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宪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人的眼里 ,有着不同的含义 ,但不管从历史的角度看 ,还是从其内容与特点看 ,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终极目标和首要价值。列宁认为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① 孙中山先生说 :“在我们的计划中 ,想造成的新国家就是要把国家的政治大权分开为两个 ,一个是政权 ,要把这个大权完全交到人民的手里 ,要人民有充分的政权。可以直接去管理国事 ,这个政权 ,便是民权。一个是治权 ,要把这个大权完全交到政府机关之内 ,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事务。这个治权就是政府权。”②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 ,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孙中山首开"党治"先河,其监察思想在"权能分治"理论提出后,由单一的监察院行使监察权,发展为包括"政治系统"和"党治系统"双轨并行,"政权""治权"和"党权"三方参与的多元立体的监察体系。但在"党治"下的实践中,由于一权独大的"党权"不断干扰"治权"和弱化"政权"的监察权力,使孙中山监察思想的内核发生了变异。通过反思孙中山"党治"监察思想的失效,理清其监察思想中的内在逻辑矛盾,从而揭示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接受监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看法,影响着他宪政思想的演进。早年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主要情感倾向是倾慕,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集中于批判中国专制政治。晚年孙中山比较系统地阐述其宪政理论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更多地趋向批判性反思。这使其宪政思想主要并非西方经典的分权制衡、限权政府的宪政理念,而是一种超越性的宪政模式,即以五权宪法超越三权分立,以全民政治、直接民权超越代议制政府。  相似文献   

4.
西方关于"有限政府"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有着亘古不变的核心本质:它是对政府的法律限制".因此,宪政的要义就是"限政",即控制国家,限制政府,约束官员.简言之,宪政就是要用宪法和法律条文来为政府编制一个紧箍咒.在我们的观念中,政府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有政治、思想、组织等多种方式,其中的政治领导即通过国家政权途径的领导最重要也最关键。将党的领导限定为"国家政权之外、通过非执政手段和非政权途径率领人民为某项目标奋斗",非常有害也非常危险。党的执政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执政的主体是承担政治领导职能的党的各级组织机关,而不是任何党员个人。现代民主制度是确保现代国家政权具有合法性的一项国家基本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不同形式,形成了现代民主的两种基本类型--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具有一切现代民主政权所应具有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发端于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之初,尝试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之时,成熟于国共两党共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之际。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提出了科学构想,而且创建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始终处于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漫漫长夜。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高举起的“民权主义”旗帜唤醒了国人心中的宪政意识。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为实现心中的民主宪政之梦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而1939年9月到1940年9月,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李超 《世纪桥》2013,(3):74-76
"直接民权"思想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孙中山的宪政改革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围绕"直接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探讨其思想来源、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借鉴了西方民权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良。"直接民权"思想反映了直接民权、全民政治的宪政精神,并对民权的实施和保障作了考虑。尽管如此,"直接民权"思想存在制度层面的超前性和目的层面的功利性等问题,使得这个思想最终没有实现。"直接民权"思想为中国的宪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民族思想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普选的民主制度、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建立新型的党政关系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保障人民权利等措施,构成了抗日民主政权宪政实践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建新 《求实》2007,2(12):78-80
以法治权,即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制约政府权力。政府的一切权力行为都不能超越法律,也就是说权力的边界是法律,权力行使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否则,权力将会异化和变质,一切官员作为法治的客体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以法治权的要意在于以法治官,澄清吏治,变垄断的权力为民主的权力。它要解决的是权与法、官与民的关系。以法治权是现代权力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现实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