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伤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工作实践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但因成伤机制等原因,鉴定意见常存在分歧,本文收集2010年~2012年本鉴定室受理的39例掌骨完全性骨折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该类损伤的鉴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鼻旁窦单纯性骨折法医学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如果并发脑脊液鼻漏长期不愈则评定为重伤。临床CT诊断中,鼻旁窦骨折并发脑脊液鼻漏与鼻旁窦骨折并发窦腔积血及窦腔炎性积液极易混淆。因此,正确诊断鼻旁窦骨折并发脑脊液鼻漏具有法医学意义[1]。作者对13例临床确诊为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CT检查进行法医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临床确诊为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24.3岁。车祸伤11例,拳击伤2例。全部病例均在受伤后5h内进行CT检查,其中11例诊断为鼻旁窦骨折并发窦腔积血,2例诊断为鼻旁窦骨折…  相似文献   

3.
法医学鉴定中,骨折是常见的损伤类型。人体骨骼健康者因外伤而发生骨折较易诊断和鉴定,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外伤伤后骨折的案件一直是鉴定的难点,究竟是直接依据条款评定,还是不予评定亦或者依据条款降级评定,容易引起很大争议。因此,法医学鉴定人不断探索,希望能找到可量化伤病关系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更好地体现司法鉴定的公平、公正,为该类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证据。基于此,通过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诊断指标和医学、法医学观点及法医学评定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同行对该类案件的鉴定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各类伤害案件中,手损伤非常常见。手是完成各种精细活动的重要肢体部位,因此确定损伤后的手功能受损情况,对于损伤程度鉴定至关重要。本案例报告了1例指骨骨折,通过解剖结构分析其指骨骨折的成伤机制和类型,并分析该损伤对手功能的影响。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赵某,女。某日与某男因琐事产生纠纷,发生肢体冲突,赵某称在冲突中左手被某男拧伤,某男亦承  相似文献   

5.
<正>螺旋形骨折并非发生于外力作用点的损伤,其成伤机制有多种方式,依据成伤机制不同可以分为意外、过失和故意伤害等,准确判断螺旋形骨折的成伤机制对案件的后期处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螺旋形骨折的成伤机制进行探讨,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参考。1螺旋形骨折形成机理在一定程度的外力作用下,骨骼组织任何部位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便可造成骨折。不同性质的外力可以造成不同的骨折形态,管状骨骨折形态分为  相似文献   

