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爱之初体验     
江岸 《小康》2013,(5):101
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从人生中第一个春梦当中醒来时,宝玉开始"迷迷惑惑、若有所失",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极重要的人生体验。十三岁的宝玉有了第一次梦遗,他的反应是"吓了一跳",恍恍惚惚间,觉得自己仿佛丢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又不敢跟别人说,这是很真实很细致的男孩的心理体验。在感情  相似文献   

2.
各有所贵     
宋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管城的长官(相当于市长)子罕。子罕不受。宋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玉的专家看,他说是非常宝贵的玉,所以我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贝,你以宝玉为宝贝。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都失去自己的宝贝。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宝贝。”宋国有个长者对这事作了评论:“子罕不是没有自己的宝贝,只是他的宝贝跟别人的宝贝不一样。现在把百金(钱)和搏黍(窝窝头)同时让小孩挑,小孩必定要搏黍;把和氏之壁(历史上最值钱的宝玉)与百金给鄙陋的人看,他们必定要百金。如果将和氏之壁与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3)
正父母根据他们自己的出身、阅历、见识、经济能力,给孩子写好了未来的剧本,但孩子们会按照剧本成长吗?"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是《红楼梦》里贾政在贾母面前辩白为何痛打宝玉时说过的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儿子的期许,他为宝玉写下的剧本,是"光宗耀祖"。有这个剧本在,他对宝玉的要求是不必学那些"精致的淘气","把《四书》讲明背熟"最要紧,  相似文献   

4.
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刘上洋近翻史籍,看到一则轶事,说的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宝玉,就把它献给大臣子罕。子罕坚辞不受。献玉人说:“我已请几个行家看过,确实是宝玉才拿来献你的。”子罕说:“我是把不贪作为宝的,你是把玉作为宝的。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两个人都失掉了宝...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一天,忽然有人指着一直佩戴在你身上的一块祖传宝玉。言之凿凿地说“这不是宝玉,是一块石头”。你会作出何种反应?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因对方语出荒唐而付之一笑,抑或感到迷茫、气愤、怅然若失?时下,有不少中国人正处于这样的心境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古代廉 吏拒贿,主要有 五策: 一 为“婉辞拒之”。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宝玉,把它献给被人称作“仁相”的司城乐喜,乐喜推辞不收。献玉者以为乐喜不信此为真玉,便强调说:“这玉已经行家鉴定,确实是稀世美玉”。乐喜淡淡一笑说:“我以不贪婪的品行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若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 二为“柱上悬鱼”。后汉羊续任南阳郡太守时廉洁自守,竟到了连自己的妻儿都养不住的地步。一次,下属给他送来几条鲜活的大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21)
正我们半生努力,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创造去体验世间一切美好的机会,以及强大的选择自由。说到底,爱是一种情感,不是一种规范。《红楼梦》里,贾宝玉看似过着"无事忙"的富贵闲人生活,但实际上,他身边的亲人对他并非没有要求和期待。比如父亲贾政希望宝玉能"慷慨挥洒谈吐",通过读书明理,日后"光宗耀祖"。所以时时处处提点,在大观园里随意看到一处景致,都不忘提醒宝玉:"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吓得宝玉忙垂了头。溺爱宝玉的贾母也曾说过:"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  相似文献   

8.
这时候门被敲响了,我打开门看见夹着公文包的律师。我冲他微笑了一下说:"谢谢你,不过真是抱歉,这里已经不需要你了。"我对巴克利说,现在我可以叫你老何了,因为你是孩子她爸,而我是孩子她妈。他微笑了起来,显然他明白了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在劈山垦田时得到一块璞玉,他请玉工鉴别,玉工说这是一块美玉。这个人高兴极了,但也为怎样处置这块宝玉犯了愁。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他带着这块璞玉赶到京城,将宝玉献给执正官子罕。出乎意料的是,子罕坚决不接受这份礼物。献玉的人想,子罕不接受怕不是担心自己送的是块假玉,便认真地说:"我已拿给玉工鉴定过了,玉工说这块玉是稀世之宝,所以我才敢来献给大人。"  相似文献   

10.
江岸 《小康》2018,(18)
正自从宝玉抓周时表现出"非主流"倾向后,贾政对这个儿子就有了很深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岁的孩子懵懵懂懂中就要选出兴趣志向,抓周真的能抓出未来一生的成就结果吗?《红楼梦》第二回里,冷子兴提到,贾政对"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满怀期望。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冷子兴对此一锤定音地评价宝玉说:"将来色鬼无疑了!"宝玉抓周时表现出的"非主流"倾向给贾政带  相似文献   

