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婉  吴泗宗 《求索》2012,(3):56-58
本文在KAP模型的扩展模型知情意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零售百货消费者认知对其惠顾与口碑传播意愿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明确了消费者百货店认知的概念,并在消费者百货认知的基础上构建了零售百货消费者认知的产品认知、店址认知、服务认知、促销认知、价格认知及环境认知六个维度;在情的构建了店铺印象、信任两个维度、在意的维度构建了场所认知维度;最后在"行"的维度上构建了惠顾与口碑传播两个维度;在模型中,知信情意四个维度是正相关关系,且顾客介入会对知情维度间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自我效能会对情意间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是否是可能的问题,最终取决于关于超验对象能否作为实体而存在。只有承认超验对象为实体,形而上学作为关于超验对象的知识才是可能的。超验对象作为实体是如何可能的要依附于思辨逻辑,就如同经验知识所以可能要依赖于知性逻辑一样。而在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当中,遇到的第一个超验对象就是自我。这个先验自我如果能够成为实体性的存在,那么关于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就是可能的。先验思辨逻辑必须作为实体的逻辑才能够同时成为真理的逻辑,否则就会仅仅是幻相的逻辑而不是真理的逻辑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批判性、先验性和调和性是康德哲学的三个基本特点。康德第一次给“批判”一词赋予了新的哲学含义 ,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先验”一词作了特殊的哲学界定 ,列宁将康德的哲学性质及其特点明确规定为调和性。  相似文献   

4.
1755年康德认为矛盾律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则,而时间性是矛盾律的根本条件,1763年康德在矛盾律和时间性的关系中发现了两种对立——逻辑对立和实在对立,成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提出的基础。进入批判时期,康德认为矛盾律由于同时性的缘故而混入综合因素,因此他对矛盾律的形式进行改造,排除其时间因素,将矛盾律从形而上学的首要原则降格为一条思维的纯然规则。矛盾律和时间性的关系的改变,反映了康德对两者关系的长期反思主导着先验逻辑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休谟“ 归纳 问 题”的 实质 就 是否 定通 过归 纳 推理 可以 得 到普 遍性 、必 然 性的 知识 。康德 把“ 归纳 问题 ”作 为出 发 点 ,通 过 对“ 归 纳 问题 ”的 认 识 论 考察 ,发现 既 然 经 验 不 能 保 证 我 们 得 到 普 遍 必 然 性 ,那 么 只 好 到 理 性中去 寻 找;又通 过对“ 归 纳问 题”的 本体 论 考察 ,发 现作 为 归 纳推 论 的 本 体论 基 础 的 因果 关 系 乃 是人 的 理 性 输入给自 然 界的 。于 是 他以 特有 方 式解 决了“ 归 纳问 题”,从而 建立 起 了其 先验 认 识论 体系 。  相似文献   

7.
鉴赏判断所涉及的愉悦具有无利害的快感和无概念的普遍性的特点,而鉴赏判断本身首先是一个综合判断,其次还是一个经验性的判断,但就这个经验性的判断所具有的普遍有效性而言还是一个先天判断。鉴赏判断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质就决定了审美判断力批判中的演绎不能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演绎那样以先验演绎为中心而完全排斥经验性的演绎,必须以先验演绎为主,同时结合经验性的演绎来完成对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  相似文献   

