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济人"的自利本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始推动力,但如果不对其加以规限、弥补,也会成为破坏生态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经济人"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导致了对生态利益的忽视,而且他的自利本性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应当摒弃传统"经济人",走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兼备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生态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范畴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范畴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支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遭遇的种种批判,勾勒出它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缺陷抽象性和片面性.通过引入道德人和自由人两范畴,试图指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关系以及克服二者对立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造成了严重挑战.认为"囚徒困境"中之所以出现表面的理性冲突是因为囚徒并非真正理性,之后笔者试着给出了两种可以化解这种冲突的方案:一种是改变博弈的理性选择方式,一种是集体理性工具说或集体利益幻象说,这一过程构成笔者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理解公共领域:从“经济人”到“公共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选择理论用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认为政治家和行政人员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也是按照成本一收益原则来行事的,所以,公共领域也应该按照私人领域的运行方式来运行.但是,用"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公共领域只会颠覆公共领域存在的根本原则,只会导致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急剧恶化.为了维系和重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不应该根据"经济人"假设来重建公共领域、而应当大力倡导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国家建立以来,人们对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经历了"道德人"、"经济人"、"公共人"几个阶段.作为超越"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要既能发挥对公务人员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公务人员人性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公务人员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公务人员的基本角色应该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理论上,政府自利性假说是对"经济人"假设的发展.政府自利性行为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大量存在,这与符合人自利性的行为广泛的存在一样是不容忽视的.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政府自利性假说与现实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公共选择学派的认识,有利于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短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公职人员都是"经济人",而我们在反腐败实践中对他们思想觉悟期待过于理想化,按"道德人"设计相关制度,因而缺乏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在制度的设计上要转变观念;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建设和道德自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要全面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与重要意义,除了从历史因素、国内因素以及国内现实因素探讨外,从国际环境加以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力探讨了从国际环境认识"三个代表"的价值取向,国际环境的内容,国际环境与"三个代表"的连接点,从而得出必须从战略眼光看待这一思想的结论,最后对如何保证做好三个代表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性状态,应该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具有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奉行互利主义行为准则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要弘扬互利主义精神,塑造"互利性"人格;加强社会规则建设,培育道德理性;彰显和促进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下,我国政府在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中形成的“经济人”角色越来越不利于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和谐社会职能的完善。促进政府治理方式从“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是有效抑制政府“经济人”角色及其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共精神是人们基于公共交往表现出来的关心公共利益、参与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旨归的精神标识与行为方式。考察人的存在样态历经"人与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全面发展"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道德人""经济人""和谐人"是人的存在样态变迁中的事实表征。与此相应,公共精神呈现虚无与遮蔽、出场与异化、理性与自觉的生成图谱。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5,(5):92-95
人性与制度本源上的密切关联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命题,而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解释却莫衷一是。制度作为管理实践最重要的御用工具,首先受到管理理论典型人性假设——"经济人"的深度影响。理性经济人的"价值无涉"导向将管理(组织)制度化推向理想状态,人性只是在显性的利益层面获得彰扬,如是,多样化、复杂化的"人"的内蕴也就主要在"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组织社会结构中"单向度"地演绎。因此,由其生成的管理制度观便硬嵌于经济人假设的逻辑镜像中,在管理视域下"经济人"假设的内在规定性包括核心假设和支撑性假设。其"理性—设计—均衡"制度观包括:制度均衡论:机械方法论的延续;制度设计论:理性预设的必然导向;制度效率论:"效率—公平"观的制度表达;制度服从论:管理制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谈“经济人”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性概念。"经济人"具有自利、理性和市场的本质特征。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经济人、资本经济人和金融经济人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提出改变了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人"。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现实的原因.对农民收入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政府行为失当和不规范是影响农民收入进而形成"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因.要想彻底破解"三农"问题,政府应当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彻底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新的治理结构,作出新的行为选择,以创新的思路,扎实的措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文化"本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但学界却常把二者并列加以讨论,这表明"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正是两者内在关系的展开与揭示."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高薪养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经济人假设为立论前提,分析低薪为什么易导致腐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薪养廉"的政策主张.文中着重介绍了我国清代的"养廉银"和"养廉地"制度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反腐败经验,分析了高薪养廉与监督制裁的关系,探讨了高薪养廉如何实施的具体问题并设计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的执行办法.文章的结论是:高薪固然重要,但只是养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必须与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相结合,共同创造一个良性的制度环境,才能有效地把腐败现象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无厘头文化"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显现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流行有特定的地缘逻辑与深刻的时代原因.由"无厘头文化"而次生出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外部原因,也有德育体系自身的问题.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应对方策,以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中体西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是能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选取"中体西用"这一文化选择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作为方法论,采用历史法与文献法,探讨"中体西用"文化选择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合文化及民本思想等有着深度契合.深入分析和研究这种契合,从中可以领会中央在处理港澳台事务上的新思维和新举措,领悟"一国两制"构想对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