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三年后,他又成功地发动政变,一跃成为第二帝国的皇帝。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著作中,论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2.
李硕 《法国研究》2014,(1):49-54
法国作家皮埃尔·加斯卡尔(1916-1997)在1953年接连获得两项文学奖——中篇小说《死人的时代》获得龚古尔奖,小说集《野兽们》获评论奖;4年后,《东大新闻》刊载了彼时正在东京大学攻读法国文学专业的大江健三郎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奇妙的工作》。大约半个世纪后的2005年,大江健三郎在长篇小说《别了,我的书!》中重新提及自己初登文坛的此部作品,其中深意,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奇妙的工作》与加斯卡尔短篇小说集《野兽们》中的《难辨狼与狗的时刻》之间的关联,浅析二者的创作动机背景和动机,从而试图对作品的深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Resume:Laviedevantsolestundeschefs-d'oeuvredeRomainGary(1914-1980),grandromancierFrancalscontemporain.CeromanestconsiderscommeniesMiserablesd'aujourd'hum.CetarticleessaiedenonsmontrerpourquellesraisonsieromanestcouronnepariePrixGoncourt.《如此人生》(Laviedevantsol)发表于1975年,署名作者是埃米尔·阿雅尔(EmileAjar)。小说当年即获龚古尔文学奖。罗曼·加里,原名罗曼·卡塞沃(RomainKacew)。1914年生于俄国的立陶宛,14岁移居法国,并在法国受教育。大战期间在法国空军服过役。战后定居法国,加人法国…  相似文献   

4.
“法国思想界和文坛又一巨星陨落……”四月十四日,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巴黎柯香医院逝世,享年七十八岁。噩耗传开,法国及世界各国读书界、知识界纷纷为之举哀。《世界报》载文称“继八○年萨特逝世之后,法国思想界和文坛的又一巨星陨落。”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发表谈话表示哀悼:“西蒙娜·德·波伏瓦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她的倾向性文学曾代表一时作为我们社会标志  相似文献   

5.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所写《法国病》(该译名更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以下均同。)于1976年出版后即成为突破八十万册的畅销书。该书于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也引起我国读者的广泛注意。阿兰·佩雷菲特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拥有极为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对法国政界内  相似文献   

6.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3年第2期刊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阿·德·格莱特和助理研究员伊·谢弗里埃的文章,比较中国和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内容介绍如下:中国和匈牙利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和历史传统。在这两个国家中,改革发生的时间和所处的政治环境也有所不同。但是,两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7.
弗朗西斯·德沃 ,法国作家 ,历史教授 ,已出版小说三部 ,其中两部以中国明代历史为题材 :《光明之路》与《光明之子》。由周汉斌译《光明之路》 ,已于 2 0 0 0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应武大法语系之邀 ,德沃先生应于 2 0 0 2年 1 0月 2 5日来汉讲学 ,无奈命数无常 ,在他临行前一周 ,我们惊闻噩耗 :年仅 48岁的德沃在家中病故。我们深感悲痛。《法国研究》谨刊发德沃交付的两篇短文 ,藉此表达我们对这位法国作家的深深悼念。  相似文献   

8.
去年,一位法国朋友向我推荐了皮埃尔·米盖尔编写的《法国史》。可惜。当时我的法语功底甚薄,只能勉强弄懂文字的含义,无从领略其中的妙处。值得庆幸的是,最近我买到了此书的中译本。正如张芝联先生在此书《译者说明》一文所说,米盖尔的《法国史》“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我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禁不住要把它介绍给对法国史感兴趣的朋友们。皮埃尔·米盖尔(Pierre Miquel)生于1930年,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获法国  相似文献   