11.
心净气自清     
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其中,"德"最为关键,有"德若水之源"的说法。德清则水净,靠的是自律;德污则水浊,需要净化。春秋时,宋国的子罕为官清廉,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收,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心净,追求品德上的  相似文献   

12.
江岸 《小康》2012,(8):109
龄官划蔷的场景美丽深情,划出的名字,却是个不堪的浪子。浪子亦有深情,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性却极为渺茫。因为强大而无情的命运,也因为,她爱上的,是一个浪子《红楼梦》里,龄官划蔷,是最让人难忘、最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一。夏日的雨里,少女龄官在地上一笔一划写出爱人的名字,除了这个名字,她浑然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存在。这个场景美好而寂寞,深情而绝望。龄官划蔷一段,也是贾宝玉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旁观这一幕之后,宝玉大为震撼,回到怡红院就对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从前,他要的爱很多,是龄官让他懂得了,爱情,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  相似文献   

13.
《干部人事月报》2011,(7):94-94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臣叫子罕,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一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入说:“给玉匠看过,鉴定它是块宝玉,才敢拿来呈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物,你把美玉当宝物。如果你把美玉送给我,你和我岂不是都丢失了自己的宝物了吗?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有自己的宝物好啊!”  相似文献   

14.
伴爱如伴虎     
江岸 《小康》2012,(2):123
正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让人叹为观止,但她的深情从未被我们当成过爱情,埋伏着野心和算计的全心付出,只是一种胜利法《红楼梦》里,除了林黛玉,贾宝玉还爱谁?想必答案不止一个,宝钗、湘云、晴雯,也许,还有袭人。可能很少会有人把袭人放在宝玉最爱的名单里。  相似文献   

15.
宝黛彼此相爱,情深意重,但从未当面说出。只有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宝玉向黛玉表示过:“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然而她并没有听见,听到此言的乃是袭人。又第三十六回“梦兆绛云轩”,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潜意的梦呓真实地暴露了他的内心世界:“拒绝封建淑  相似文献   

16.
宝姐姐太闷,史湘云太闹,林妹妹刚刚好。再说林妹妹那么痴情,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她喜欢上别人。人见人怜人见人爱的美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是在宝玉心中的神仙女子,但对于天底下的普通男子而言,又何尝不是呢?林黛玉是如此的美,美得让人惊叹;又是如此的柔弱,柔弱得让人爱怜。她的身上带着体香,眼角时  相似文献   

17.
顾长卫问答     
采访顾长卫最需要的是耐心,尤其是当他一段话说完,你必须要慢半拍,不要接着上一轮的对话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 因为他的思维并没有就此停止,他还在思考,还在寻找更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我们的对话就是在这样的"时断时续"中进行的。采访结束之后,顾长卫感觉轻松了不少,他站起身对我说,"跟你聊天挺高兴的,能说出点想说的东西。"顾老师的话却让我心里酸酸的,我真替他着急,一个习惯于站在边儿上的人,现在为了自己的电影,不得不站到舞台的中央,成为焦点,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方式表演,还不能演砸了, 多难啊!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15年,有一个人将一洁白无暇的宝玉献给大夫子罕,殷勤地说:“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配佩带!”子罕回答说:“你有宝,我亦有宝。你的贵之宝是美玉,我的贵之宝是‘不贪’。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们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献宝者见子罕言衷意切,只好红着脸将美玉拿走了。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献宝人为何向子罕献宝姑且不说,就子罕论宝确有很深的人生哲理。首先,从子罕对宝贝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原则。人生在世,不论干什么行当,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9.
江岸 《小康》2013,(1):109
警幻仙子是宝玉的性导师,她传授给他有关性的经验,带他完成了初次性体验。比较一下同在贾府的贾琏、贾瑞等人,就会知道宝玉遇到这样一位导师有多幸运  相似文献   

20.
施爱的幸福     
东亥 《中国减灾》2011,(5X):19-19
<正>朋友来电话说,来看看我吧,想你了。我说既然是你想我了,那为什么不亲自来看我呢?你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有的是大把空闲时间。他呵呵地笑,说忙着照顾老父亲呢,他那病,须臾离不开人的。朋友才四十多岁,却已经"退休"五年了,当年他放弃了大公司部门经理的职位和七八万元的年薪,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