6.
<正>骨折的成伤方式或者成伤机制分析在损伤程度鉴定中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价值[1]。文献有关于颅脑损伤[2]、颅底环状骨折[3]和肋骨骨折[4]等致伤方式、成伤机制的报道,提示不同部位骨折成伤机制的分析对还原案件事实、判断案件性质具有直接的证据价值。本文报道一例以桡骨远端骨折的形态特征来分析成伤方式、重现致伤过程的案例,为办案机关查明事实、解决纠纷、公平公正处理案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指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特点,探讨如何综合运用临床病历、影像学及法医检查资料对指骨骨折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2009—2011年进行法医学鉴定的50例指骨骨折,对伤者一般情况、骨折部位分布、骨折形态、致伤物及鉴定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指骨骨折以男性中青年居多,骨折部位以食指和远节指骨为多见,左、右手指骨骨折数无差异。致伤物以刀械类、棍棒类为多见,其次为砖石类。结论致伤物及致伤方式与骨折形态、部位分布及损伤程度均有一定关系,综合分析对指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杜宇  周哲 《刑事技术》2012,(6):17-20
目的研究与分析第一掌骨基底部Rolando骨折成伤原因,拟为法医学解决相应类型案件提供技术帮助与科学证据。方法对49例形成原因无争议的Rolando骨折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21例尸体双手第一掌骨不同部位进行钝性打击实验以观察骨折类型及形态,综合分析Rolando骨折成伤原因。结果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及法医尸体打击实验均证实第一掌骨基底Rolando骨折系拇指屈曲内收时偏桡侧作用于第一掌骨头部并沿掌骨长轴传导的轴向暴力作用所致;Rolando骨折断面呈T形或Y形,骨折线通过第一掌腕关节。结论第一掌骨基底Rolando骨折系拇指屈曲内收时偏桡侧作用于第一掌骨头部并沿掌骨长轴传导的轴向间接暴力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眼眶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法医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ao YL  Qin QS  Qiu QH 《法医学杂志》2001,17(4):252-254
在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影像学技术在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和评价外伤的严重程度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眼眶骨折的分类、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诊断的特点,对于眼眶骨折的法医学评价和鉴定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法医学鉴定中常涉及到损伤形成机制的分析。涉及到的损伤种类、部位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是骨折形成机制即形成原因的分析。在这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损伤形态机制的分析是案件定性的关键,不同的骨折成因可导致大相径庭的结果。笔者通过几个案件的检验鉴定,对该类案件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资参考,希望在该类案件的鉴定中有所启示,避免误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人身伤害的法医学鉴定中,造作手指骨折的案例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20例指骨骨折造作伤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指骨骨折造作伤的特点、检验鉴定等相关问题,以维护法医鉴定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指骨骨折造作伤的案例资料来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受理的案件,见表1。所有案例被鉴定人均经X片证实为指骨骨折,并达到轻伤标准,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1例因丈夫施暴致妻子损伤法医学鉴定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资料显示,暴力类型以拳打脚踢为主(49.50%),持械与否在所致损伤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家庭暴力对受伤害妇女造成多种类型的躯体和心理方面的损害,常见损伤类型为软组织伤(47.52%)、鼓膜穿孔(9.90%)和骨折(23.76%)。头部(30.03%)及四肢(36.50%)是常见损伤部位,反复伤(5.94%)、复合伤(30.69%)以及虐待伤是家庭暴力的特征性损伤。本文阐述了法医学鉴定与家庭暴力的关系,认为法医能够在发现、认证家庭暴力及支持诉讼等方面为受伤害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检案工作中,常遇到驾驶员交通身份的认定,并常成为摩托车驾乘者交通事故鉴定和处理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体表损伤的检验,可以解决一部分难题,但由于其易发性导致体表损伤广泛复杂,解读难度高,且受环境、衣着等因素影响较大,固定性差,因此仅凭体表伤的检验,即对其交通身份做出认定应慎重。在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二轮摩托车驾乘死亡人员的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笔者发现骨折的发生率极高,为交通事故损伤“外轻内重”特点的典型表现。驾驶员与乘员的骨折特点有无区别,能否补充体表损伤的不足,为其交通方式的认定提供依据?笔者对2002~2005年度所经手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中300例二轮摩托车驾乘死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资料结合相关交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其骨折的发生率、成伤机制、形态及部位分布特点,为道路交通事故法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骨密度测定在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外伤后骨折者的骨密度,探讨骨折鉴定中骨质疏松和外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外伤参与度评定的一般原理,对15例外伤后骨折者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结果15例伤者:男6例,女9例,年龄在43~85岁之间;骨密度值在0.354~1.067 g/cm2之间;7例诊断骨质疏松症,外伤参与度为50%,其中5例评定为轻微伤,2例评定为轻伤;其余8例均为骨量减少,评定为轻伤。结论骨密度测量可预测骨折危险性,有助于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的伤病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但髌股关节运动十分复杂,准确判断髌骨骨折的成伤机制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基于髌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髌骨的运动轨迹、髌股关节接触力学的相关研究,探讨生物力学在髌骨骨折成伤机制鉴定中的应用,为法医临床学的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鼻区骨折在头面部损伤案件中比较常见,由于鼻区骨质位置、形态、结构的特殊性,抗击力低下,容易重复受伤,且骨折愈合较差,因此准确判定骨折成伤时间对法医鉴定结论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近年来,观察的125例鼻外伤案(以鼻部外伤为主要损伤),并举1例案例,分析如下。1案例资料本组资料取自本鉴定中心2008年~2014年受理的鼻部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共125例,致鼻区骨折  相似文献   

17.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法医学鉴定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的形成机制,为掌骨骨折致伤方式的法医学推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7例致伤方式明确的掌骨骨折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部位、性质的掌骨骨折结合其致伤方式进行损伤机制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诸掌骨中以第5掌骨骨折最为常见。就部位而言,又以基底部骨折最为常见,多见于间接暴力传导作用所致;其次为掌骨颈骨折.往往为纵向暴力作用所致。常见于攻击伤、撞击伤;掌骨头骨折常见于握拳时暴力直接打击所致;掌骨体横行或粉碎性骨折为直接暴力作用所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多为旋转暴力作用所致。结论根据掌骨骨折的部位、性质,通过分析其骨折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其致伤方式,从而为司法鉴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遗传性全身结缔组织障碍所致的疾患。由于骨质脆弱而易引起多发性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需与外伤性骨折区别。本文报告一例法医学鉴定的先天性成骨不全。  相似文献   

19.
6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国南 《法医学杂志》1997,13(3):149-150
本文通过对6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发生年龄、性别、成伤方式、临床特征及法医学鉴定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鼻骨相邻于上颌骨额突、眼眶内侧壁,且鼻部突出于面部,骨质薄弱,易形成骨折。单纯性骨折伤影像学诊断与伤情程度判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本文对211例鼻部单纯性骨折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依据、鉴定方法和原则。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河南唯实司法鉴定中心2006年1月~2013年3月法医临床损伤程度鉴定档案中鼻部单纯性骨折(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