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研究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四个就业部门的收入、工作时间、社会保障获得和工作类型;然后分析资本对进入四个就业部门及对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存在部门分割的状况;在乡-城流动人口中,其知识人力资本增加他们进入正式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也有利于在正式劳动力市场获得高的职业地位;其政治资本是有限的,政治资本只增加他们进入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也只有利于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获得高的职业地位;其社会资本中的弱关系更能增加他们进入正式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但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并不有利于高职业地位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家庭资本是个人拥有的一种嵌入在家庭关系中的先赋性资源,它在青年非农就业中的作用可区分为推动和促进两种机制。本文使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青年的家庭资本对其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统计结果发现,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青年非农就业行为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家庭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青年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无明显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对非农就业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发现的启示性内涵。  相似文献   

3.
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地位获得的过程,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重嵌入"的概念意味着制度文化作用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再作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动态变迁过程。对不同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而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在高校扩招的前与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要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积累和动员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既有社会空间研究普遍忽视家庭的代际支持作用,代际流动研究则极少关注空间维度。利用2010年、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全国兴趣点、道路网等地理数据,探究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当代城市青年居住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年所在社区的建成环境品质受到父代社会地位与子代社会地位的双重影响,但后致性的自身条件对承租人的作用更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对房屋产权人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城市房屋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提高,家庭代际支持对两类人群居住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而后致性因素的影响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从政"意愿影响显著;父母的社会地位对于大学生"入企"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入企"意愿越高;父亲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的追踪数据,本文研究社会资本对灾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灾后初期缓解了灾难对民众心理健康的冲击,社会网络规模对民众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影响;在重建初期,强关系表意性功能显著,随后网络差异所带来的信息和资源的机制作用显著;城市经理层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经济富裕阶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源机制和社会网络相对地位所带来的"相对剥夺"可对此提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李鑫 《民主》2013,(8):18-20
创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今年夏天走向就业市场,加上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求职者,今年的就业形势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汪泳 《理论探讨》2020,(4):63-68
在我国家庭既是实现个体"老有所养"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支撑性基层组织。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社会资本衰退,老人及家庭照料者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政府应秉持家庭整体型与老人个体型支持并重、普惠型与特殊救济型支持共生、制度型与服务型支持协同的行动逻辑。通过普惠性、兜底性支持,资源开发型支持,组织型支持及文化引领型支持等策略,为家庭构建具有强支撑的社会网络节点;推动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培育社区尊老风气。使家庭借助社会资本的扩张,提升养老功能,促进家庭照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论从所学专业、学位情况、学习成绩、获奖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指标,还是从招聘会、家庭关系、媒体网络、老师推荐、朋友和同学推荐、社会中介机构推荐等社会资本指标来看,都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两者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程度的大小受到当时当地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影响。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确立和就业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将逐渐缩小。但是,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资本在提高就业质量、使人力资本得到较高回报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青映 《学理论》2013,(14):367-368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千万家庭对子女就业寄以很高的希望。而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在优秀学生中培养党员,代表的也是优秀毕业生,让这部分毕业生党员带动毕业生就业,做好榜样作用,能促进就业工作,而以高质量的就业标准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就业,能提高党员的素质要求。在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两方面建立双促进,互赢互利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城市贫困家庭社会网络的关系特质与其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更倾向于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职业声望较高者更倾向于提供就业和经济方面的支持;见面频度与所有支持项目都有显著关系,即见面频度越高,提供支持的可能性越大;在关系类型方面,亲属,特别是近亲,是城市贫困家庭获取多种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现行城市扶贫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贫困者的外部支持(他助)与贫困者的自我救助(自助)未能实现有效结合.分析了城市扶贫中贫困者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将贫困者的自助与他助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合力,才能使有限扶贫资源发挥更大效用,有利于贫困者摆脱不利地位认为运用社会资本的社会保障含义,可以通过提升贫困者的社会资本来实现其自助与他助相结合.并从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三个角度探讨了提升城市贫困者社会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7所高校共756名1-4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户籍的大学生在幸福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感受性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发现,城镇户籍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主要是生活满意度指标)与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并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影响着大学生对幸福的主观体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性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个体幸福感体验。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城镇儿童、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一般儿童四类儿童群体为调查对象,从教育资源、健康资源以及家庭支持三个方面探讨不同儿童群体社会资源的可及性。研究发现,城市儿童在三个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类儿童。在教育资源可及性方面,城市儿童以及生活在城市地区的流动儿童均优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在健康资源的可及性方面也呈现类似的趋势。在家庭支持方面,城市儿童和农村一般儿童则优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因为劳动力流动造成的拆分型家庭对后两者影响较大。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同儿童群体所获得的社会资源的差异已经在制造儿童群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考察了工作找寻理论的两个重要议题——工作找寻的努力程度与保留工资。实证结果与国际上已有的研究发现相一致,那就是求职者工作找寻的强度越大,他们的保留工资也会更高;而且求职者工作找寻的强度与保留工资对于他们最终实际找到工作的起薪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连波 《民主》2014,(6):57-58
<正>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对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这样的结论其实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深入人才市场或到用人单位及村落实地调查一下,人们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笔者在乡下调研时就亲耳听到这样的言论,"过去村里人提及小孩子学习榜样是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体现流动人口代际支持的"社会经济地位—流动特征—家庭结构"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婴幼儿时期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流动状况因素以及家庭结构因素对其子女早期健康保障获得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结构因素,即流动人口婚后的健康保障意识越强、家庭成员关系越稳定、对子女健康的家庭支持越集中、代际关系联结越紧密,其子女获得的早期健康保障水平就越高。因此,在流动人口子女的卫生健康保障方面,应注重基于家庭结构特征构建家庭健康支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不利因素对其子女健康保障获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为探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问题,以便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在对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建议如下: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行个性化咨询辅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调查"(2015)的数据,本研究分析讨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创业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当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大学生更可能进行创业实践。职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创业条件,职业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都较高。校园经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存在就业压力感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都比较低。大学生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创业人群之一,关于其真实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