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从1987年11月2日开始,海峡两岸解冻,台湾当局允许除现职人员外,凡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1988年11月又决定,在大陆的直系血亲、配偶可去台湾探病与奔丧,并决定县以下现职人员不涉及保密者可到大陆探亲。随后,台湾岛内掀起一股“大陆热”。在民众的呼声下,  相似文献   

2.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4.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篇《乡愁》生动刻画出了两岸隔绝状态下,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的百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压抑心底的思乡情怀。从1986年底开始,国民党去台老兵发起持续数月的请愿活动,迫使台湾当局考虑调整有关政策,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大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回眸这段沧桑  相似文献   

5.
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快速回应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38年的隔绝藩篱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陈孔立  修菁 《台声》2023,(23):86-88
<正>作者作为大陆学界研究台湾问题的“南派泰斗”,早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探亲之前,就开始与台湾学界开展学术交流。文中他分享了两岸学界交流早期,他经历的几个“第一次”及几场印象特别深刻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张彬 《两岸关系》2010,(3):40-42
赴台驻点采访,艰难中起步 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大陆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是在2000年底做出的决定。2000年11月9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局公布了“大陆地区新闻人员进入台湾地区采访注意事项”,随即批准4家大陆中央新闻媒体赴台驻点采访,分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8.
▲1988年 台湾当局决定两岸通信通过红十字总会转投。1988年4月13日,台湾“行政院”决定,台湾民众与大陆亲人通信可通过红十字会总会转投。 台湾拍摄第一部探亲片。1988年春,台湾由郭南宏导演的第一部探亲片《大陆行》,经台“新闻局”获准发行。  相似文献   

9.
李立 《黄埔》2008,(3):100-103
大陆热情接待台胞回乡探亲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祖国大陆积极响应,热情接待。原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回忆:  相似文献   

10.
邰言 《黄埔》2014,(1):96-99
1987年下半年,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出现重大突破:解除实行了38年之久的“戒严令”,并传出可能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的新闻界对此反应最为敏感,各个报社都在四处打探,希望能提早获得一点消息。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八年来,海峡两岸各种交往日益频繁,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听众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信每年保持在一、二千封之间,来信内容涉及当年两岸关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1995年台湾听众来信,同样反映出当年所发生的与祖国统一相关的重要话题。如年初江泽民主席的讲话,被台湾同胞称为和平统一祖国的"江八点"、我  相似文献   

12.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商就迈开了投资大陆的脚步。从1990年开始,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就络绎不绝了。传统产业掀起了第一波的投资大陆热潮,1993年达到了高峰。1995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80年代是台湾海峡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10年。从1949年到1979年的整整30年时间里,尖锐的政治、军事对抗,使本为一体的两岸经济关系几乎完全断绝。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并呼吁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在历史大潮的冲击下,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此为契机,两岸的经济关系,也从地下到公开,从贸易到投资,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第一波以探亲旅游为主的“大陆热”很快为第二波以经贸和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大陆热”所取代。1990年3月12日,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决定开放厂商赴大陆考察。在这种形势下,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3)
<正>1987年,在台湾外省老兵返乡运动的冲击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正式开放大陆探亲。随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实现,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逐渐被一点点推开,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规模日益壮大。在这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不仅解决了台湾外省老兵回大陆探亲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15.
探亲!回家!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11,(12):37-38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军事对峙,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推动下,岛内同胞多次集会游行,强烈要求结束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1987年10月,迫于民众的呼声,台湾当局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同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正式受理探亲登记。从此,两岸之间打开了长达38年之久的人间藩篱。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以间接形式出现的劳务贸易,属消费服务范畴.它作为一种跨地区性的经济活动,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方面.由于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单向的,即台湾民众大量赴大陆旅游,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数量有限,二者关系极不平衡.因此,两岸旅游服务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大陆旅游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对台劳务输出.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是两岸旅游关系的主流,对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0年代初起,台胞就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到大陆旅游观光,但由于当时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到大陆旅游人数不多,且零星、分散,活动范围主要在沿海地区.这些台胞多不敢公开身份,除经第三地转机进入大陆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乘渔船秘密来的.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以探亲名义到大陆旅游的台胞人数迅速增长,并且逐步  相似文献   

17.
自祖国大陆1979年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以来,两岸关系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宣布准许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与此同时,海峡两岸民间的各项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也迅速扩大。到1991年,短短三年间,台湾地区已有300多万人次到大陆探亲、访问;大陆同胞到台湾地区探病、奔丧、访问等的人数也将近1万人。据香港统计,两岸转口贸易1989年近35亿美元;而1990年则  相似文献   

18.
正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拂面。关于台湾问题,根据邓小平提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未用"解放"一词,代之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标志着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实现重大转变。大环境如斯,台湾当局为形势所迫,于1987年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的隔  相似文献   

19.
林旭升 《台声》2001,(9):32-34
一直很想采访谢源拔。 谢源拔是1946年12月调到大陆打内战的国民党70师的一员,这支军队中的一万多名台湾兵,因为内战和两岸交往长期隔绝,战后许多人滞留大陆并与台湾亲人失去联系40多年。1988年,谢源拔成为被台湾当局核准回台探亲的首位台籍老兵。当时,台湾、香港有十几家媒体的记者采访谢源拔,台湾的报纸每天都有谢源拔探亲的报道。就在那次探亲之后,谢源拔便定居台湾。但是,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谢源拔却生活在重庆,我很想知道谢源拔的传奇经历和他情系两岸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叩响了谢家的大门。带着泪珠离开台湾 “都55…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后,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经贸关系开始逐步发展;1987年11月,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更加迅猛;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相互依赖的态势。伴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步伐,祖国大陆有关台湾经济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开展起来。如何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客观地来把握现代台湾经济的发展脉络,考察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趋势,一直是台湾经济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2004年6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非教授的新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