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2016年集中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整体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清洁乡村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持续而有序地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生态乡村建设还须坚持"四个尊重":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发展自然规律,适应乡村发展步调,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托山形、善借水势、活用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新格局,这才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40%、22户,2017年30%、16户,2018年20%、11户,2019年10%、2户——这是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每年的脱贫时间表和任务。每年递减10%,提前一年完成54户的脱贫任务,对垌口村的定点帮扶单位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来说,压力不小,但有能力有信心、动力十足。“垌口村群众脱贫主要靠一种二养三务工,而种植是基础,核心在养殖。”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李远钦告诉记者,“垌口  相似文献   

3.
邓克轶 《当代广西》2013,(20):47-47
9月2日,和柳州市其他中小学校一样,位于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的大岩垌村教学点也正式开学。大山里的孩子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垌村属自治区级贫困村,地处偏远的大石山区,全村只有6个自然屯仅100多户36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相似文献   

4.
<正>内乡县岞曲镇魏营村是一个浅山丘陵地方,由于水源缺乏、传统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不高等因素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如何让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魏营村落地生根,成为摆在县人大代表、魏营村党支部书记魏文献及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现阶段,魏营村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5.
正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实施乡镇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认真聆听了浙大教授生动讲解和"特色典型村"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同志做的"精准扶贫与乡村产业发展经验"的精彩演讲,特别是参观了安吉余村、桐庐荻浦村和环溪村,这些村因地制宜塑造村容村貌,因势利导完善乡村振兴,发展与生态获得良好的兼顾,增加了见识,受益匪浅。对照自身的工作经历,结合功桥镇人文经济自然现状,现将这次学习实践所悟所思及今后如何践行推动乡村振兴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规模日益扩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中,出于印象管理、互动认同、内心满足的考虑,"打卡"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分享与展示平台。"打卡"的流行表现出刺激性、强制性、仪式性、展示性、培养性等特征。"打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知识焦虑,但对于"作秀式打卡""沉迷式打卡""随波逐流式打卡"的行为应予以高度警惕,引导人们理性看待"打卡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经验阐释发展十年来",后陈经验"不断完善提升,成就斐然。这离不开各级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制度有为"。后陈经验不仅全面推进了后陈村村务工作的发展,并且不断推广扩散,由村到县、市、省,直至全国农村,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2004年6月18日,武义县后陈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从此,"后陈经验"不断深化完善并迅速在全省全国推广。10年来,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当初应急的"治村之计"成为写入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治国之策",成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典范。值此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0周  相似文献   

8.
<正>为加快产业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2019年6月15日,镇平县老庄镇人大主席团全体成员、部分县乡人大代表赴"全国文明村镇"西华县红花集镇龙池头村考察学习,探究经验,寻策问计,对标龙池头村在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成效巩固、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三变"改革、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廖冰  曾轩 《当代广西》2004,(6):25-25
岑溪市南渡镇社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针对本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状况,把兴建村道作为打破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抓。经过三年的努力,小小的山村呈现了新的变化: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平坦、宽阔的四级公路;村民告别砖瓦房住上了漂亮的“洋楼”,全村上下呈现一派人心思齐、共谋发展的好景象。社垌村位于南渡镇西面,总人口1500多人,离  相似文献   

10.
正8年来,他走访贫困学生200多名,资助40多人,救助金额达30万余元,资助各类学习、生活用品累计1万多件……59岁的岑溪市筋竹镇横垌小学的乡村教师吴锦永,被当地群众誉为"爱心助学大使"。当上爱心"牵线人"吴锦永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无论到哪一所村小学任教,他发现每个村都有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口气读完第12期《奔走在助学路上的乡村教师》一文,笔者被59岁的岑溪市筋竹镇横垌小学的乡村教师吴锦永的德行善举深深打动。每年七八月高考录取的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优秀学子金榜题名但要面对高额的学费,总是让出身寒门的莘莘学子望学兴叹。对此,我区已出台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实施六项贫困生资助政策,为不少贫困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题。然而,还有一些在  相似文献   

