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训练与法律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锋 《法学杂志》2007,28(6):24-27
针对法科学生培养质量日趋下降、知识结构单一、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性课程定位偏差、法律价值迷失等问题,法学院应进一步创新课程设置体系,在重视传统的14门核心课程的同时,还应扩充设置人权与民主宪政、市场经济、法律职业伦理等方面的课程,并按法律人的特有思维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权力制衡和司法自治等社会理想和法律观念。在法律实践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法律观。  相似文献   

2.
法律技术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功利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法律专业学生在法理造诣和法律技术上有着等质的要求。精通法律技术并能够运用法律技术服务于社会,是社会衡量和取舍法律人才的基本标准。这决定了法律技术培养在法律专业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制约着整个法律专业教育过程。法学教育应当围绕着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而为了适应培养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机制和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玫  王小萍 《河北法学》2006,24(12):196-200
从法律的内在价值要求、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伦理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伦理包括蕴含在法律制度中的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律行为伦理即职业道德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法律伦理人格,有助于法律终极目标实现的"社会医生".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法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目前,开展法律伦理教育面临的障碍主要有思想认识上的偏颇,社会"道德滑坡"的大环境以及法律国家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的定位应当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成体”,其教育模式与内容应着眼于培育“法律人”群体职业素养。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更为注重传授通识教育和法律基本知识,职业教育内容缺失。在缺少独立的法律职业教育环节的背景下,我国法科院校的本科实践教学“职业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内容不仅是注重培养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法律思维、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陈秋云  翟晶 《行政与法》2012,(12):74-79
法律仪式作为仪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在法律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法律仪式有规则化的(制度化的)与未被规则化的之分。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零散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之中,呈碎片化特征。法律仪式教育在我国法科教育中散见于部门法学的教学中,内容多为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法学教课书中并没有法律仪式这一概念,未被规则化的法律仪式在法科教育中是不存在的。法律仪式教育对法科学生的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律师参与法律实践教学在英美国家由来已久,但对于法学教育长期缺乏实践性的我国来说其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加强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加大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力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英美国家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说明了律师参与法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交流平台、课程设置、硬件设置、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双导师制度以及经费投入等几个角度构建了律师参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体系,为律师走进法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法理依据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在社会中除了受到法律的约束,更多时候是伦理道德的调整。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1〕。伦理道德与法律一样也是一种规范,更是法律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法律"。现代法学教育几乎都是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学教育的目的大都是为了培养法律职业者。法学教育的价值归宿与法律职业伦理关怀,是具有终极意义的法律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8.
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制度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教育模式,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还处于边缘地带。本文认为,诊所法律教育应当被正式纳入中国法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推动社会正义和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的法律人之目的;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制度化建设应当着重解决成本与经费、诊所师资、管理人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到,在职法硕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重新定位法科研究生培养目标、转变法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整和优化法科研究生培养结构,把法科研究生培养从以学术型为主转变为以应用型为主。这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还是法治社会建设对法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模式初步形成的应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定位高校学生工作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发挥高校整体教育资源优势,服务于卓越法学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领域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以高校"第二课堂"学生工作手段创新为视角,在界定卓越法律人才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就法科学生课外专业研习、法律实践以及职业道德养成等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制度优化设计,以期对完善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应当注重法律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素质培养整体状况基本良好,但在一些层面上也存在着应当认真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地方。完善法科学生素质培养、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人才选拔机制,需要借鉴历史和国外经验,不断更新法学教育的理念,恰当定位司法考试制度的作用,改善办学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机制,强化各种基础素质教育和各种技能教育,并逐步完善法律人才选拔机制,提高新时期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何美欢教授的法学教育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两点:其一,(普通法)法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法科学生的智能技能,而且还需要将他们培养成精英的法律人,这样才能应付我国正在融入的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与法律世界体系。其二,从外部视角(根据何美欢的视角则为律师职业角度)研究法学教育可以更深刻地体察到我国法学教育的根本缺陷;而对作者研究方法的析出,分析何氏专著的潜伏前提也有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不仅仅是法学理论和职业技能的灌输和培养,而且还必须承担培养学生独立的法律思维和人格、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伦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要重视对刑事诉讼法所包含的各种价值理念和法律精神的研究和学习。在刑事诉讼法教学各环节要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对当前我国教育法律价值目标的探讨是教育法学领域里面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通过对法的价值目标的分析,对教育正义的研究,最后确立教育正义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法律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本法学教育观论要——高境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龙  廖奕 《中国法学》2005,1(2):15-23
法科教育作为法律教育的科学模式,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法理精义。在法科教育备感迷惘的今日中国,我们一定要依以人为本的法理精义科学构建高境界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具体而言,研究中国问题、作中国文章是新理念,高素质法学人才和高素质法务人才的整合性法律英才是新目标,个性化、多样化、自主化、实践化是新方法。人本法学教育观是当代中国法治国家指导理论基建工程的重要端口,具有显明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深入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立争 《法制与社会》2012,(3):223-224,241
法学本科教育固然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真正职业化的训练应当在本科毕业以后进行,也就是法学院负责智能技能的培育,执业界负责实务技能的培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才是最好的法学教育。法学教育中还应注重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在性质上是一种注重发展、强调内化的教育模式,其所对应的主要课程,应当是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法科学生必备的表达能力课程。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适用性二、教学方法的特色分析三、教学环节的控制四、课程设计中的问题法律谈判已经成为目前法律实践中日益普遍的业务范围,法学教育也应当对此有所回应。这种趋势决定了法学教育需要增加自身的实践性内容,从培养法律谈判能力入手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水平,从而为构建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做出贡献。〔1〕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学生可以获得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学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难以养成法律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法学教育应当包含法律职业教育,注重法律人思维的培养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我国应当选择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法学教育知识体系,改革法学教育方法,实现院校法学教育与专门机构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需求,法学(医药卫生)这一专业应运而生。然而,缺乏实践性的法学教育使得培养出的大量法科毕业生无法满足现实法律实务工作的要求,那么本期待能弥补法学教育实践性缺乏这一困境的法学(医药卫生)教育能否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呢?本文将针对如何提升法学(医药卫生)专业的社会效益这一新的现实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诊所法律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5年前世纪交会之时,诊所法律教育———一种崭新的法学教育模式———走入中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诊所法律教育发端于美国。它借鉴医学院诊所与临床实践的教育模式,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件中代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院学生在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日益不满、积极要求实践性法学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渴望日益增长的推动下所形成的,是法学院在社会对法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诸多否定和批评的情势下,对法学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检讨和修正的结果。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