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所谓鉴定人,是指由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导致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包括中国)法律制度的差异。鉴定人制度作为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其资格、地位、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之间交流与合作将更加密切,为了减少冲突,减少交易成本,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有关鉴定人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已成为必须。本文拟以比较的方法介绍英美国家和中国有关鉴定人的主要法律制度,旨在从比较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刘佳 《学理论》2014,(2):87-88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鉴定人出庭难问题一直存在,修订后刑事诉讼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解决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状,对鉴定人出庭、鉴定意见的质证、鉴定人拒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落实鉴定人出庭作证保障机制;完善落实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处罚机制;建立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诉讼中,警察鉴定人与警察证人具有不同的诉讼地位,警察鉴定人不可兼具双重诉讼地位。警察证人就有关案件部分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向法庭作出证词,证明警务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警察鉴定人从事科学实证活动,具有独立和超然的科学认知、中立于诉讼价值判断的地位。警察鉴定人出庭的目的就是自信地显明鉴定资格身份,表明鉴定人个人人格公正性的极可信赖,详细论证鉴定结论的前导原因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宋卫华 《学理论》2014,(4):131-132
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但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从心理上尚未完全适应,出庭作证时可能出现种种问题,试图从鉴定人出庭作证法律要求、对鉴定人的积极意义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科技进行实践的产物,每一个鉴定结论都包含鉴定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其科学的认识是产生正确鉴定结论的基础,而非科学的认识必然产生错误的鉴定结论。保障鉴定人认识活动的公正性,一方面必须完善管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规范鉴定行为的法律制度和"证实"与"证伪"的法律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鉴定具有公正性,从而保障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鉴定人(控方鉴定人)出庭作证,要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4条关于鉴定意见审查内容的规定作为作证回答内容的规范,把法律、司法解释、鉴定规则等作为回答的依据,从而保证作证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周建 《学理论》2010,(18):148-150
中国现行鉴定人制度存在问题和缺陷,为建立符合我国现代法制理念、与中国司法改革和诉讼制度的价值目标追求配套的司法鉴定人制度体系,应当对现行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法律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审判规则,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早已在司法实务中予以确立并逐步完善。在当前两大法系相互融合、充分借鉴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价值的体现,也是刑事诉讼基本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细化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同时,首次突破性地规定了关于被告人亲属拒绝出庭权的条款。然而新的规定显得较为粗放,对于亲属拒绝出庭权的行使主体、行使条件以及具体权能均没有明确规定。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中关于近亲属拒证权制度之规定,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对近亲属拒证权行使的主体范围、行使时间、主要权能和程序保障等予以明晰,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亲属拒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于是否应该在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但判例制度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成文法的不足,却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当前世界两大法系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不仅英美法系在制定越来越多的成文法,而且就是信奉“判决从不产生法律”的大陆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警察均具有证人资格,必要时有义务根据控辩双方的要求或者法官的传唤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鉴定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澄清案件客观事实,还原案件真相。但刑事案件往往牵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法律对重复鉴定条件的模糊化设定与鉴定次数的不加限制可能导致控辩双方以及被害人一方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规避既存鉴定意见,刻意追求对已方有利的鉴定结果,导致诉讼久拖不决,浪费司法资源。确立重复鉴定制度的改革目标,明确重复鉴定条件,限制重复鉴定次数,并辅以配套措施,将有助于发挥重复鉴定的预期功能,并控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分析国外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变革的主要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服务机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政府目前公共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Gordon Tullock critiques two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common law system: the adversary system of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he common law process of rulemaking, contrasting them with the inquisitorial system and the civil law systems respectively. Tullock’s general critique is straightforward: litigation under the common law system is plagued by the same rent-seeking and rent-dissipation dynamics that Tullock famously ascribed to the process of legislative rent-seek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ullock’s critique of the adversary system appears to be stronger on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grounds than his critique of the common law system of rulemaking.  相似文献   

15.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和惩罚逃往国外的犯罪分子日渐增多,我国政府和司法机关相继开展了跨境追讨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重点突出,追逃、追赃并重,手段多元化,多层次追逃法律体系并存的特点,但也存在国内法和国际法冲突凸显等问题。这些现象,既是我国转型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我国灵活务实的追讨政策和立法现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齐雪心 《学理论》2012,(19):132-133
科学的体系构造是一部科学的法律的重要保障。就我国物权法体系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对物权法所应包含的内容依我国的国情加以取舍,必须依靠法治而促进社会发展、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法律,共同推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变化和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渊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其支柱和支点理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法的本质属性、法功能的局限性、法学研究方法、法的主体和客体、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西方法学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点和转化系统的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十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The “rhetorical incorporation of human rights terminology” into domestic law is the central concern of this articl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or so, countries have faced international pressure to conform to human rights standards in order to enjoy legitimacy. However,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what is legalized as “human rights” in domestic laws and what is set forth as “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Based on this presupposition that a proper incorporation of human rights on the books is a prerequisite for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 this study by adopting a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seeks to show that law as a soft system on the books is more than the name and number of rights. It is a complex whole whose function depends on not only the name and number of rights but also different features of righ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o this end, law is conceived as a system of rights that has five major features including the “frame of reference,” “scope of rights,” “orientation of rights,” “enforceability of rights,” and “realizability of rights.” The way of codification of human rights with respect to each of these features makes a big difference in implementing human rights in practice. To develop a heuristic devise for evaluating the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urrent legal systems, the conceptual space of law as a system of rights is depicted in a matrix called a “Rights Fabric Matrix.”  相似文献   

20.
法规批准制度是指有关主体制定的法规范性文件需经特定主体的批准才能生效的法律制度。现行法规批准制度存在批准范围小、批准程序缺少操作性等不足。完善法规批准制度需合理设置批准范围、完善批准程序等,并对经批准的法规性质进行了法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