9.
《曼侬·雷斯戈》是十八世纪著名法国作家普沃·德·艾克齐尔的代表作品。若干年前,程青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嘱我写一篇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写了几句介绍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后来程青同志听说有人已在翻译此书,自己的译稿就未送出版社出版,我这篇序也随之搁置多年。去年五月偶遇《法国研究》的编辑同志们。谈及此事,他们挺感兴趣,嘱我寄交《法国研究》。于是,“序”终于起了介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读《心鸟》     
近两年来,案头添了些法国当代诗和论诗的集子。其中就有友人寄赠的若望·芒布利诺的《心鸟》集。几经诵读,不能释手,俊逸挺秀的章句萦绕心际,令人低回不已。试遣所感,一则向域外诗人聊表谢忱,二则荐诸我国读者。  相似文献   

11.
据1983年1月份《苏联银幕》报道,1982年获各种国际电影节奖的故事影片有:<1>《最后挣扎》获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国际影评联合会奖。<2>《安德柳斯》在意大利第十二届儿童与青少年影片国际电影节上获“金质奖”。<3>《红钟》第一集《起义的墨西哥》获捷克第二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相似文献   

12.
余倩 《法国研究》2001,(1):203-209
自从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 1 797~ 1 851 )于1 81 8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 ,科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 ,逐步摆脱了“一次性消费品”的形象 ,最终在文学殿堂上站稳了脚跟。科幻艺术能有今天 ,法国人功不可没。在小说方面 ,1 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 Jules Verne,1 82 8~ 1 90 5)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或称“科幻小说之父”)。他给后人留下上百部科幻小说 ,形象夸张地反映了 1 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儒…  相似文献   

13.
戈宝权先生1935年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于同年6月30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苏联体育大检阅时,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罗曼·罗兰夫妇,由高尔基陪同前往观礼。1938年戈宝权初次访问巴黎,四十余年后的1984年,他又应邀前往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几所大学和兰斯市政厅做过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他还于同年11—12月访问年已九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会谈。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为了纪念罗曼·罗兰逝世四十周年而作,现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又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4.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15.
Resume:CetarticleaanalystcommentJean-Christophe,herosduromandumimenomdeRomainRolland,avaittriomphedelaservilitepersonnelledanssavie,interieureetexterieure,parlagrandevitalityd'amouretdebonnevolonte.11afaitaussiuneanalysedesfaiblesses,justementanpointsusdit,quirestentdanscevasteromancyclique.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20世纪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其宏伟巨著《约翰一克利斯朵夫》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它“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和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  相似文献   

16.
对法国史感兴趣的同志如果有机会翻阅一下G德·索维尼(G·de Bertier de Sauvi-gny)编著的《法国史》,就会感到这本书关于事件,人物和年代的叙述极为清楚。此书上起对史前高卢的描写,下迄对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的评述,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条理井然,对讲授和学习法国史的人都实为有益。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著名歌曲《马赛曲》,自一七九二年诞生以来,不仅为法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它还超过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思格斯指出:《马赛曲》中超出民族界限达到全人类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马赛曲》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晚清著名政论家王韬在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编写的《普法战纪》卷一中,首次将《马赛曲》(王韬将其译为《麦须儿诗》)的歌词译成中文,并介绍此歌的作者是炮兵军官鲁实棣厘士(今译鲁热·得·利尔)。王韬共译歌  相似文献   

18.
当我读完让·布律阿的自传《犹未为晚》时,不由陷入沉思与回忆之中……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让·布律阿(Jean Bruhat)于1983年2月去世,至今离开我们已有两年多了。在法国进修期间,我曾有机会认识他,并应邀去他家中作客。然而,就在这次会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大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申晨星同志译的雅·米·扎赫尔的《忿激派运动》一书,我为这位苏联法国史名家的名著能介绍到我国来感到高兴。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扎赫尔(1893-1963年)是苏联老一辈的法网史专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已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内战中立过战功。1920年再入彼得格勒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法国史大家尼古拉·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清新淡雅的《散文译丛》,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和喜爱,是理所当然的。由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1869—1951)撰写,西安外语学院刘煜教授翻译的《刚果之行》(1927),便是这套丛书中的一种。《刚果之行》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游记。1925年,纪德第三次去非洲。从1925年7月21日启程,到次年2月26日踏上归途,历时七月有余,行程千余公里。作者先沿刚果河溯源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