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制定我国《动物福利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李凤 《时代法学》2008,6(5):19-26
在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当今社会,许多国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动物福利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动物福利状况不容乐观,国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动物福利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动物福利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适时制定一部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物福利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国民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而且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适应全球环境保护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动物权利论由于其理论基础中有诸多同传统法理相悖的困境,故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动物福利是现行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实际上是动物权利论在人类现阶段历史条件下的合理选择。对我国现阶段来说,将动物福利相关规定引入是必要的,而动物保护立法的第一步就是出台反虐待动物法。  相似文献   

3.
保护动物几乎达成了社会共识,但仅靠道德约束难以为继。有人主张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保护动物权利,这极大冲击了传统法学理论。本文从法学角度,分析提倡动物权利在现今法律结构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俎璐  杜宴林 《河北法学》2023,(8):96-118
反思动物在生态环境秩序中的该当定位是环境法典编纂契机下的中国问题。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不仅是动物伦理地位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也具有法哲学上的正当性和现实必要性。目前,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动物完全主体论和限制主体论的“不可行”,而这两条进路不仅误读了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诉求的原初意旨,还忽视了动物作为平等道德主体不可类人的伦理事实。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并非是要在形式上仿人法逻辑“学样”,将动物硬性纳入人法制度体系,而是要在人类族群内部以最高权威性规范的形式表达对另一个族群作为平等存在的理性尊重和正当权利的保护愿景。象征性立法是一种内蕴正当性的立法模式,通过象征性立法将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不仅可以通过价值宣示表达人法对于动物作为平等存在的理性尊重,还可以通过价值建构重塑人类动物权利保护意识和行为,进而提供动物权利保障的“潜在实效性”,是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的可行方案。如此,也恰可启发中国环境法典自然生态保护编的编纂者所秉持的理论前见。  相似文献   

5.
爱及生灵     
丰子恺说:“如果丧失了保护动物的心,今天可以一脚踩死数百只蚂蚁,将来这颗心发展起来,便会变成侵略者,去虐杀无辜的老百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当前我国动物生存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上演着一幕幕虐待动物的惨剧。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有足够的理由为其开脱。但是。文明的渴求使人类终将在信仰的天空中发出更高的呼唤。人和动物都有权利享受阳光的温暖、空气的清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应当与动物和平相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安静 《中国律师》2011,(12):80-81
2009年我国颁布了《动物权利保护草案》,提出了我国的动物福利理念和具体措施,这部迟迟而来的动物权利保护草案中所遵从的立法精神、道德依存,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就已经被认知并有了相关的论述。笔者拟从自然法的思想源流中探知动物福利保护的精神和意境,用自然法的福泽加被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动物权利立法。  相似文献   

7.
3月27日至28日.中国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多个方面的法律专家、学者对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呼吁我国应从反对虐待动物开始逐步健全动物保护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人与动物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是动物进化而来。然而,随着人的发展壮大,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却在日渐减少,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动物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和减少。很多五六十年代数量还很多、分布还很广的物种现在都成了濒危物种,例如朱鹮、黑臂猿、猕猴、赤鹿、孔雀雉等等。还有一些物种已经绝迹。一些低等动物更是在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情况下,就已经灭绝。目前每年还有新的濒危物种增加。导致动物物种濒危、灭绝的原因,在各地区和各类群之间,不完全一样。但人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英国、美国等国动物福利法律的历史、形式、价值、主要规范等予以介绍与研究,历史的揭示了上述国家在各自国情的基础上,对动物福利立法的理解与采取的法律应对之策的演进之路,时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兽性     
笼子多与动物有关,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防止动物走失,二是防止动物伤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出发,在动物权利论和动物福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下的道德关怀这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动物福利     
阿碧 《检察风云》2012,(7):58-60
要在优先保障人类生存权的基础上来考虑动物的福利。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尽量保障动物的福利。保障动物福利并非只是从道德的高度进行考量,其实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芹  张甍 《公民与法治》2010,(18):38-3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一种潮流。一方面,饲养宠物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及精神满足,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当,则容易造成许多问题。比如动物粪便带来的卫生问题,遗弃、逃逸的动物带来的动物管理问题,以及由于管理不当导致动物伤人的问题等,都属于饲养动物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自觉地关爱动物,是人类善良的天性使然;对残害和虐杀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是人类良知的体现;而通过立法护佑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则是人类自觉地将文明社会的行为与成果带入动物世界,从而使得人类的朋友——亲爱的动物们也享受到它们应有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争相报道,引起了空前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同声指责,并要求对刘海洋予以刑事惩罚。但笔者发现,刘海洋所为,只是一种虐待动物的行为。虽然行为比较恶劣、残忍,也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惹起了一定的社会公愤。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构成了犯罪。若在外国,可能构成虐待动物罪。但在我国,由于《刑法》中没有虐待动物的禁止性规定,也就无法追究刘海洋的刑事责任。有人认为,虽然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虐待动物罪,刘海洋的行为也不符合《刑法》第341条关于非…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6,(9):68-68
近年来,神木县畜牧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检并重,强化监督,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安全,使动物防疫工作步入了踺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周某,男,56岁,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系梁平县农牧局动物防疫检疫站二分站站长,负责数个乡镇的动物卫生检疫工作。2004年5月,犯罪嫌疑人周某为经营该县长发肉食品加工厂的王某办理了动物防疫合格证,几天之后,周桌在路过王桌厂门口时,收受了王某以感谢为名给予的现金一万元,并将这一万元用于了其经营的养猪场开支。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法治》2012,(10):10-12
的人对于生命意义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和虚荣心理的索取追求。大多数虐杀动物的人不懂得“精神灵性”,“共同家园”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人类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所以,他们不把动物视为生命,他们肆意虐杀而眼睛都不会眨。保护动物,不仅需要唤醒人们的善心和良知,更需要的是法律的护航。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竞争与冲突,是中国城镇化和都市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型城市治理问题。城市家养动物的自由行动,也面临着城市空间的竞争与冲突,是一个特殊而有趣的问题。随着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宠物与人的关系属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借鉴美国地方法令对城市家养动物的政府规制、放松规制,研究其城市动物的许可、疫病控制、动物分类、动物拴缚控制、行动自由区域的划分、脱拴狗公园的设立和运作机制等经验,有益于丰富对中国城市家养动物政府规制的反思,提升动物福利,促进城市动物行动自由,保障社区安全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3083年3月18日,《动物时报》头版头条:在昨天的万米长跑比赛中,乌龟先生击败兔子,获得金牌…… 动物们看了,都惊讶不已。一时间,这条消息被各大报刊转载,铺天盖地家喻户晓。各大电视台纷纷对乌龟进行专访。屏幕上,乌龟风度翩翩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