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IT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相关政策法律支持下和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俄在IT的潜力及发展前景完全符合中国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战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在IT领域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密切,而且将有机会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可能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和未来的经济走向带来的影响,梳理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尤其是中国在经贸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总结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经贸关系的特点,重点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对前苏联国家以及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明确指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中俄两国与中亚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双方共同发展与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对华认知延续着多年友好合作的方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一趋势体现为总体上进一步积极评价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互信互鉴,深化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当前这种变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形成之中,在舆论多元的背景下,尚显示一定的脆弱性。为此,有必要深化实践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加强相互信任,进一步充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中迅速扩大了使用,推动俄罗斯货币领域发生了结构转型,甚至有人用“元化”来概括这种新现象。文章在梳理俄方相关叙事的基础上,主要根据俄罗斯官方数据定量刻画了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推动因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人民币的扩大使用主要体现在强制性高的主权领域以及俄罗斯贸易商的支付货币转型,而在居民和一般企业的存款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仍微不足道。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扩大使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提供的竞争优势。包括“卢布化”在内其他选项的不可行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得不进行有利于人民币的“货币转型”。人民币不仅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工具,还对俄罗斯经济在高压制裁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近期尚无意放开资本账户让人民币自由进出国境,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俄罗斯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工具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其反向作用于我国内汇率形成乃至金融稳定的风险也将增加。制裁本身也为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所以,俄罗斯的“去美元化”不可能是完全的“元化”,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也不会威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开始,在世界能源形势对能源出口国有利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新领导人开始重视实施积极的对外能源战略,以获取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利益。位于中亚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因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欧亚大陆重要的能源过境国地位、对俄罗斯南部安全有着特殊意义而成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优先对象。而乌兹别克斯坦也从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政权安全的角度,需要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于是,从2004年开始,以勘探、开采、采购、运输、管道维修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俄乌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并在短短几年里取得显著成效。俄罗斯成为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并垄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出口。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能源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俄乌能源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俄乌能源合作的未来,俄罗斯将失去对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采购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地位,但在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投资领域的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乌兹别克斯坦也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出口量方面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有所倚重。俄罗斯仍将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6.
马天月  翟崑 《当代亚太》2023,(1):100-124+159-160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为其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引发全球秩序深度调整,美、日、澳、韩等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并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对东盟进行渗透。数字经济治理是IPEF的重要内容,美国希望以此达到抑制“数字丝绸之路”、拓展“印太”市场、主导数字时代经济治理格局和安全格局等目的。文章从制度嵌入的视角理解IPEF在东盟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并从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基础要素分析IPEF对东盟数字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影响,阐述IPEF成员加深数字领域的合作可能给东盟数字经济治理带来的变化,由此提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措施建议,以巩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成果,从而打破IPEF对中国的围堵。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亚太战略及对中俄合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魁 《当代亚太》2007,(1):5-10
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定地向亚太地区倾斜。俄罗斯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主要借助于其东部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亚太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缘、资源、科技和交通运输等优势,积极同中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发展多领域的合作,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乃至全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亚太安全局势波诡云谲,大国摩擦趋于激烈。在此背景下,美日意图融合陆、海、空等传统领域与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新领域,大力推进跨领域防卫合作。两国合作动向蕴含多重战略考量:赋予美日同盟新的战略意涵,强化其遏制能力与应对能力;多维度重塑美日印太安全合作体系,强化对中俄战略威慑能力;日本欲借与美合作构建自身跨领域防卫体系。美日合作也面临制度、法理、经济等多层面挑战。在中美博弈趋于长期化、美日军事一体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美日跨领域协同防卫合作将会继续发展,并将对中国周边、亚太乃至世界安全局势造成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参与亚欧经贸合作是指俄罗斯参与欧盟和东亚地区国家范围内的经贸合作,具有特定含义。俄罗斯参与亚欧经贸合作曾经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但制度变迁和地缘客观性使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获得了积极参与的新的动力。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参与亚欧合作才刚刚起步,因而带有许多不成熟的印记。不过,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和自身经济健康化要求又使其参与亚欧合作具有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余珮  郝瑞雪  孙永平 《欧洲研究》2023,(4):30-54+5-6
