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品牌建设既是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2.
提升产业国际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动中国企业创建世界一流品牌。"中国制造"面对的全球市场分为优势细分市场、竞争性细分市场、包容性细分市场、陷阱细分市场,应针对不同海外市场制定精准化国际营销战略;根据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垂直、水平维度,区分海外市场的文化价值观,塑造中国品牌人格形象,提升品牌文化魅力;聚焦在国际优势产业创建世界一流品牌,打造全球样板产业,提升中国产业国际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0)
<正>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大数据,2015年提升为"国家大数据战略"。时至2017年,各省市掀起了大数据产业发展浪潮:大数据产业的省市规划,全国已有37个;全国各地规划的大数据产业园区也已有近30个。在这波浪潮中,苏州也不例外,提出要打造"数据苏州"品牌,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样板区,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中心。苏州为何要把大数据产业打造成产业地标企业竞争的资源基础朝向数据化趋势。企业竞争的资源基础由物质资本向员工技能及创造力、能力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科技转化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登上国际舞台,开始走上中国品牌国际化道路。中国企业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视域,敢于承认自身品牌与国际化标准存在的差距,敢于立足企业现状谋划"走出去"国际战略,在竞争中提升自身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入世后的中国,将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间的竞争将变得日益白热化.随着竞争的加剧,掀起了品牌尤其是名牌的热潮.各企业都想通过自己的品牌打造一条强壮之路,通过品牌来更好的实现自己产品的价值。本文就围绕品牌建设展开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2)
<正>省委李强书记在"创新四问"中提出,"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品牌?"华为坚持以创新立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标志性品牌,是江苏企业学习的榜样。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榜首。201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世界500强排名由此前的第228位飙升到第129位,超过英特尔、思科等科技巨头,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全球超  相似文献   

8.
王建平 《湖湘论坛》2005,18(1):86-87
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要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 ,重要的是盘活城市资产 ,整合城市资源 ,提升城市功能 ,打造城市品牌 ,走产业优先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太仓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从民生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持续加大公共投入,民生幸福逐步成为太仓市最响亮的品牌,从2010年起,太仓市已先后四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做强做亮"幸福太仓"城市品牌,增强市民获得感,提升城市幸福感,建议:一、扬长补短,提升"幸福太仓"城市品牌含金量。  相似文献   

10.
李石平  梁荔  张宏伟 《今日民族》2005,(4):F003-F003
以独具特色的哈尼立化和北回归线文化为两大立足点.旨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营销区域经济的“中国&#183;墨江哈尼太阳节”于2005年4月10日在墨江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1.
周雪松  费晓萍 《前沿》2010,(24):154-156
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竞争模式,而在竞争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结合,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传统地域文化的品牌,铸造和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6,(2)
敖汉旗谷子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随着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带动了价格上涨,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已经成为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2012年,以粟和黍为代表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敖汉旗紧紧依托近万年的农耕文明,"全球环境五百佳"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抢救濒危谷种,加大宣传力度,举全旗之力培育打造"敖汉小米"品牌,将做大做强小米产业提升到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敖汉旗谷子产业初具规模,"敖汉小米"品牌初步形成。通过对"敖汉小米"品牌的现状、培育和打造敖汉小米知名品牌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旨在为敖汉谷子产业发展、敖汉小米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及带动赤峰市谷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良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共同责任。我靠75元起家,把万新集团发展成为一个跨国企业,在南美洲众多国家的摩托车销量排名第一。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做强做大,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打造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万新。"走出去"如何成为新常态?必须把"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动力;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已经由最初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创新发展、品牌战略已成为绍兴县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共识.品牌战略,从企业到政府.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关键时期的绍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扎实推进市场兴县、工业强县等进程中,充分发挥技术、品牌等硬实力在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国内许多城市都纷纷将城市的经济开放、市政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发展、环境改造和建立城市品牌联系在一起。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打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城市整体加速发展的必然手段。而各个城市要使自身成为国内外知名城市就必须发展其自身特色,独树一帜,这样才能吸引住人们关注的目光。因此,打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当今各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打造"宾阳制造"品牌的意义 1.创立品牌是民营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截止2003年底宾 阳民营企业为446家,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创出自己 一片天地,必须以中国--东盟南宁博览会为契机,以泛珠江三 角洲经济圈为依托,打响"宾阳制造"品牌战略,树立诚信宾阳新 形象。所以若想在激烈的经济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尤其 是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是品牌、尤其是消费品行业品牌驱动的重要力量,品牌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是以我国传统文化强势输出为先导。通过对韩国现代化过程中本国文化输出和国际性品牌的树立经验的分析,本文认为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认同与传播,是打造国际性品牌的有效路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企业通过传统文化输出、打造国际品牌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是我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正充分利用大兴机场的窗口作用,展示北京时尚服饰品牌、中国服饰文化,进而促进北京时尚服饰产业向时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消费枢纽城市,从而提升文化北京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影响下,品牌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经过多年不懈的发展,许多中国企业已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过硬的质量、细致而专业的服务以及科学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经营常识,努力提升民族品牌的品质和竞争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国企业在发展战略、品牌建设和营销、企业文化、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等方面,与优秀的外来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努力建设民族品牌才能使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