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保栋 《法制与经济》2008,(20):12-13,15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纵观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经历了结果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近代产生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阶段。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不仅显示了法律文明发展的一个轨迹,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纵观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经历了结果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近代产生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阶段。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不仅显示了法律文明发展的一个轨迹,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观点不一,现行产品质量法确立的产品质量归责原则是一种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为辅的综合归责结构。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在经济法责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任务是解决因违反经济关系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以通过规则来补偿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为逻辑起点,确立由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天平归责原则组成的综合层级归责原则体系,适应了经济法责任的灵活性并排除了对受害主体保护的遗漏,保证受害主体能够获得最大的弥补。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析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发展 归责原则是指当事人给他人造成侵害后承担责任的根据。在原始社会,氏族之间解决侵害的基本方法是同态复仇,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同态复仇逐渐被赔偿制度所取代。这时的赔偿制度,实行的是结果责任主义,即只要有损害的发生,受害人一方就呵以要求加害人赔偿。到罗马十二表法时,过错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国法大全》中,过错责任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民法继承了罗马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充分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事业上生气…  相似文献   

6.
侵权归责原则的演进与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邦俊 《法学杂志》2007,28(3):18-20,32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经历了结果责任、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的演变和发展。不同的归责原则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文明的特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中国法与外国法,古代法与现代法相互交错、吸收、借鉴、交织发展。广泛地研究各类归责原则的目的,是为我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科学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侵权责任归责划分标准,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以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为基础,这其中有人主张侵权责任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多数则主张采用过错责任(包括推定过错)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即对于一般侵权行为承担过错责任,对于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侵权行为则承担无过错责任。而过错责任(包括推定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也为《民法通则》等一些涉及侵权责任的法律所采用。然而笔者在研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划分标准时发现.这一延续了20多年的侵权责任归责划分标准将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施行戛然而止,一种全新的归责划分标准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演变的历史轨迹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同相对性时代无责任原则;第二阶段是过错责任时代;第三阶段是严格责任时代;当前,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考量,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进入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9.
王姗 《法制与社会》2013,(28):14-14,20
有论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也应遵从传统隐私权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原则,以其他归责原则为特殊情形的例外适用。另有学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认定不能僵化固守以过错责任为主的传统侵权责任原则,而应当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为民法中对侵权行为人追究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实质上是在设置一种损失承担和责任分配的机制。从损失、责任分配的角度出发分析应采取怎样的归责原则,应当沿着不同思考路径,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上,必须首先对“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归责与免责事由这两对范畴的基本关系进行厘定。这是正确认识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前提。无论是违约还是侵权行为,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都是一元的,即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仍属于过错责任,而其他补充性归责标准不能构成归责原则。过错责任需要依据过错推定规则才能确定,过错推定规则的演进代表了现代归责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看,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发展历程。本文认为我国现行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不是单一的归责原则,而是根据生产者和销售者所处地位的不同实行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为辅,责任主体面对消费者的替代责任的综合归责原则,但是要防止严格责任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责原则居于侵权法的核心地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导致了不同归责原则的出现.构建适应现代民法发展的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违反民事义务的性质决定了民事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多种侵权责任方式,其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赔偿损失一般适用过错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恢复原状是赔偿损失的特殊方法,其适用的归责原则与赔偿损失适用的归责原则没有区别。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返还财产适用无过错责任(不问侵权人有无过错)。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与恢复名誉适用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4.
吕建设 《法制与社会》2011,(30):21+24-21,24
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精髓和核心所在,对侵权责任法律规范起着统领作用,对于司法实践中处理侵权纠纷起着指引作用。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侵权的出现发展了传统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各国逐步采用了无过错责任作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但由于环境侵权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能完全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侵权类型,应当建立起以无过错责任为主,公平责任、风险责任和过错责任为辅的归责体系,方能适应现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6.
熊进光  方娜 《行政与法》2014,(7):95-100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一方、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注意义务都给予了明确规定.然而,“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模式的产生给该法律中规定的机动车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理念,机动车损害赔偿领域应构建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即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范围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外采取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7.
杨立新 《河北法学》2012,(12):26-32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采体系化方法,规定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归责原则,辅之以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管理损害责任,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三种归责原则分别调整四种不同的医疗损害责任类型,并决定了这些不同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8.
项翔 《法制与经济》2008,(12):21-22
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是著作权法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一种突出的观点是主张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观点的产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缘由。笔者主张著作权侵权归责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并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证,对无过错责任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归责原则配置之前提,是找到促进损害发生的真正原因.归责原则需要解决责任成立的正当性问题.不同归责原则有不同的归责理念.过错责任原则针对过错而归责,有过错即有责任,有过错才有责任.过错戍为责任的-般性正当理由,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无过错责任针对无过错(危险)归责,它是在考察过错、发现不存在可归责过错的基础上,针对造成损害的危险而归责的-种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可以有免责事由,也可以适用过错相抵.公平责任原则是一种利益平衡器,有助于舒缓社会的紧张关系.归责原则的适用,是个案的判断.归责原则存在互相配合适用的体系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侵权法有哪些归责原则一直歧见纷纭。作者认为,我国侵权法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等三项归责原则。作者着重论述了为我国民法理论所疏于深论的过错归责的理论根据,以此揭示出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和价值;主张“无过错责任原则”这种通行用语有悖逻辑,应以“危险责任原则”取而代之,并对其归责根据予以阐明;深入论证了公平责任原则成为独立的归责原则的理由,界定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并指出其弊端及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