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年元旦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原则时,两岸经贸交流的前景一度笼罩在层层阴霾中,但在岛内政经形势与国际形势的演变下,经过两岸民众的积极努力,目前却又展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人们现在有理由相信,两岸经贸交流不仅会持续发展,更有可能取  相似文献   

2.
“520”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岛内外舆论认为,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那么,今后两岸经贸往来的种种机遇,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有意遏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今年7月,台湾当局召开“经济发展永续会议”,对有关两岸经贸政策争论不休,也未达到工商界强烈要求开放的预期。但这一切都未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大势。今年以来,不仅两岸贸易保持高增长,全年有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制于其规范以及迫于岛内各界强大的压力,台湾刘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然而,这一被称之为将使“两岸进入全新互动时期”的调整计划,是否意味着台湾当局长期坚持的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从此“松绑”了?两岸经贸关系也随之实现了正常化?事实却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6.
李立 《台声》2006,(5):30-30
陈水扁年初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后,3月22日,“行政院”通过配套机制,全面地从严管理两岸经贸、投资、人员往来等,并增设对企业大陆投资的“政策面审查”。吴钊燮表示,执行事项,最迟在6月30日前完成。所谓“政策面审查”是指,对超过一定金额或与敏感科技有关产业的大陆投资案件,除项目审查程序外,先由有关部门邀请企业负责人及经理人,就企业财务计划、技术转移、输出设备、在台相对投资等要项,确定业者的具体承诺,并由业者出具同意接受政府“实地查核”之承诺书后,再提送投审会审查。不难看出,该配套机制收紧了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7.
孙兆震 《台声》2002,(5):28-29
“对进一步开放两岸经贸政策表现消极,能拖就拖,在政治上却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拼‘正名’,表现得颇为‘积极’。这样下去,后果令人堪忧。”对台湾当局近期在两岸关系上的表现,殷存毅教授这样评说。两岸经贸政策能拖就拖殷存毅现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是大陆知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他从1988年开始就从事两岸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研究,发表了《跨越海峡的桥梁———两岸经贸关系评析》等著作,在港台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殷存毅说,从2001年11月多哈会议审议通过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两岸民众都期盼入世…  相似文献   

8.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杨松  杨胜云 《台声》2003,(4):26-28
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和适应期。其发展前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大陆对台经贸政策将更加完善为了实现贸易全球化的宗旨,WTO确定了一系列法律原则;要求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消除数量限制、关税减让、透明度等原则。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先后加入WTO后,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除了是一种“特殊的国内经贸关系”外,同时也是WTO成员之间的经贸关系。因此,世贸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这一变化使两岸均面临经贸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大陆加入WTO后,无论是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台湾继祖国大陆之后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半年多来,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政策作了哪些具体调整?是否真的放弃了“戒急用忍”政策?以下将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民主问题一直是影响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重要因素.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内围绕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以及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中美WTO谈判,乃至当前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否认,认为中国"经济民主化水平"不达标.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经济民主问题的实质及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走向,就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与中国经济民主进程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中国新时期经济民主建设进程中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提出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陆借"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两会协商"等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惠台经贸政策,涉及经贸、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不但涵盖范围广,惠台措施多,而且内容份量重,经济效益好。其出发点不但在于助力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4月下旬,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议题中增加了关于教育交流的内容,反映出两岸经贸往来从大开大阖的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5.
3月22日,台湾当局通过“积极管理”两岸经贸往来的新举措,增设对企业大陆投资的所谓“政策面审查”。这些政策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岛内主流民意,不仅难以发挥实效,还将加剧民进党内部的权力之争和路线之争。配套机制涉及面广台湾当局通过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与措施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全力推动的重中之重。春节过后,台经济主管部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但成效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抛出炮制已久的“十年政纲”“国家安全战略”篇和两岸经贸篇,正式亮出两岸政策底牌。作为角逐“大选”的关键步骤,这是蔡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两岸议题。尽管蔡对此层层包装,试图淡化民进党“台独”立场,  相似文献   

18.
以两岸直航为重要议题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两个月来,两岸相继宣布了“小三通”和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所谓“小三通”扩大化的政策是指福建泉州石井与金门之间的客运直航在6月8日开启,成为闽南沿海距金门最近的海上“黄金水道”;而所谓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是指6月14日两岸同时宣布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等3个传统节日期间。这无疑是两岸三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不过,笔者也认为此举显然受…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台当局将强化依托大陆发展经济,他们可能将采取以下大陆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两岸经贸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在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