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该计划实施以来,为农村增添了新血液,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希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推进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着力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使用,并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西部广大农村而言,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访谈发现,大学毕业生普遍不了解"村官"计划,对西部农村及村干部的认识较为刻板.参加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愿很弱.综合分析表明,只有营造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完善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采取正确得当的工作方式才能保证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来反腐实践上看,村干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贪腐手段日益多样化、涉案金额不断刷新、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因村干部腐败引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严重影响基层稳定,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对此提出建议: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完善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择业动机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影响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心理学为研究起点,探讨大学生村官择业动机的类型及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影响,从政府规范引导、社会号召引导和学校教育引导三方面来研究积极择业动机实现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6.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阳 《学理论》2013,(17):78-79
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而社会资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正确的利用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这种就业压力。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一是"强弱关系"的正确运用;二是帮助获得就业信息,协助推荐就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3)
"基层就业项目"政策是我国根据基层发展的现实情况与长远发展制定的,该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方面以及推动社会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的内涵、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分类和梳理,面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校企脱节是指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脱节,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种现象。围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一核心,以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关键,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五位一体"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校人才,才能解决校企脱节问题,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助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地有关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县共选派大学生“村官”173名。他们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干部的有89人,占68.5%。其中,村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9人,副书记4人,副主任78人。大学生“村官”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新生事物,既为有效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房艳 《学理论》2010,(27):248-249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从国家"统包统分"逐步转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制度,进而走向进入就业市场、自主择业制度的就业形势,及时引导大学生调整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透视当今大学生择业观特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从政"意愿影响显著;父母的社会地位对于大学生"入企"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入企"意愿越高;父亲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高。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就业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逐渐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队伍。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使用,不仅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息息相关,同时与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构建密不可分,可谓意义重大。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应当做到“三忌”。一忌粗放式培养。少数地方对于大学生村干部的使用缺乏深入细致研究。尤其是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后的履职能力缺少针对性的安排,只是简单地按村进行分配后就不再过问其具体分工。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工作后忙于电脑录入、跑腿打杂等事务性工作,缺少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其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出台相关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使用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干部的岗位职责,突出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工作的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村干部熟悉农村环境、开展致富创业、融入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部分地方为缓解机关在编人员较少、工作压力较大的困难,将大学生视为机关干部的重要补充,经常采取借用、挂职等方式抽调大学生村干部到机关工作。这一做法不仅与大学生村干部选聘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与党政干部的管理要求不相吻合,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值得注意的是,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对这一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清理整顿,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重视,同时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就业歧视不仅导致人才的浪费,更出现许多的"啃老族",成为社会的负担。高等院校在缓解就业歧视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变高校育人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灵台县按照“三级联创”的目标要求,以强化村级组织戡为突破口,积极推行村干部目标绩效管理和结构工资制,大力开展村干部“双评双议”(评能力、评作风,议村情民情、议发展思路)活动,由村“两委”班子年初公开承诺、靠实目标责任,年中通报进展、调整工作措施,年终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评议,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我国少数地方农村政权组织呈现涉黑化倾向,而且伴随着涉黑认定标准的变化,村干部涉黑的隐蔽性更强,认定难度愈来愈大。农村政权组织涉黑化严重腐蚀农村基层政权,破坏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扫黑除恶治标和加大组织选举与监督、落实农村人口"走留回"政策治本的标本兼顾,预防、铲除农村政权组织中涉黑人员。  相似文献   

18.
叶捷 《学理论》2013,(32):273-274
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当下我国高校传统中文教育更倾向于"守成"而非"创业",学习中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仅限于小部分文字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理念、精神和能力是高校教育,包括高校中文教育的关键。对高校中文教育实行创业性开发,转变大学生就业观,树立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理念,把握并深入领会创业性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出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问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用哲学思维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析,在就业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心理,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和科技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力求从大学生个人出发,兼顾学校、社会的支持,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杨雄鹰  高亮 《学理论》2013,(32):338-339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结合,从高校招生、教育和就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整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