在中国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欧洲提出对华“去风险化”的背景下,中欧作为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机遇与挑战并存。围绕如何推进中欧清洁能源技术合作,本文基于共同需求、双边关系、合作基础和合作经济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合作潜力评估框架。根据测算,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状况可分为“保持合作”“挖掘潜力”“增强互信”“开展接触”四种情景。根据欧洲各国总体及其不同领域的清洁能源技术实力水平,中国可选择“引进来”或“走出去”的合作模式,并优先在各国相对优势的领域与其开展合作。结合合作情景、合作模式与代表性技术领域的综合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中欧海上风电光伏制氢项目的合作潜力较大,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与法国、德国、荷兰等属于“保持合作”或“增强互信”情景的国家开展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赴欧投资建厂的合作潜力,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等属于“挖掘潜力”情景的国家开展合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设工程和中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合作因受双边关系和合作经济性的影响而有所滞缓,可在增强国家互信的基础上,分别与法国探索联合技术研发、与英国开展“引进来”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作者叙述了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不足以影响中俄关系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亚太地区当前格局问题,中俄双方学者均认为美国与欧洲先后陷入危机,未来5至8年将呈现收缩态势,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衰落。俄方学者认为,在欧美因为经济危机陷入衰退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了蒸蒸日上的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中心已经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政治中心也将会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方学者则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同时崛起,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国际权力出现扁平化,竞争的中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在亚洲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已不适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俄方认为,2011年,美国重返亚洲,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有围堵中国之势。俄罗斯融入亚太需要和平的地区形势,建议在中、俄、美之间建立三边安全机制,为本地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中方认为,在新的地区形势下,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欢迎并愿意协助俄罗斯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新的地区秩序应当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与亚洲国家多样性相适应的。在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安全议程。俄方学者认为,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短期内不能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着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欢迎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参与。中方认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在两国政府的主导下,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随着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逐步明确,双方可以在项目开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深入合作。在中亚地区,美国撤出后的阿富汗将成为本地区新的安全威胁,加上原有的三股势力,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俄方认为,应当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优势,密切关注阿富汗形势,加强与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中方学者认为,应当发挥上合组织在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解决中亚问题的根本,还在于通过经济合作使中亚国家走出贫困,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因此,应当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进程,与欧亚联盟等本地区其他组织加强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俄罗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具紧迫性,同时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这些影响又间接作用于俄罗斯的对华战略,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对华借重、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方向,对华战略中更加突出经济因素的作用,调整对华经济战略,力图改变单纯依赖能源出口贸易结构,进而稳步提高双边贸易额,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俄罗斯对华战略也将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它们之间的合作又有了新进展,标志之一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于1996年3月签订了《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又如,中亚与俄罗斯军事上的合作稳步发展,由俄、哈、乌、吉、塔组成的维和部队,对于稳定塔吉克斯坦政局和保卫塔阿(富汗)边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北部湾合作是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一个海上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陆上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一起,构成了中国-东盟的全方位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泛北优势在海,范围广,潜力大,但困难和挑战也大。合作的突破在项目。南宁-新加坡走廊、中国投资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等项目的推进将惠及所有泛北成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主动和率先崛起,成为泛北部湾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核心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提出建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为泛北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柯伟林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梦、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新时期对外关系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见解。柯伟林认为,中国经济一直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向前发展,中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它经济上和平崛起,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立足于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础之上。就地缘政治而言,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史上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在一些重要领域要坚持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能源、矿产资源合作已成为我国与两国经济关系乃至整体关系的支柱。近年来,中国与俄、澳两国在能矿资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铁矿、电力、可再生能源、能源勘探、能源开发、能源精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从合作条件、状况、问题与前景四方面对中俄、中澳资源合作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指导我国的对外资源合作、保障我国资源稳定供应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地理位置毗邻以及互补的资源供需结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战略,共同构成中俄、中澳资源合作的动因和条件,中俄、中澳资源合作虽然存在差异和各自的问题,但中俄、中澳资源合作的继续拓展和深化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8.
南非祖马政府出于发展经济、推动对非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等因素的考虑,多次表示希望加入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发展中大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组织。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于南非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金砖国家对非关系,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存在较强...  相似文献   

19.
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是现行国际体系最为重要的系统性特征之一。这些国家既有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内部战略需求,也有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外部战略需求,均希望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俄罗斯与新兴国家群体的利益诉求具有一致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是促使俄罗斯强化与金砖国家合作的主要动因。相较于G7,无论在国际贸易、金融改革还是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均愈发紧密。俄罗斯在东西方之间存在身份和利益张力,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徘徊在G7国家与金砖之间。  相似文献   

20.
张洁 《东南亚研究》2017,(6):105-119
2016年以来,菲律宾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拉近,双方释放的合作意愿不只限于军事、能源等领域,还涉及共同构建新的世界"一极"。虽然基于历史基础、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等因素判断,菲俄合作水平在中短期内不会提升太快,构建新的国际联盟或力量"一极"也为时尚早,但是由于亚太秩序正处于变化与调整中,菲律宾与俄罗斯的相互接近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为考察与评估亚太安全格局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菲俄拉近双边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菲俄合作具有平衡中国的潜在意图,另一方面,在短期内,中俄菲三方具有更广泛的利益共识。因此,中国应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利用新的合作机制与地区倡议,加强中俄、中菲的双边合作与中俄菲在地区多边对话中的协调,这是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