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态补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使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规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这些法律文件只是零星地涉及生态补偿,不太规范和系统且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亟需制定一部生态补偿的法律文件,以弥补生态补偿制度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补贴立法是生态法治的重要内容。对农业进行生态补偿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民良好生产环境的需要。江苏省苏州市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对农业生态补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结苏州农业生态补偿的得失,可以为我国国家层面的农业生态立法提供借鉴。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必须从构建并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明确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地位、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补偿专门性法律法规、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着多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缺陷。这些缺陷导致惠及东部和全国的生态治理相当程度上是在西部单方面付出情况下进行,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各族农民单方面付出情况下进行。在理论层面,现行生态补偿理论主要局限在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政府税收方面,不足以解决当地农民“失有所得”问题。为此,应该以“补偿还原”为核心和主要改革方向,进行中国生态补偿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破坏者付费原则,主要针对行为主体对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的行为进行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区际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重要内容之一,区际生态补偿有利于生态公平的实现、地区差距的缩小,使得生态安全得以保障,能够促进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以法律为保障,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当前需要确立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其实施范围主要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固体废物生态补偿以及大气生态补偿,同时,还应建立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省目前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生态补偿机制还比较滞后。在"三年大变样"的主题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我省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为"三年大变样"建设主题添彩。  相似文献   

9.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机制。由于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和机制不完整,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经济利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分配不公平。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项真正以生态补偿为目的的政策设计。虽然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矿产资源税及补偿费等政策涉及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相关内容,但它们被制定出来并非为生态补偿.因此没有直接的生态补偿效益。尤其像贵州这样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将会带来更多破坏性开采。构建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与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运作模式。其中生态补偿成本核算与补偿标准的确定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为了使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应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明确化、补偿方式多样化、补偿运作市场化和补偿效果"造血"化的基本原则,从设立三江源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科目、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资源环境税制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项有失"公平"的"非帕累托改进",根据福利经济学"补偿准则","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理应获得补偿.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合理性、责任主体、利益相关者责任机制、补偿途径、补偿量等方面,全面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益林对维持生态平衡、防护自然灾害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或者所有者因建设、管理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补偿。生态公益林补偿具有复杂性,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构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损益补偿是公共政策调控利益的重要内容。公共政策损益补偿规律的实现机制,能够有效地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公共政策损益补偿规律的理论,探讨合理补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问题,可以从损益补偿规律的实现机制、实现困境和实现条件中获得启示,为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提供规律性的认识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实施生态补偿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本文以庆阳市为例,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庆阳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油气资源生态补偿必须贯彻污染者和受益者补偿原则、区分新旧帐补偿原则及国家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促进补偿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多样化,才能实现油气资源生态补偿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生态补偿主体在范围上小于生态受益主体,生态受偿主体即生态受损主体。生态补偿的条件根据生态补偿性质的不同而异。生态补偿的标准应高于生态受损主体的损失才能发挥其激励功能。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生态补偿的方式也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部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才能确保西部生态补偿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中央决定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试点,长株潭作为省域经济重心,其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的好坏,不仅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对全省的生态状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长株潭的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靠国家补偿以及市场调节,居民的积极性难  相似文献   

1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整体和谐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必须要解决动力机制不足问题。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资源、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需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力、市场引导力、公众监督约束力、环境文化推动力、区域生态补偿力、纠纷化解保障力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寥寥,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内在动力的不足和外在的制度保障不充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纵向配置的不合理、政治集权下的行政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唯经济是瞻"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单一化所产生的弊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将中央政府纳入,起到了利益协调作用,并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和设立了中立的评估机构,突破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困境。但要从根源上解决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需要加强横向政府问责,构建纵向的有差异的政府责任,改革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和实现多元化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