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的权益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巩固政权建设的长远战略.目前,在大学生村官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相关法律不完善、保障范围狭窄、操作性不强、权益救济制度缺失等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良性运行与长久实施.因此,应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规定》,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协会,完善大学生村官权益的救济方式,从而构建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权利保障体系,以便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2.
乔妙妙 《法制与社会》2010,(34):227-227,235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从在海南省局部试点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村官自身需要如何角色定位:在面临新的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怎样进行角色调适;面对复杂的基层实践,大学生村官如何实现角色社会化。这些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监督与思考栏目以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在村委会主任选举中却有人开出天价为引题,刊登了一篇名为《230万巨款买村官》的新闻报道。随后,23岁女大学生魏娟玲以一篇《谁动了民主的奶酪——关于山西省河津市老窑头村230万元竞选村官的调查报告》,获得当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村委会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考录公务员时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引起舆论质疑。对于公务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的问题,进行清理,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则应该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行。公共政策既不应该“随心而出”,更不应该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急刹车”,因为这都会让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预见性.从而伤害了公平。  相似文献   

5.
肖蕾 《法制与社会》2011,(36):215-216
大学生“村官”实施以来,理论和实践逐步的走向成熟,印证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培训制度尚未完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监督体制和考核体制不够科学,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仍需进一步拓宽。加强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疏漏,才有希望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工作启动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但是,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分析影响他们工作的客观因素,进而给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在当代基层政府管理中可以改善基层政府的政治动员与整合职能、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等.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与实践能力的缺位,以及现阶段大学生村官管理体制落后的原因,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政府职能中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为此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改善大学生村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提高基层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哲 《法制与社会》2010,(18):218-218,226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推进党建创新,以党的先进性教育的经验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延长教育课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各种支持,做大学生村官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9.
杨明  刘长 《江淮法治》2009,(12):42-43
2006年上任的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3年合同期将满。3年来,大学生的“村官”路走得如何?3年后,他们将何去何从?3年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汪懿 《法制与社会》2015,(8):157-158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成长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剖析,就现行政策中以大学生“村官”为本的工作理念不尽完善、选聘工作规划不够合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意见建议,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11.
张磊  李禹潞 《法制与社会》2014,(10):152-153
工作心态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工作效果,正确分析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心态现状,努力引导培育正心态,使大学生村官清晰认识村官工作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自我认知、学校正确引导和社会积极创设营造大学生村官正心态。  相似文献   

12.
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南京市浦口区涌现出的大量大学生"村官"典型事例,为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想扎根难、工作深入难、能力提高难、推动发展难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近年来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以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其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处于初级阶段,但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内涵及政策背景、存在问题及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角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这对于大学生"村官"更好的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东旭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16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定位不明确、工作无法展开问题.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正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理论与实践、具体实施与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统一,“政府雇员”说①与“荣誉村民”说②的不适用,村官工作的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依旧举步维艰.因而明确其身份定位,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名词,本文旨在分析,了解中国目前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为中国当前推行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提出参考依据和建设性的建议。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在短期的服务中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其质量和水平影响到了农村建设的成败。这就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自身暴露问题的分析,探索高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自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充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力量。本文在昆明五华区和大理鹤庆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回应理论上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毕惠玲 《法制与社会》2011,(28):152-152,161
2011年,农村换届选举后,检察机关宜结合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对村官开展廉政教育。敦促村官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以此提高村务监督实效,进一步防范农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它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在国家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在实践中究竟是怎样的?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只有将这两方面都很好的实现和履行,才能让这个群体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