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德芳 《发展论坛》2003,(12):94-96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早在1713年,“势力均衡”的概念就被正式写进了《乌得勒支和约》。此后,均势更是成为18至19世纪欧洲占绝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尽管20世纪初由于一战的爆发,人们对均势理论的质疑颇多,然而不论是一战与二战期间,还是冷战的40多年,均势战略依然在发挥作用。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直延续不断。有人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均势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冷战后的今天,均势也是随处可见,而且,均势战略依然是许…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其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关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如何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关系方面,作了一系列全面深刻的论述。学习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对我们做好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专业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迅速的综合性文科专业之一。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其核心目标是在引导学习者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同时,综合各类学科知识,对当今国际社会与国家外交做出相应的分析与评判。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稳定状态,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秩序由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三个要素组成;实践中则依靠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等机制加以维系。虽然布尔的理论只揭示了国际现实的一个侧面,但其以秩序为线索,通过"社会性"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的机理和国际关系的现实,奠定了英国学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以新的视角理解国际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型国际关系包含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等"三要素"。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经纬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之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的苦难历史为之提供了沉痛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外交历程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现实诉求体现为:既是顺应世界潮流和新的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治理和化解危机的现实需要,还是贡献智慧和广结伙伴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6.
《湘潮》2007,(7)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先后出任过驻外使领馆的参赞、总领事,参与和主持处理过一系列外交事件,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主张。其外交主张主要有:倡导对外交往,注重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循约维权,反对不平等条约特权;提出均势外交与结盟。上述这些主张虽有不足,但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走上了"历史的吊桥",国际体系的"均势多极"发展趋势无法阻挡,全球化与民族化的互动、互补、互制错综复杂.与此同时,尽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决定了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劣势,但是21世纪必将是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非均势化、帝国主义化、意识形态冲突化的复合性存在,给国际安全制造了结构性政治困境,同时深刻地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建设。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际和谐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国必须实施和平崛起的外交方略,借鉴国际治理的操作方式,实行双赢性均势外交,实施睦邻友好政策。惟有如此,中国社会的和谐向度才能具备稳固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9.
自西方学者提出外交哲学(diplomatic philosophy)这个概念以来,一些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外交哲学的文章,甚至引发了对中国选择何种外交哲学问题的学术争鸣,许多学者从传统到现代,从国际到国内,对外交哲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但不无遗憾的是,至今未有学者能将外交哲学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利于维护我周边稳定,有利于夯实我外交基础,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一次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图为3月24日,坦桑尼  相似文献   

11.
国际旅游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国际旅游可以作为政治外交的开路先锋和催化剂,是和平发展的推动力,并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旅游可以平衡外汇收支,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掌握经济主动权;国际旅游可以传播文化,推动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提升国家形象,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进程。国际旅游在国家发展对外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八大上,在题为"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外交部分,党中央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策略进行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准确分析了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精确判断出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制定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在报告中,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多个新亮点、新观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历史生存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质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必须合理地解决以下三个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科学、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观、世界观和本体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关系信息化中的政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主权国家都力图通过实施有利于本国信息化发展的国内政策和参与一系列全球信息化协调的国际活动,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政治目标,从而在确保本国国家利益充分实现的基础上最终有效地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国际环境的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外交思想可概括为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确立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四项原则 ,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如下实践性成果 ,一是争取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二是形成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有序格局 ,三是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了务实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发展中有了突破 ,五是具备了独立自主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万华颖 《理论建设》2020,36(2):77-8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全部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既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又是在鲜活实践中提炼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也是未来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辨析两者关系、阐述价值意蕴、探究现实路径,为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能够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认识、澄清理论纷争、开创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论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是在国际交往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全球问题等,都是影响其变革更新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这既为中国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正常交往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把合作作为解决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把和平、发展和合作相提并论,这一新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合作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和创新。在合作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将以自己的发展来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成为国际政治中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予以深入思考,应该把它置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这样四个历史过程中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