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三月三———节日风俗钩沉□辛夷农历三月上旬,有上巳、寒食、清明3个节日。上巳节后代称三月三,至今还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三国魏以前,上巳节必定在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挈(洁)于东流水上,...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9)
正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广西农历三月初三,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014年3月13日,广西将"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旨在通过这一民族传统节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3月24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广西创新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23,(9):38-41
<正>浓情三月,踏歌而行。4月21日上午,以“潮起三月三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在南宁市青秀山欢乐启幕,全区各族群众纷纷以各种形式迎接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大地上一片喜庆欢腾。  相似文献   

4.
程也 《今日上海》2008,(12):42-43
中国传统中有过上巳节即女儿节的习俗,尤其在汉唐时期十分盛行,是当时女性踏青交友的盛会。现代日本仍有类似风俗流传于民间,甚至变成一种现代旅游资源。如今这一传统节日在中国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十分盛行,但是在汉族地区却濒临失传。为重拾、重建中国传统节日而举办的上海“东方女儿节”活动,陆续推出征文、民间才艺展示以及“女儿船”文化巡游活动、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希望以此唤起女性注重自身“德、才、美”传统美德的修养,活出新世纪的知识女性新风采。  相似文献   

5.
节日     
在昆壮族同胞欢庆“三月三赛歌节” 3月27日,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的云南民族村锣鼓喧天,歌声飘扬,近千名在昆壮族同胞在云南民族村壮族村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自24日开始,文山州政府、省壮学研究会、云南民族村就在民族村内举行了以壮族传统歌曲为主的赛歌活动,除壮族歌手外,彝、白、藏等民族的歌手也同场献艺,以这种形式庆祝三月三节在昆明尚属首次。27日下午的庆祝活动把赛歌节推向了高潮,来自文山、玉溪等地的壮族文艺工作者及云南民族村的各族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举行了壮族传统的祭竜仪式和壮族人民…  相似文献   

6.
说七月七———节日风俗钩沉之八□辛夷“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天河隔,喜鹊架桥梯。”农历七月七称“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少女节”、“女节”,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汉代,魏晋南北朝以后,民间广泛流传。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  相似文献   

7.
“清明”一词最先只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的称谓,据汉代《孝经纬》所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汉代另一书《三统历》描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到了明代,有《山堂肆考·时令》明确指出清明这一称谓的来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古时清明节的节期很长,前和寒食节(清明前三天)后和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连。从禁火冷食、祭祖扫墓到踏青郊游、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丰富起来。清明节于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云南省各地壮族同胞以多种方式,欢度"三月三"传统节日。4月16日,由云南省壮学会和文山州壮学会主办、砚山县壮学会承办的中国·砚山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以专场文艺汇演方式欢庆节日。来自文山市、师宗县、马关县、广南县、西畴县、丘北县、砚山县、河口县、富宁县、屏边县等壮学会带来了《壮家风情》《姑娘淘米在河边》《壮乡美》《芦笙舞》《醉在三月三》等民族歌舞,展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砚山县彝族同胞同台表演了弦子舞、苗族同胞表演了芦笙舞。原省  相似文献   

9.
王静 《新东方》2009,(3):F0002-F0002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9)
正我与"三月三"的初遇2017年底,我从台湾博士毕业到广西任教,第一次知道广西有个特别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在壮乡人民的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三月三"现已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4,(8):54-55
唱山歌、踩芦笙、抢花炮、舞龙舞狮、少数民族婚俗表演、壮族天琴弹唱、非遗展演、斗牛、祭拜骆越祖先……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八桂壮乡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族群众共同欢庆"三月三"传统节日。"三月三"不仅是我区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欢度"三月三"。今年,是我区正式实施"壮族三月三"全体公民放假两天的第一年。节日前后,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以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共同庆祝这一重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不但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正"天下风情何其多,岭南广西一大箩"。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以充满原生态特质的生活习俗,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壮文化风情。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向歌圩涌去,欢乐的歌声在壮乡大地萦绕。武鸣赶歌圩、融水苗族斗马、崇左花山骆越始祖祭祀大典、大新民间"侬垌"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区共有360多个较大的"壮族三月三"活动点,比去年增加了110多个。  相似文献   

13.
锣鼓敲起来,歌儿唱起来……巍巍的五指山下,海峡两岸各民族的同胞手携手,心连心,载歌载舞,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的“三月三”。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三月三”活动期间,台湾各少数民族首次组团参与,中央电视台也首次派出《同一首歌》栏目歌手来琼参与演出。据悉,这是近年两岸较大规模的一次民间交流活动。活动以“欢乐、和谐、一家亲”为主题,以琼台两岛少数民族文化和经贸交流为平台,通过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岛同胞的感情,促进两岛经济合作,加深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海…  相似文献   

14.
<正>歌传四海,声动九州。4月21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欢乐启幕,引发全民参与热潮;5月21日,第24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闭幕式“大地飞歌·2023”精彩上演,为这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欢、大发展的文旅盛会画上圆满句号。自2014年申遗成功起,“壮族三月三”就将广西的多民族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5.
梁庭望 《当代广西》2006,(21):59-60
大明山原生态龙母文化的发现,是继田阳敢壮山布洛陀圣山之后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是2005年壮学最辉煌的成果。从《女乜短乞·岜山取——大明山龙母揭秘》一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成果凝聚了壮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龙母文化发祥地的发现,了结了我二十多年来挥之不去的一个强烈愿望——寻找壮族“三月三”歌节的发源地。早在1980年,在北京的壮族同胞就发起将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议定为壮族歌节,这是根据千百年来壮人纪念龙母和她辛勤抚育长大的特掘(壮话Daeg-gud,“断尾蛇”之意)的感人故事传说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定的。1984年,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信仰意识、性格气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节日祭祀等传统经济和文化;其中,最能展现本民族风采和文化的是各自的传统节日。全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500多个,如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藏族的“传招节”、维吾尔族的“古  相似文献   

17.
丹业 《今日民族》2009,(3):F0002-F0002,I0001
3月29日,在昆壮族同胞和来自北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壮族同胞及各界嘉宾共1200余人欢聚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共同欢度“三月三”暨《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首发式、演示会。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取消了线下活动,以云聚模式开启了别样的精彩。《当代广西》第7期"特别报道"重点关注了我区各地开展"壮族三月三"的情况,既让读者了解我区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又在"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系列活动中,享受多项优惠福利,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烟火气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流传广泛的壮族山歌,是歌海广西以歌传情、以歌迎客的真实写照。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歌节,给山清水秀人好客的广西带来了一个旅游高峰。自治区旅发委透露,2017年“三月三”小长假期间,广西旅游收获颇丰,6天时间广西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大幅增加,全区共接待游客约129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3.63亿元。如何以“壮族三月三”歌节为抓手,提升广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是一个值得我区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一、“壮族三月三”歌节提高广西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