12.
刘廷文 《前进》2016,(5):39-40
正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乡村"六权治本"有赖于"乡"和"村"两个层面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坚持一体并重、同步并举才能收到预期实效。实施"六权治本"以来,杜村乡在积极探索基层权力运行与便民服务的创新路径上破题入轨,坚持把"乡"和"村"捆绑起来,统筹兼顾、一体实施,既坚持以乡带村,充分发挥乡级层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林市两新组织党工委把产业兴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创新构建"党建+基地"模式,党建赋能乡村经济发展,让小水果成为连接大民生的"致富果"。今年,该市"两新党建乡村振兴示范点"预计帮助示范点所在村临桂区五通镇罗江村村集体经济直接增收30万元以上。强化党建引领,树牢一面旗帜。按照"党建大引领、龙头企业大带动、基地乡村大联动、生产大发展"思路,构建起桂林市两新组织党工委主导,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化对乡村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为城中村。"村中城"也是乡村都市化的另一种重要类型而理应得到关注。民乐地区发达的丝织业传统以及便利的水运资源使得它在20世纪50~90年代的社会发展中快速获得成为"城"的基础,但经济发展方式及城市规划的改变使得它又逐渐沉寂下来,成为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地方化的经济网络和传统主义的社会整合体系,被村庄围绕的"村中城"。以民乐社区为代表的"村中城"发展实践表明在特定地区分散性的乡村都市化不是一种过渡阶段,而是一种稳定持续的都市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韦文孟 《当代广西》2013,(12):24-24
在许多人眼里,城乡差别最明显之处在于环境卫生迥然不同,城市是"洁、净、齐",农村是"脏、乱、臭"。5月8日,路过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笔者惊喜地发现一个"城市版"的乡村,其"美丽密码"是什么?怀着好奇心,笔者停下脚步,深入打探。切入点是啥?硬化村道漫步四平村,但见楼房一栋比一栋漂亮,与房前屋后绿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乡村孩子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游戏所构筑的虚拟世界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虽然孩子在打网络游戏时更易获得成就感,但游戏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游戏对于孩子的正面意义。为了把乡村孩子从网络游戏中"拔"出来,需要游戏公司加强技术控制、乡村学校加强娱乐教育、孩子家长合理引导、村集体积极发挥娱乐供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刚开始我们是一个村单独搞生态示范建设,现在好了,邻近8个村都搞起来了,全镇生态乡村建设真是风生水起!"荔浦县花篢镇相仕屯保洁员张文秀说。在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荔浦县采取"抓点、带线、促面"工作方法,重点打造50个自治区级"生态乡村"示范村屯,抓好"两路两河"区域建设,有序推进503个一般村屯建设,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实现由单个示范点的"盆景"向公路沿线、国道沿线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全"风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乡村社会"强发展弱治理"的现状,恩施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的,探索形成了由优选"村医村教进村级两委"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农民办事不出村"的网络技术建设、推进建立"法律顾问"体系的制度建设所构成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既有效缓解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危机,构建乡村信息化平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对农民的服务方式,还为解决基层矛盾提供了最有力的"法治"工具。这一创新模式既立足于当前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也符合把中国建成"法治社会"的长远努力目标,对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激发内生动力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不等不靠,内部挖潜,自主发展,从昔日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明星村",2020年全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80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内生发展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贫困村脱贫最难的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为了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桂林市兴安县以发展农副产品电商销售+洗果保净服务+光伏产业三大实招,让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有了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出台时,兴安县有60%的贫困村属于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3年过去,这些村华丽蜕变:在28个贫困村中,发展光伏产业并获得稳定收入的20个;建起以"邮乐·乡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站的18个;发展柑橘、葡萄等种植产业6个;有村办产业服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