作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东北亚合作的前景与可行性;为推进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7.
赵洋 《东北亚论坛》2021,30(3):95-110
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安全理念创新,可以成为解决东北亚安全难题、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理念.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风险以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而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亚洲安全观所倡导的新安全理念有助于帮助该地区国家超越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认知,进而维护这一地区的长期和平,构筑地区命运共同体.作为这一理念的提出者,中国也需要充分承担地区大国责任,在情感塑造、地区制度构建和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作出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指亚洲东北部地区,从北到南包括:俄罗斯东部的亚洲部分、蒙古国、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朝鲜、韩国。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和频繁繁杂的能源外交活动而倍受瞩目,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外交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国际机制理论的角度分析东北亚地区能源外交的现状,论述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趋向以及预期成效,对如何协调东北亚各国能源外交战略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后 ,东北亚区域合作更具现实意义。但目前东北亚合作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该地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特殊性” ,因而东北亚地区难以建立国家范畴的合作体系。根据韩、中、日各国学者的研究 ,笔者认为 ,东北亚的合作格局应该依照时代要求逐步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 图们江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去年十月参与国平壤会议后,这一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热点地区,它的开发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找到了最佳的生长点,也为中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找到了很好的结合部。图们江地区开发离不开中国东北地区的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