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文化的路径将观念的变化作为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首要因素;结构的路径则将诸多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思想作为一种衍生物,将结构安排的变化作为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辽宁省F村征地与搬迁后的家庭代际关系进行考察,在个案研究中检验了上述两种研究路径的解释力。本文认为,结构因素的改变在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改变中是首要因素,但是结构因素通过文化因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之前在媒体频现的“富二代”、“穷二代”、“权二代”等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说法来解释清楚——社会阶层结构的代际复制。2010年2月3日出版的《人民论坛》中作者管健在探讨中国家族模式的文化探源时说道,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以血亲为关系纽带,而且连接着地缘的相邻关系,以家族礼仪、规范、制度及传承构成人际关系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腐败亚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代际传递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腐败亚文化代际传递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外在推动力和内在驱动力,通过垂直传递和倾斜传递的途径滋生蔓延。要彻底铲除腐败亚文化,必须提高对文化反腐败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制度反腐的刚性,扫清腐败亚文化代际传递的源头;改变代际传递的文化内涵,构建代际文化反腐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里老人在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威,集体经济时期老人权威受到挑战并动摇。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人在家庭中权威彻底丧失。家庭权威变化使代际关系重心下移,老人在家庭中地位边缘化,代际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并使代际关系朝理性化方向发展。以家庭养老为基础,逐步推进完善多元养老体系建设,树立和培育新的家庭代际伦理观念,政府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担负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和谐的平等民主的代际关系的建立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五个统筹"是其本质内容和要求.代际正义是指社会制度的某种状态或性质,这种状态和性质,以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乃至社会资源在人类各代之间的公平分配和使用、满足人类各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其本质内容,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最终的社会发展目标.就人类主体、发展主题、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发展的制度安排四个方面而言,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代际正义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6.
“孝道”养老的文化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养老的文化效力随着社会发展会逐渐递减,自助养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将一并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养老的主要方式,未来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将以自立、亲情、平等、共喻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代际收入传递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对子代人力资本形成及其转换为收入阶段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子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庭和公共教育投资的增加均有利于代际收入的向上流动;然而受教育投资差异及劳动力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间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及教育收益的不平等并不利于中国整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政策,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财政支持,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不断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带来的行业壁垒和收入差距,降低父代社会资本对子代就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8.
刘玉洁  龚继红 《学理论》2013,(12):67-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变迁引起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如"家庭养老、老年人责任重大、代际伦理道德丧失"等,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新时期的家庭代际关系将怎样发展,将在下文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汶蓉 《青年研究》2012,(2):22-32,94
本文从外在社区压力和内在价值观驱动的两种形式制约行动的假设出发,考察了成年子女对孝观念四个层次的认同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孝文化的社区压力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而内在价值驱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上。当前城乡代际失衡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为"孝道衰落",而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家庭中的呈现和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社会压力向父母的转嫁。  相似文献   

10.
范成杰  龚继红 《青年研究》2015,(2):85-93,96
本文聚焦华北平原李村的代际关系演变实践,将其置于农民"上楼"所引发的居住空间重构和再造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居住空间再生产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民"上楼"前,通过系列分家的模式造就了父代核心家庭与子代多个核心家庭并立的代际居住空间格局,由此容纳了代际之间的张力;农民"上楼"打破了代际居住空间既有的生产过程和逻辑,代际之间的居住空间受到挤压,在此有限的空间中形成的刚性结构加剧了代际之间的张力,加深了父代对子代的依附关系,并将农民"上楼"的成本和负担转嫁到中老年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观照和研究,必须放在中国社会转型这一重大社会背景之中来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转型,导致了由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构成的代际关系的重大变化,而代际关系的变化一方面使代意识日益觉醒,另一方面却使成年人的道德权威逐渐弱化甚至失落。这些因素充分地表明,社会转型是导致未成年人道德问题凸显的最深刻根源,因此也是提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任务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0)
公共科技政策通过规范和引导科学研究、公共技术等的开发活动,营造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符合了代际伦理所关注的人类长远生存利益。基于对公共科技政策代际伦理维度的思考,有利于理性认识和评价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帮助人类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程春凤 《学理论》2008,(4):36-38
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特征。在这种“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中,生态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在破除传统的、僵化的价值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念:即在市场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以全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类本位的价值观念;以代际平等为指向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入的文化领域建设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对道德伦理观认识和实践的偏失,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阻碍因素。代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和稳定的一支,随着社会文化包容性、形式多元化的日益增强,家庭代际关系也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的巨大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一伦理命题,在社会转型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试以"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赫勒的道德观为理论架构,就家庭代际伦理转型中道德嬗变的过程及目标趋向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5.
邵岑  张翼 《青年研究》2012,(4):1-11,94
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按照出生年份划分流动人口代际群体,在经典迁移理论和新迁移经济学的框架下比较分析"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份等方面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并对家庭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居住时间、迁入地家庭总收入、移民汇款等方面不存在代际显著差异,对家庭迁移的影响存在代际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2)
我国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半工半农"经济模式根源于城乡二元分治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代际分工结构。一种社会结构必然有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半工半农"式代际分工结构大致有实现农民的再生产、实现相对廉价劳动力的再生产、维护城乡社会的稳定、增加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对个体农户家庭和我国总体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我国社会若要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在代际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 《学理论》2009,(26):29-30
农村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农村主流的养老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代际关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个人理性,家族理性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因。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以家族企业为主要范型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第二次创业”的艰难转型,与此同时,大批“富二代”也即将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期。家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主体地位;二是提供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三是关注其代际传承;四是关注其员工成长。  相似文献   

19.
祁程  郑忆石 《理论导刊》2012,(4):57-60,87
百年演进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因素,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在哲学思维方式方面,传统辩证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多层次的相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哲学范式;在社会思想的文化价值心理方面,“大同”理想作为世俗的社会理想,经几千年历史阐释流转积淀为中华民族一种恒久的文化价值心理,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相通性;在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取向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交互,体现了民生“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结构模式;在社会践行的贯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相得益彰;在哲学思想与方法方面,中国传统哲学的“实学”思潮,形成一种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取向.这些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代际公正的实现以有效的社会制度为依赖条件。制度伦理设计与制度伦理实施是保障代际公正实现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制度伦理设计以代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以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为突破口。公正是制度伦理实施的根本要求,它包含普适原则与忠实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