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刘雁军  张天林  王英元 《证据科学》2007,14(1):79-80,I0001-I0002
c-jun基因是即刻早期基因jun家族成员之一,正常情况下该基因在大多数细胞中表达水平很低且不易被检测到,但在外界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被快速激活使之明显表达,其表达产物在多种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即刻早期基因c-jun及其产物c-jun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着重从脊髓损伤、颅脑枪弹创、电击伤等方面阐述了其法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2.
c-jun原癌基因是即刻早期基因jun家族成员之一,属于碱性亮氨酸拉链家族核内转录因子成员,可以结合在许多基因的启动子上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其表达产物在多种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jun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调控方式及其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对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弥漫性脑损伤(DBI)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I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2d、3d、4d、6d脑组织内c-jun和GFAP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未见c-jun阳性表达,可见少量GFAP表达。DBI15min即可在脑组织内观察到c-jun表达,而GFAP蛋白的表达则在DBI后6h增加。随着损伤经过时问的延长,c-jun与GFAP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c-jun表达在DBI后6h达高峰(P〈0.01),其后逐渐下降,伤后2d减退;GFAP阳性产物则在伤后4d左右达高峰(P〈0.01),其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jun与GFAP可作为诊断DBI的参考指标,二者在不同时段内表达所呈现出的时序性规律对损伤时间的推测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c-jun的表达及不同损伤时间c-jun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c-ju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jun表达。伤后3~12h损伤区c-jun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中,1~5dc-jun阳性细胞主要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7~14dc-jun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率3~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有所下降,7d阳性细胞率达第二峰值,10~14d逐渐降低。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jun阳性条带,其中12h和7d为c-jun含量的2个高峰。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jun在损伤区对诱导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jun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后立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在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物自由落体式建立大鼠脑干损伤快速死亡模型,70只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40只),对照组(30只)。肉眼和HE染色观察脑干组织的形态改变,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干损伤部位c-fos、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倍光镜视野下实验组c-fos和c-jun mRNA阳性细胞数计数分别为53.62±9.84和46.85±7.43;对照组c-fos和c-jun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9±0.87和1.3±0.67;经统计分析,实验组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脑干损伤后损伤部位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对脑干损伤快速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jun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探索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指标。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jun蛋白表达变化的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可见c-jun蛋白的弱阳性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可在神经元观察到c-jun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jun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3h表达达高峰。结论c-ju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c-fos与脑损伤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制作脑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cfos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以期为法医学及临床医学判断脑损伤程度及形成时间提供依据。cfos基因为神经细胞最常见的即刻早期基因(IEG)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只维持基础细胞水平而不易被检测到,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记忆和信息传递等过程[1],在脑损伤及许多其他中枢神经病理情况下,如癫痫、脑缺血、外周伤害性刺激等,cfos基因表达和变化调控与神经细胞病变的发生发展往往有密切关系,故现在很多神经系统的研究已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作为受损神经细胞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jun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0min、15min、30min、60min、3h、6h、12h、24h、48h、96h)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脑干和丘脑神经元c-jun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见c-jun mRNA的弱阳性表达。脑震荡组大鼠损伤后15min神经细胞观察到c-jun mRNA阳性表达,随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强;30min时c-jun mRNA阳性反应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至96h时回落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c-jun mRNA表达水平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伤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单纯夹闭大鼠肾动脉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表达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其所涉及的细胞活动和信号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急性肾损伤关系密切的分子,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在检测出的15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132个基因显著上调,19个基因显著下调,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等有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挑选出的3个与急性肾损伤高度相关的基因(ANXA1、PHLDA1、KLF6)在疾病早期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上升倍数与芯片检测出的倍数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特征以及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ANXA1、PHLDA1、KLF6可能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尺神经损伤平面和修复时间对爪内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尺神经损伤修复后靶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肘部、腕部2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肘部和腕部完全离断两前肢尺神经后即刻、1个月、3个月修复一侧神经(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大鼠爪内肌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即刻修复组大鼠爪内肌促细胞凋亡基因Fas、Caspase-3表达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修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随修复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伤后即刻、1月组实验侧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相应对照侧低(P〈0.05);而3月组实验侧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损伤平面关系较小。在法医学鉴定时机认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In forensic pathology, the reactions that occur in the body from somatic death to cell death are commonly termed "supravital reactions". There are many reports of grossly visible and microscopic supravital reactions; however, few papers are available on the supravital reaction concerning gene express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immediate early genes (IEGs) including c-fos, fos-B and c-jun in mechanically asphyxiated mouse brain and lung after somatic death and to identify the IEGs expressed at the point of supravital reaction in the brain and lung.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expression of IEGs changed after death during supravital reaction and that the alterations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death and the types of organ examined. In addition, IEG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ollowing mechanical asphyxi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specific pattern of gene expression following asphyxia.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genes involved, as this may giv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o aid in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strangulation and hanging.  相似文献   

1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3.
阐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同时也是法医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认为多巴胺能系统的失调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DRD3基因在脑中的区域性高表达以及其与众多精神疾病的阳性关联提示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潜在重要性。本文综述了DRD3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的群体遗传学、动物模型和在人源细胞表达情况的研究现状,认为DRD3基因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并且在未来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遗传学指标而应用到法医精神病学的鉴定当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HIF-1α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mRNA的表达在伤后1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24h出现一次较小高峰,3~14d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可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经过时间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