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殆尽,人口红利促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处于优势产业需要转移、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调整的经济战略调整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随产业变革的再转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归纳分析,描述并预测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为新常态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化再转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当前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多制约因素,党和政府要积极为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虹 《理论前沿》2003,(12):39-39
我国存在着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而不应将小城镇作为主要或惟一的渠道。(一)小城镇只是整个城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小城镇是整个城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国际级的中心城市,也要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为农田是不可迁移和叠置集中的,农业活动、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当前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多制约因素,党和政府要积极为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是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人口占绝大比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藏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外,还有其特有的制约因素:四川藏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缓慢,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四川藏区劳动力自身的不利因素,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因此,实现藏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强几方面的建设:发展四川藏区经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规范劳动力市场;提升藏区教育层次。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综述李有发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就这个问题几个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对于现阶段规模空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主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劳作逐渐走向机械化,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问题愈加明显。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异地转移的诸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无论是在主观要求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渔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青岛市3个乡镇5个村为样本的调查分析,发现渔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必须根据青岛市的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渔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就业转换主要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 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应从理论分析和对策探讨上展开。一、国外就业转换理论从世界近代史看,一国实现工业、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综述施文义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使人们对这种转移的力度和广度有了切肤之感。许多研究者认为,从目前情形...  相似文献   

12.
推进制度创新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实行制度创新则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转移农民。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纵深发展,推动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逐步实现非农化,减少农业人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 开县地处大巴山南麓,面积近4千平方公里,海拨在140m-2600m之间,人口144万,其中农村人口133.5万,农村劳动力80.1万;全县人均耕地仅0.9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48.1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除极少部分向县城第三产业流动外,绝大部分是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为28.5万,劳务输出挣得的收入为10亿元左右。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中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存在,这些剩余劳动力需要找出路。由于人口多耕地少,加上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普及,农业生产的效率成倍提高,原来需要三个人做的事,现在一人就能做完,农村中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上农村中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多数不能升学和就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耕地种田既不愿意做,又确实不会做。外出务工便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女劳动力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妥善转移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的实现。一、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青外转。即农村年青女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谋求发展。这些大多是未婚女青年,主要从事服务业,或者到外企、工厂打工。二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济南市农村工业已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在城市工业之外构建了“第二工业体系”,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镇企业的集聚会带动农民集聚,进而带动劳动服务业和市场的兴起,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又培植了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并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发展农村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科学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引进城市资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是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是转移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可加速重庆城镇化进程。本文在深入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城乡统筹进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最现实和最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11亿多人口中,有近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4.4亿,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73%,其中剩余劳动力1.5亿左右。而且,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需求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据预测,从1993年到2000年间,平均每年还要增加约1300万农村劳动力,如果按最近十几年平均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500万人的速度计算,到2000年将有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继续将占全国总人口80%多的农民限制在农村和农业,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便难以安排,农村落后面貌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也实现不了。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整个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依附于有限土地的人口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还较重。本文分析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特征,并提出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