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4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2.手机成瘾、孤独感与大学生社会适应均呈负相关;3.大学生手机成瘾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社会适应.手机成...  相似文献   

3.
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衣食和住所,还扩展了个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农民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我们研究的关注点。研究一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农民工工作状态、疏离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发现大部分个人背景因素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如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等,而工作状态与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工作状态在生活疏离感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究了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和工作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构建了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的自尊与未来取向的关系,并检验了成就动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未来的情感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未来情感态度显著低于大二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自尊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未来取向,成就动机在自尊和未来取向(未来规划和情感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学生工作满意度、学习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学生工作满意度、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学生工作满意度,提高学生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两个方面考察了小学生父母控制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自尊在父母控制与学业延迟满足中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延迟满足量表,父母控制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690名3到6年级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行为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学业延迟满足。(2)小学生自尊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存在相关,自我否定倾向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肯定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3)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在父母心理/行为控制与子女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学生工作满意度、学习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学生工作满意度、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学生工作满意度,提高学生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修订的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7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心理健康之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个人成长主动性既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通过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接地影响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高校辅导员心理所有权与其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教师心理所有权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以湖北省若干所高校的在职辅导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心理所有权与其工作满意度现状良好;高校辅导员心理所有权总分在婚姻状态、年龄、行政级别、入职年限与所在学校层次维度上差异显著;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在入职年限与所在学校层次上差异显著;高校辅导员心理所有权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此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所有权是其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心理所有权有助于辅导员形成对自身工作的认同,从而形成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杨巧芳 《山西青年》2022,(5):184-186
考察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探讨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UCLA孤独量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父母陪伴依恋量表对1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亲子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313,p<0.01)、与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r=0.530,p<0.01),大学生情...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湖南分数据,结合霍夫兰—卢森堡社会态度"三要素"理论,尝试构建居民性别角色现代化的社会态度要素模型。研究发现,经济收入、性别地位认知、发展性情感体验、朋辈社交休闲行为倾向、公共活动休闲行为倾向要素对居民性别角色现代化观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夫妻侵犯行为对居民性别角色现代化观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促进性别角色的现代化除了个体认知图式的改变外,情感体验与价值意义的供给、社交平台和公共资源的补充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用自我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法对21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探讨高中生的外显和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性别差异不显著;外显自尊可以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初中学生的宽恕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宽恕他人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宽恕他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分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分量表中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对宽恕自己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宽恕他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阻碍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河北省多所高校4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青年性格测试。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在支配性、社会化、好印象、独立成就、灵活性、女性化六个变量上存在性别差异。从性别层面看,男生比女生更富有支配性,更容易有独立成就,更灵活,更有女性化倾向;女生比男生更易社会化,更容易产生好印象。从文理科别差异看,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有支配性;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有进取能力,更有适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河北省多所高校4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青年性格测试。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在支配性、社会化、好印象、独立成就、灵活性、女性化六个变量上存在性别差异。从性别层面看,男生比女生更富有支配性,更容易有独立成就,更灵活,更有女性化倾向;女生比男生更易社会化,更容易产生好印象。从文理科别差异看,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有支配性;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有进取能力,更有适意感。  相似文献   

17.
提高激励机制有效性,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工作绩效是学者与实践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双元激励偏好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和繁文缛节感知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41套领导-下属两阶段配对数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双元激励偏好对公务员工作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内在激励偏好的增益效应显著高于外在激励偏好;工作满意度在内在激励偏好、外在激励偏好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繁文缛节感知负向调节内在激励偏好、外在激励偏好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深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提高激励制度有效性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心理自立量表》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对北京、天津六所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自立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和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并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即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和生涯适应力水平越高;(2)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在生源地区上差异显著,其中城镇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低于大中城市及农村生源地学生;(2)心理自立水平高分组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9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安全感水平整体上较高,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与安全感及其各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对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提出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的方式来提高安全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文化中,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对身体的错误感知会影响她们的社会交往水平。她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总体满意度接近于"中性",身体总体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上升趋势,且城乡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呈明显的正相关。基于此,文章从重视女生教育工作、引导女生挖掘自身潜能、科学缓解社交焦虑等方面,探索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和社会交往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