8.
萨特认为胡塞尔对康德的"我思应能伴随我们的所有表象"的解读过于浅显,其现象学本体论难逃阿喀琉斯的脚踵之灾;胡塞尔由于把"先验自我"统摄进意识的内部结构导致了三个明显的理论缺陷,其一破坏了现象学的明见性,其二存在笛卡尔哲学式错误遗迹,其三必然陷入唯我论困境;萨特在批判胡塞尔先验自我的基础上,重构了自我的超越性图式;通过先验自我的批判与自我的超越性图式的重构,萨特确立自己的现象学本体论出发点,对理解现象学本体论由胡塞尔向萨特的嬗变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理路。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所要追求的是哲学既要从传统实体性形而上学醒悟过来,但是又不能在经验科学的冲击下失去自己的阵地,既要维护哲学的批判性,又必须尊重经验世界的历史性、个体性与差异性,归根结底要在先验的世界与经验世界建立起一种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1781年前后,康德接受了理性心理学的人格概念,它有着两方面的规定:一是保持灵魂自身号数上同一的统觉的先验统一;二是意识到自身是同一的经验性实体。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康德强调人格性概念的实践运用,由此实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到《实践理性批判》,康德除了进一步表明人格是以人格性作为自己的规定根据的这一思想外,还将人格概念置于不同的“关系”范畴下揭示出由一般实践理性向纯粹实践理性逐步进阶的自由范畴。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对人格概念的解释进入到“模态”的范畴层面,明确其实质就是“归责”。深入地把握人格概念的丰富内涵,对于准确理解康德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康德通过对近代哲学的意识理论的改造,实现了自我意识的统一,并且第一次将主体性赋予自我意识,使“自我意识”成为了德国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但是这种主体性只不过是知性所具有的先天的自发性,这使得其大打折扣.黑格尔试图超越有限的主体性达到绝对自我意识,马克思则突破了意识内在性,走向了更广阔的感性世界,使主体在感性实践中尽显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李震  蔡陈聪 《求索》2005,(8):121-123
克里普克通过对康德先验概念的追问指出存在先验偶然真理和后天必然真理,其直接后果是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区分的确立,克里普克据此修正摹状词理论,建构了指称因果论。克里普克所提出的独创性的新见解对传统理论的严重挑战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莹 《理论月刊》2014,(5):59-63
通过对哲学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中世纪哲学,人们的致思路线逐渐从世界的构成转向自我认识,并内在地走向上帝;在古代哲学中总体上处于"物我同一"状态中的"自我",在近代哲学中成为一个明确的哲学主题;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以完备的先验形式得以建构。近代及以前的西方哲学自我理论存在意识论、个体取向、先验有神论建构这三个主要特征。但也可以看到,随着日常生活领域被肯定、人类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理性地位的不断抬升,在近代传统的认识自身的方式中孕育着新的方向:实践论的萌芽、交往关系的显现和世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贾大飞 《求索》2013,(5):101-103
因果问题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德试图以把因果问题归结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方式来解决因果问题。这样,使先天综合判断得以可能的先验自我就成为因果必然性的最高的先天依据。康德这一解决因果问题的做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并受到后世哲学的批判。本文指出。康德虽然并未能成功地解决因果必然性问题,但是其解决因果问题所采取的理论路向依然对后世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论述他的图型时,完全超出了他本人的意图.虽然时间仍作为先验图型连接范畴和直观杂多,但是其间却发生了矛盾及丰富的涵义:异质的歧义性,图型涵义的广泛性,以及孕育出经验图型等.这些内容丰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与知性逻辑的同一律不同,先验思辨逻辑的绝对原理应该是"思辨同一律".在思辨逻辑中,同一律可以被表述为以下命题:"自我设定自我设定自我".在这个思辨同一律的命题当中,自我出现了三次:第一个自我是绝对的起点;第二个自我是自我设定了自我在设定,这里的自我是被反恶意识到了的自我,因此也就既是设定者,同时相对于最初的设定者来说又...  相似文献   

19.
"出现"是一个沟通先验和经验的概念.通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有关出现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出现的含义,出现的划分,出现的实质,出现的条件,出现的过程.用于表达出现体现了康德的写作精神,是理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是康德的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畴的先验演绎论证了范畴这种先天认识形式得以保证的先天根据以及范畴是怎样应用到对象上的.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在先验演绎过程中起着指导与根源作用,而且先验演绎的过程处处都体现人的主体能动性.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革命"也在先验演绎过程中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